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不能光靠热情和宣教,还应讲究艺术。其中,注重报道的“有趣、有用、有益”三要素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在对外新闻报道中需要加以运用的方法。在国庆60周年的报道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有趣、有用、有益”
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韩松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记者要从读者潜在的阅读心理考察,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兼具“有趣”、“有用”和“有益”三个基本要素。“有趣”指的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灵机一动的东西,不要让读者看了你的报道之后,觉得中国人的生活,从整体上看,都是严肃而沉重的;“有用”指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读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有益”指的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介绍代表文明进步方向的知识,使读者得到启示。
带着“有趣、有用、有益”的眼镜,带着从小人物、小事件中找闪光点的想法,9月18日天安门广场国庆***游行彩排和10月1日当天,我没有把录音笔和相机对准身边的大牌明星,而是细致地观察和采访长安街上的每个工作人员、志愿者、群众演员、清洁工,走进每个我经过的公厕,打开游行群众的食品袋,来到临时观礼台的后面,走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休息的中山公园……我把自己的聚焦点对准了电视屏幕所拍不到的角落,放到了大牌媒体往往不会在意的细节之上。但是,在这些平凡人物和琐碎事件中,我发现了很多闪光点和理想的对外报道素材,和同事缪晓娟、王聪合写了《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以及《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三篇稿件。
在《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情逸等为了国庆晚会辛苦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的幕后英雄,对于这位饭店工作人员的出场描写,也特意刻画了和他自己平时工作状态不同的“有趣”反差。
【原文:“23岁的情选来自建国饭店,他和60多位同事一起负责西临时观礼台区的矿泉水供应、来宾接待工作。接受采访时,他正推着一把轮椅往临时观礼台走去,他说轮椅是为一些行动不便的嘉宾准备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嘉宾要去洗手间,我们可以用轮椅推送他们过去。’他说。”】
在《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一文中,我向没办法亲临现场的受众介绍了观察到的“有用”信息,其中就包括游行群众丰盛、周到的食品袋。我和同事在10月1日当天发现游行群众的食品袋和9月18日晚上相比,多加了一块月饼,这是体现双节来临和活动组织方细心的有效信息。
【原文:“记者发现他们的食品挺丰盛,有一包饼干、一袋面包、一块巧克力、一袋火腿肠、一瓶矿泉水、一盒果汁和一盒奶。几个大学生方阵成员告诉记者,他们觉得准备食品袋的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因为里面放着一包纸巾和一次性雨衣,还特意准备了一块月饼。”】
我在《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一文中,还把视角对准了许多人不会太关注但又都离不开的公厕,因为有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公厕不够干净,批评之声不在少数。我在奥运前走访了几十家北京公厕写出的稿件《北京将在2008年前实现“文明公厕”》曾被很多外电转用。在采访过程中,我还发现相关方面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国庆***、游行的公厕设备了,公厕设施也比10年前的国庆大典考虑了更多的人性化因素。通过这篇用以管窥豹的角度写成的文章,也驳斥了有些外国媒体认为国庆盛典组织方扰民的观点,体现了国庆盛典组织方的用心良苦和人性关怀。
【原文:“通常不起眼的公厕往往最能体现人性关怀。记者发现,在长安街沿线和邻近区域增设了很多流动公厕。当记者第一次踏入天安门东侧的一座棚帐式公厕之前。先在外面深吸了一口气,因为害怕有这么多人使用这个公厕,里面的空气会很污浊。
走入这家公厕,记者紧蹙的眉头马上放松了,里面灯光明亮,小便池处感应式出水口流水充足,公厕里通风良好,没有过多异味。令记者更意想不到的是,公厕里还设有洗手池,而且还摆放着洗手液。这家公厕虽然算不上高档,但绝对算得上是卫生、干净的。记者又看了多家公厕,依然如此。
‘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和游行队伍集结区,人员密集,因此安置的临时公厕也最多。与10年前的国庆***式和游行相比,这次的棚帐式公厕安装了顶棚,还增设了洗手池、洗手液,设计安装时考虑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北京市市***管理委员会官员郭卫东告诉新华社记者。”】
我在《(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一文中,抓住了罗加凤等四位年轻游行群众和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的笑脸,用“微微的笑:几分钟就过天安门,还是值得”、“憨厚的笑:一辈子也没几次这样的机会”、“灿烂的笑:见证祖国的繁荣。与有荣焉”、“自信的笑:热情能战胜天凉”四个标题描绘出了中国新一代青年朝气蓬勃的组***,向世界传递了国庆盛典参与者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乐在其中的真实而“有益”的信息。以小见大、以情感人
对外报道“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不是想让稿件甘于平庸,而是着眼小处、取材平和、选择质朴细腻的角度使文章更符合国外受众的接受方式,凸显主题。这样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国庆报道期间写作这三篇稿件的时候,我和同事选取了长安街边公厕里放置的洗手液、天安门广场背景方阵学生手里道具箱、行李箱、折叠椅三合为一的拉杆箱、游行彩车里安装的男女公厕、为国庆晚会焰火燃放默默奉献的42岁吊车师傅汝国田、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集体舞表演者魏冰这些普通人物和事件作为切口,用不温不火的叙事方式提炼出主题思想。
新闻报道的对象越是普通、鲜活。和受众的生活有越多的共同交集,就越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几篇稿件在播出之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收效。除了数十家主流网站采用之外,《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得到了美国《侨报》、《世界日报》,澳门《正报》、《新华澳报》、《澳门日报》、《现代澳门日报》等媒体的采用;《(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得到了澳门《新华澳报》,美国《侨报》、《明报》,柬埔寨《柬华日报》、《华商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的采用;《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得到了美国《侨报》、《世界日报》,澳门《市民日报》、《澳门日报》,柬埔寨《华商日报》、《柬华日报》等媒体的采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创作对外报道的新闻稿件时,哪怕是遇到***治意义比较强的活动,只要在选材上牢记“有趣、有用、有益”的视角,在主体内容的架构上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就可以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可以把主题思想蕴含在鲜活的新闻事实之中,靠人、情、事、理来体现,让国外受众自己去品味平凡人物和及其背后的故事,达到以爱感人、以情动心的传播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趣\有用\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