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海教授,江西安远人,1991年在厦门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美国Tulane大学MBA学位,2004~2005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大学做Fullbright高级研究学者。1991年开始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聘任为副教授,1994年聘任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魏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会计系主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兼产业集团董事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兼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China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中国会计学刊)联合主编、《财会学习》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魏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投资者保护、财务与投资、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中,投资者保护与会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在该领域,魏教授与北京大学的陆正飞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计方面的我国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研究中,明确会计信息的定价功能和信息功能,对会计信息在投资者保护中的作用机理开展比较深入的研究,梳理了我国***府管制放松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投资者保护变迁与会计改革共生互动性;检验了会计稳健性、价值相关性等对权益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作用的证据;部分检验了会计(含公允价值会计和信息披露)在股权交易、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证据;正在构建并初步完成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指数的编制。
在公司财务研究领域,魏教授结合经济学等理论对财务研究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如2001年出版的《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透析了企业财务战略与商业周期、季节性波动、行业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等各种周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特殊意义,着重研究周期性因素对多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魏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根据商业周期等的变化调整企业财务战略具有指导实践作用和重要的学术探索价值。在内部资本市场方面,以关联交易、关联投资和金融生态等为切入点,检验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观和掏空观,丰富了我国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魏教授的研究创新性强,富有理论前瞻性。比如他在2003年发表了《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一文,文章针对管家理论的影响、公司财务“企业本位论”的局限性,讨论了公司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道德风险、交易成本和所有权成本、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公司财务的影响。魏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现代公司财务是股东和人力资本的财务。他指出: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重视市场的作用;以股东为中心,重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股东利益;资金融通、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构成公司财务的三个基本领域,在以资本成本作为定量分析的主导工具的前提下,重视交易成本、所有权成本等概念在解释财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按照一家公司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的观点,在公司财务中引入人力资本要素。这一系列的创新观点广受学界的好评。
魏教授的学术研究多涉及会计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他擅于运用实证研究完善理论与检验与指导实践。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既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难题。业绩评价会影响管理激励,而业绩评价之前的管理激励方案,又必然会对业绩评价本身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的会计研究变得非常复杂。魏教授2006年出版了著作《管理激励和业绩评价的会计研究》,集中反映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著作对企业所有权及相关管理、人行使信息权力过程中的会计问题、价值基础的管理层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等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阐释,同时通过管理层风险报酬的有效性分析、战略性激励及其约束机制效应分析等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理论,扎实的数据支撑与分析充分阐明了相关的理论问题。
盈余管理问题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公众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问题。魏教授借鉴国外的研究模型,直接用国内的数据开展盈余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同时指出企业管理层的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并提出了如何识别盈余管理技术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于魏教授2000年出版的《盈余管理研究》一书。在此基础上,魏教授还通过跟踪美国前世通公司CEO的法庭审理,2005年出版了《公司高管的会计责任》,尝试提出会计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会计责任的法庭审理分析。
在早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上,魏教授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论会计发展理论》等论文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了《会计理论新体系探索丛书》。
学识与勤奋,让魏教授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达9项,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1部,曾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