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画家陈逸飞只身飞往纽约留学。23年后,上海逸飞集团仅旗下的Leyefe牌服饰一年赢利就超过360万美元,逸飞集团的总资产已超过1亿人民币……
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和陈逸飞类似的人物,是香港的金庸。金庸借助其个人创办的《明报》及其武侠小说的出版,同样把自己打造成文化人里的亿万富翁。
有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赚大钱,这算得上是理想的成功人士的生活了。陈逸飞的贡献,在于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里,一个艺术家不必仅仅从事绘画或者雕塑,他可以更多地拥有生活,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比如当导演、做服装设计、做企业、办杂志。
“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艺术界私下议论陈逸飞的经典语句。事实上,他多方面的成功让他成为艺术界私下议论的中心,然而在台面上,不论是前卫艺术家还是正统的油画家圈子,多数都避免在正式场合谈论他。他的画,他的商业行为,都饱受非议。
陈逸飞,1946年生,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他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1984年,陈逸飞以水乡周庄为素材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在纽约哈默画廊展出,画廊主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当年11月访华时,将《故乡的回忆》这幅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周庄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江南名镇。
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拍得137万港币。作为英国极富盛名的Marlborough画廊的签约画家,在他签约的十几年中,共售出画作500多幅,1997年,他的《罂粟花》拍出了当时华人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387万港币。仅1991年到1998年,陈逸飞拍卖成交的作品价值就接近4000万元人民币。
因画成名后,陈逸飞开始广泛涉足电影、时装、环境、建筑、传媒出版、模特经纪、时尚家居等多种领域,着力推介“大视觉”、“大美术”理念。
1992年,陈逸飞为拍摄电影《海上旧梦》成立陈逸飞工作室。1994年4月,上海逸飞文化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成立上海逸飞模特文化有限公司和逸飞环境艺术公司,1997年成立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上海逸飞模特公司集模特文化与经纪职能为一体,培养了诸多国内外超级模特人才,策划组织了众多大型时装表演和公关推广活动,并参与了许多电视广告、杂志广告以及电视剧的拍摄。
2001年9月,陈逸飞又把目光投向平面传媒,由他担任总策划的《青年视觉》杂志创刊。杂志栏目设置包括人文、艺术、空间、时装、化妆、科技等板块,400页超大型豪华开本给读者以震撼的视觉享受。
当今社会,有才华的穷人不少,有才华的富人却不多。才华、富人,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陈逸飞轻轻松松就做到了。陈逸飞,这个59岁的男人,的确是中国社会中难得一见的人物。
陈逸飞有一句话非常有煽动性:“我能做的你们都能做。”
跟很多人不同,陈逸飞的艺术不是象牙塔中个人化的东西,而是创造财富。
陈逸飞的“重商主义”使他成为饱受非议的对象。在中国社会“重理轻文,重文轻商”的“文化传统”中,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艺术和商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人们很难接受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许多人对他“弃画经商”表示不屑,批评其频繁出席各界交际活动,创造众多以“逸飞”命名的产业是作秀和自恋。对于这一切议论,陈逸飞并不在乎。他认为,艺术不是象牙塔中个人化的东西,而是创造财富。陈逸飞表示:“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视觉产业,并不是饭后余兴的东西。我在跟朋友交谈的时候,有些朋友不大理解,觉得我们没钱,说这个等我们有钱了再来做。我说,视觉产业就是没有钱能够生钱的产业。意大利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太多其他的自然资源,但它能够变成世界上第七大工业国。我想它的经济、它的产值的很大部分,就来自于视觉设计的产业。”
“农业经济社会或许希望艺术家天天关在画室里面,重复着自己的创作,而现代艺术则是对绘画记载功能的冲击。同时,造型艺术中对美的感觉实际上在其他载体当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人类有了照相机,有了电影,特别是大众最喜欢的电视,再加上我们现在的多媒体,实际上艺术家应该运用这些载体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觉。我觉得这是我做事的理念。”
陈逸飞油画在西方的成功,就是发现并提供了西方人认可的话语符号――怀旧意识、老上海情结、浪漫写实主义……那是一系列“市场”承认的艺术品。他以前在国内从事服装业,除画了10年的海报外,一无所成,一旦观念发生了转变,他的油画价格也就愈来愈高。
艺术家去经营数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这在常人眼里似乎是不可想象的,陈逸飞究竟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
陈逸飞表示,要经营好企业,首先必须有时间观念;二是分析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事情的可行性;三是要有非常好的团队,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对于挑选团队,陈逸飞也有自己独特的主意,他坦言:“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挑选设计师看他们的素质、悟性、才气而不在乎名气大小。我们的设计师国外一些大的展览会是必看的,有时我还买回国外最新的成衣让他们解剖参考,公司里弥漫着很独特的艺术空气。”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设计师,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而他们的激情也让陈逸飞觉得自己充满年轻的活力。
陈逸飞不讳言自己有经纪人,陈逸飞在画廊的事情交由经纪人全权负责,包括给画作找买家。商人陈逸飞做生意的本钱来自卖画的收入,每年保持20幅产量的陈逸飞说自己是“以画养商”。
陈逸飞说他不喜欢人家叫他老板,也不愿意别人口口声声给他挂上艺术家的头衔,“叫我陈校长就好”。陈逸飞想像着把逸飞集团的企业办成一个大学校,每名员工都能在这所学校中学到东西。
陈逸飞购买了20多处房产进行投资,称得上是职业的房地产投资人。“买房子,我最关心的还是地段”,同传统的文化名人相比,陈逸飞身上透露出一股商人的精明劲儿。“所有买房人最最关心的就是地段,我买房子最关心的也是地段,然后才是房子的设计含量、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等问题”。
作为一名购房者,他认为好的建筑与开发商花出去的钱是不能划等号的,花钱多的开发商不一定就能盖出像样的房子。“什么叫漂亮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我觉得视觉美的东西肯定会有个基本标准,这就要求开发商本身有鉴赏美的能力,这是个品位问题。拿房间的护杆来说,如果让我设计就会设计成玻璃透明的,而不用放一个铁杆子在那里,所有这些都是细节的积累”。
陈逸飞在国外有过20多年的居住史,也住过不错的房子。他说好房子不能只有一个空壳子,还要有到位的规划设计和物业管理。以前,开发商只要弄几个罗马雕塑,做个圆形喷泉,就可以将自己的项目叫做什么欧陆经典。现在,购房者追求的是楼盘完整的视觉效果,关注的是社区的文化品位。“你如果去过英国伦敦,你就会发现很多楼盘并没有花很多钱。我们要营造一个投资环境,必须学会细节上的积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楼盘就是缺少一种细节上的品位”。
1999年,陈逸飞在上海西区买下了一栋高层公寓顶层带屋顶花园的别墅,如今它跟普通意义上的“家”已有些距离。因为其主要功能是会客待友,是“供朋友来坐坐的”。在上海泰康路210弄,陈逸飞还利用原轻工业食品机械厂的一部分建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私人工作室,租下的四五处厂房和仓库分别用作他的陶艺、摄影、雕塑、画室和展示厅。由此可见,陈逸飞买房投资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
陈逸飞就这么匆匆地走了,他留给人们不仅仅是一部尚未导演完的电影,他还把一个大美术的宏伟理想抛给了所有的艺术家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