摘要: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和普通教育相沟通,必须加强与职业的联络,必须和社会紧密联系。大职业教育主义所揭示的职业教育的教育本质、社会属性以及平民意识等观点,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国职业教育必须真正确立起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大职业教育观”,走出一条能力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开放式职业教育路子。
关键词:黄炎培 大职业教育主义 当代职业教育 启示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提出的。作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职业教育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从而拓展了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一种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与教育自身发展的“大教育观”。其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内涵
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突破了“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的局限,主张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职业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与职业紧密联系,成为一种平民教育。
(一)职业教育必须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
黄炎培认为任何教育都带有职业的性质。他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和教育界加强沟通与联络,把职业教育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具体来说,就是小学阶段要实行职业陶冶,初中阶段实行职业指导,高中设职业分科或专门学校,就业后还要接受职业补习。他要建立的是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这样一个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初创,也是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职业教育必须和职业加强联络
黄炎培一贯注重教育与职业的沟通。他认为教育就从其本质来说就是具有职业性的,就是与生活、生计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与职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所以他倡导“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
黄炎培认为,社会日趋进步,科技日趋发展,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尤需赶上科学的发展。他主张职业学校设什么科,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因为设科如不合职业的需要,必然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出路。他强调职业学校的课程要根据职业的需要来设置,要求各地设立的职业学校,必须与职业加强联络。
(三)职业教育必须和社会紧密联系
黄炎培要求办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社会需要。因为职业教育比其他任何教育与社会生活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更严格地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他说办职业教育须“注意社会之需要:各种教育都应与社会需要为出发点,职业教育尤应如此。”他把社会化看成是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所以职业教育除和教育界、职业界联络,还要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提倡的社会化包括和***治相联系,充分体现其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黄炎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根基。在抗日战争中,他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明白,摆在面前的大问题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他要求学生“在今建国与抗战大时代,应养成尽忠尽孝、即知即行、以手以脑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强有力的保卫者。”
(四)职业教育必须走平民化和个性化之路
黄炎培说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第一就是“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他认为职业教育要以工人、农民、商人、妇女甚至残废者和无告者这些平民作为对象。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重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他首先把职业教育和人的个性发展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就是要发挥人的这种天赋能力,他从事的职业要适合他的能力,这样自然会达到“乐业”的境地,因此他把“谋个性之发展”列为四项目的之首。但他并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的个性发展,而是把个性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其他三个目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高度来说明职业教育的功能。
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职业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大职教观”
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主张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民生。职业教育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切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当代职业教育必须摆脱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的狭隘意识,真正确立起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大职教观”。将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受教育者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大目标,提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存,站在各产业、各行业发展的前端,组织社会产业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致力于创建生动活泼、多元发展的职业教育大格局。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强调把教育对象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使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开拓了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方向。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院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黄炎培把“为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的四大目的(“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社会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之首。这是对当时教育所造成的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要求等各方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单一化弊病,以及忽视人的个性差异性、多样性的倾向的反思。这同样值得当代我国职业教育深思。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要想成为一种成功的教育,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更需要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方面去筹划、去实践、去努力。要创新办学思路,体现办学特色。培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扎实的理论、高超的技能为基础,能担当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实行弹性的、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潜能,选择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师尽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应安排导师指导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尽量参与学校的产学研活动,为“专才”的培养提供条件。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这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
(三)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开放性办学
黄炎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视,主张“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于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知识要切实,技能要精熟”,“所为职业,除开专门技术以外,有通常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如果具备了,怕任何职业环境都容易走得进的”。因此,黄炎培一方面强调专门技术的训练,另一方面则更强调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形成基础职业技能,这种技能是可迁移的。他强调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要使学生做到“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使学生联系实际,为学生营造实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己经意识到应重视学生实践性、应用性的培养,但有些学校受硬件设施的限制没有开展实训课程,更多的学校没有真正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对学生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培养。在时代、生源素质发生了大变化的今天,如果仍然沿袭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相距甚远,必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黄炎培深刻地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实行开放性办学的重要性。黄炎培在不同场合反复提醒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反对高墙深院、闭门造车的发展模式,强调学校应加强与教育界、职业界的沟通与联系。黄炎培这种开放性办学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彻底地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实行开放性办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敞开校门,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企业、社会各种经济体进行合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人才。聘请社会各行业高技能人才为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使课堂在社会、课堂在企业。形成***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高等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45-56.
[2]陈广庆.关于践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9-01-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