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 刘佳林
异国情调与本土意识形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与中国的对话 张跃***
好人何以变成坏人?--评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 谢芳
《乡村医生》--"内宇宙"幻化的现代神话 叶廷芳
"在流沙中行走":论《植物园》的"叙述" 仵从巨
在梦的阐释中展示权力关系--论《人鼠之间》的文化寓意和社会效用 方杰
海明威:"有女人的男人" 戴桂玉
美国文学对地域之情的关注 孙宏
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 肖明翰
论勃朗宁诗歌的艺术风格 刘新民
《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 蒋承勇
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周小仪,童庆生
关于表现主义的定义问题 张黎
拉康与***的主体 严泽胜
《窃信案》:文本与批评的对话 何宁
全球化语境中东方文化与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麦永雄
我们时代的欧洲文学史 王守仁
新历史主义还有冲劲吗? 宁
厄普代克的平庸之作受到批评 宁
西蒙发表新作《有轨电车》 吴岳添
从大江健三郎眼中的村上春树说开去 许金龙
"新世纪东方文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侧记 王燕
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 周宪
关于殖民和后殖民模仿 石海峻
普鲁斯特论波德莱尔 刘波
《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拯救主题 刘立辉
探讨T.S.艾略特的"秩序"理论 江玉娇
霍尔顿与脏话的***治学 程巍
自卑情结:福克纳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因 朱振武
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冯季庆
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原型解读 程倩
《欲望号街车》的不确定性与矛盾性 徐静
诗化的缺失体验--川端康成《古都》论考 孟庆枢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 吴笛
评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 李维屏
狄更生的死亡比喻与基督 董爱国
冯至与德国浪漫文学 殷丽玉
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 申丹
身/心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论辨析 林树明
被忽略的R.L.斯蒂文森--斯蒂文森小说理论初探 王丽亚
比较中见特色--村上春树作品探析 林少华
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 高宁
重读《麦琪的礼物》 朱刚
从《"水仙"号船上的黑水手》及其《序言》看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与实践 高继海
论马卡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侯玮红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的叙事策略 程锡麟
J.希利斯·米勒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空草
普罗米修斯的hubris--重读《被绑的普罗米修斯》 陈中梅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肖明翰
很多的印度,很多的印度文学 空草
一场辛苦而糊涂的意识形态之战--谈玛丽琳·芭特拉的奥斯丁研究 王海颖
布洛克斯和他的自然诗--兼与谢灵运比较 刘润芳
试论诺瓦利斯小说的宗教特征 谷裕
乌托邦文学与《圣经》 赵宁
日本"大冈故事"《审问生母与继母之事》与元曲《灰阑记》 中田妙叶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 殷企平
利哈乔夫:20世纪俄罗斯最后的沉思 吴晓都
全球化语境中的惠特曼研究 刘树森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秦海鹰
《忏悔录》的真实性与语言的物质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的修辞阅读 昂智慧
论默多克的小说《逃离巫师》中的权力和权力人物主题 何伟文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 吴泽霖
现实·梦幻·梦幻戏剧--斯特林堡的《父亲》和蒙克的《病室中的死亡》 耿幼壮
奈保尔笔下"哈奴曼大宅"的社会文化分析 梅晓云
感受荒诞人生见证反戏剧手法--《等待戈多》剧中的人及其处境 蓝仁哲
"历史的噩梦"与"创伤的艺术"--解读乔伊斯的小说艺术 郭***
《所罗门之歌》:歌声的*** 刘炅
《千亩农庄》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左金梅
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 冯亚琳
神性的幻灭和人性的冲突--《沃斯》的悲剧意义初探 吴宝康
《四川好人》与中国文化传统 张黎
理查逊与菲尔丁之争--《帕梅拉》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对比分析 刘戈
论海达·高布乐是一个颓废者 何成洲
能乐《芭蕉》:芭蕉精形象的形成与日本佛典的关系 张哲俊
又一个马克·吐温? 宁
今日重读吉卜林 萧莎
屋里屋外:关于当代英国诗歌的一个话题 空草
《源氏物语》中夕雾读大学寮情节的真实性 张而弛
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夜》形式研究 戴从容
转喻与隐喻--吴尔夫的叙述语言和两性共存意识 李娟
美国黑人作家与犹太作家的生死对话--析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房客》 乔国强
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 应雁
与"两种文化"的对话--谈戴维·奇的小说《想》 童燕萍
"从摇篮里抱走了别人的孩子"--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语言问题 曾艳兵
弗·索洛维约夫与俄国象征主义 汪介之
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 唐蓉
从先知预言的角度释《荒原》 郭春英
对《解读叙事》的另一种解读--兼与申丹教授商榷 申屠云峰
论泰戈尔的韵律诗学 侯传文
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重新评价 申丹
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 冯亚琳
审美与***治:关于济慈诗歌批评的思考 章燕
互文和"鬼魂":多萝西娅的选择--再访《米德尔马契》 殷企平
海涅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赵蕾莲
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再认识 吴元迈,Wu Yuanmai
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 刘文飞,Liu Wenfei
俄罗斯文艺学的历史主义传统与创新 程正民,Cheng Zhengmin
泰戈尔"人格论"探析 侯传文,Hou Chuanwen
18世纪英国文化风习考--约瑟夫和范妮的菲尔丁 吕大年,Lü Danian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 袁宪***,Yuan Xianjun
《采坚果》的版本考辨与批评谱系 张旭春,Zhang Xuchun
金钱+享乐=模范町人--《日本永代藏》的町人道德文明观建构 李均洋,Li Junyang
与时间游戏,和死亡对话--评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地》 王卫新,Wang Weixin
艾丽斯·沃克的诗性书写--艾丽斯·沃克诗歌主题研究 王卓,Wang Zhuo
试析《老妇还乡》中的正义主题 廖峻,Liao Jun
在生与死之间:解读《英语教师》 王春景,Wang Chunjing
行走在麦比乌斯环上--论安部公房的《砂女》 王蔚,Wang Wei
论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的形式与偶合无序问题 何伟文,He Weiwen
《寒冻》--贝恩哈德"笑艺术"的开端 韩瑞祥,Han Ruixiang
贝克特英语批评的建构与发展 刘爱英,Liu Aiying
德尔班科:麦尔维尔研究新论问世
对美国文学经典的再审视
"反高潮"的《印度之行》 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