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利用博弈论中的“公共地悲剧”原理,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低效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共享公共信息资源的效率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字:公共信息资源 资源配置 共享效率 公共地悲剧 反公共地悲剧
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它的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而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就研究信息资源共享而言,对信息资源概念不宜作过于宽泛的理解。因此本文讨论的信息资源指的是狭义上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指的是信息资源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同使用。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相对于人们的需求具有稀缺性。一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经济活动行为者要拥有信息资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另一方面,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总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资源使用者总可以得到总效用中的一部分,并获取一定的利益,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当衰减到零时,该信息资源就会被“磨损”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稀缺性分别体现了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信息资源的利用仍然需要解决一个合理配置的问题。
以前关于信息资源共享或信息产品共享的分析中.大部分文献是根据信息成本这个比较直观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信息的成本变化.解释共享的效用改进。而很少有人从信息资源占有主体之间的关系人手分析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占有主体是指拥有信息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经济个体,如企业、***书馆、论文库等。
信息资源占有主体在争夺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一般有三种关系:①竞争关系。假如A占有某种信息资源,如果B通过某种方法占有并使用这种信息资源,而使得A的经济效益的下降。则A与B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这种信息资源我们称之为“竞争性信息资源”。这种关系最常见于具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企业之问。②合作关系。如果A共享了某种信息给B.会给B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并不损害A的经济利益,反之亦然.则A与B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合作型的关系。这种信息资源可以称之为“合作性信息资源”。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处于同一条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问。③服务关系。这种关系是指信息资源占有主体之问在信息资源占有和利用上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书馆、数据中心等和一般的经济个体之间,***书馆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但***书馆的信息是为这些经济个体服务的。他们之问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类信息资源我们可以称之为“公共性信息资源”。本文主要讨论服务关系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分析服务关系主体共享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寻找兼顾信息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享策略。
1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属性
信息资源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经济功能,其中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特征,这就决定了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的特点。非排他性指无法将这种商品据为己有。而将其他人排除在消费之外.这意味着不能或很难对人们消费这种商品收费。排他性不是物品的自然属性,而往往依赖于一个社会的法律架构和技术实现能力。对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而言,或者无法设定产权,或者无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占有”,因此生产者无法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也就失去了供应这种商品的动力。可见,排他性是影响物品性质的关键因素。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才会因无从收费而产生外部性,甚至成为共有资源或公共物品,从而造成市场配置机制的失灵,为***府管制提供了理由。
以***书馆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专门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文献信息,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以服务大众为目标。据中国***书馆学会专业***书馆分会举办的“***书馆信息资源及服务现状调查”表明:***书馆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府拨款和机构拨款.项目拨款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而信息服务收费只是***书馆经费来源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说明了我国的***书馆还是以公益服务为主。***书馆服务的公益性说明***书馆信息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
2信息资源配置的非排他性引起“公共地悲剧”
“公共地悲剧”是美国经济学家哈定于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提出的,意思是: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造成对这种资源过度使用,最终导致这种资源的毁灭。我们假设信息资源的总价值为1,代表每单位信息资源的平均价值.G代表把总效用划分为的单位数。是G的函数,U--U(G)。公共信息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也有一固定不变的总效用。当公共信息资源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资源使用者总可以得到总效用中的一部分。并获取一定的利益。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效用会逐渐衰减。当衰减到零时,该信息资源价值就会被“磨损” 掉,不再具有经济意义.所以就存在一个最大的单位数
0。
当总效用被使刖的很少时,增加单位数对每单位价值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随着单位数的不断增加,则单位价值就会急剧下降(如***1)。
作为理性经济人.每个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原则。又因为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消费性.即消费过程的公共性。具有集体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支付的公共性,公共信息资源的消费主要由***府财***支付;信息消费的普遍性,服务种类方式的无选择性。所以,公共信息资源不能满足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追逐个人利益的行为最终会使全体走向毁灭。导致信息资源的失效。
3消除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
提高共享效率因为排他性不是物品的自然属性.而往往依赖于一个社会的法律架构和技术实现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实现某个主体对信息资源的“占有”。根据排他性情况的不同,一些物品可以在成为公共物品与成为私人物品之间变换,在确定一种物品是不是公共物品时,必须确定受益者的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物品之外。要防止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地悲剧”,可以对其引入排他性。
3.1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服务模式
首先.实现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的结合。具有外部性或公共物品属性的商品仍可以由私人市场提供.只要一部分消费者从中受益的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成本,在能够将这部分消费者识别和分离出来的基础上。即使无法排除其他的不付费消费者,对供需决策而言,也不重要。商品消费特别是信息资源消费可以划分为“核心效用”和“非核心效用”。对于同一个物品.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效用评价,当消费者对该商品某种效用的评价高于获得这种商品的成本时,则付费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是理性的,此时该商品效用对该消费者来说就是“核心效用”。购买“核心效用”的消费者即“付费消费者”;获得“非核心效用”的消费者即为“搭便车消费者”。显然,只有具备“核心效用”的商品才会为生产者带来超过供给成本的收益.才能在市场中得到有效的配置。对公共信息资源来说,“核心效用”是指通过对原始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挖掘.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信息资源:而“非核心效州”则指服务机构拥有的供人们免费查阅的原始信息资源。对有复杂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客户进行有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核心效用”:对一般需求的客户实行无偿服务,保留公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实现一般客户对公共信息资源“非核心效用”的使用。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核心效用”和“非核心效用”的划分来实现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的结合。
其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前,***书馆的服务都是被动的.只是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和阅读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书馆要主动并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利用自己占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理和挖掘,发现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和知识,实现信息资源深层次共享给客户,满足其消费需求。
3.2引入***书馆与书商的合作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书商开始从物质础、设备、技术等各个方面进入***书馆领域,与***书馆争夺读者资源。他们希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传统***书馆业务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客户:他们不仅开展传统***书馆业务中的文献信息加工整理,还进行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大型数字化资源引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整合;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信息利用率,缩短用户的响应时间:他们将建设知识网络、知识中心、知识定位、面向信息一体化的管理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的书商有很多,如万方数据、超新星数字***书馆、书生之家数字***书馆、CNKI数字***书馆等。***书馆与这样的书商合作,不单可以减轻自己的财***压力,减少国家的财***拨款,而且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用.利用经济杠杆把信息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3.3推进数字***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数字***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特定需求,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功能的一种服务。个性化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主要的服务方式有:①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系统服务功能等。②信息推送服务方式。这是运用推送技术定期主动传送用户需要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方式。③信息智能服务方式。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④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通过帮助用户选择更接近自己检索目标的检索词来提高信息查洵效率。⑤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通过汇聚网上的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⑥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从数据库中获取人们感兴趣的、隐含的、潜在的知识。
3.4注意防止“反公共地悲剧”的出现
“反公共地悲剧”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执根大学的黑勒(MichaelHeller)于1998年在《反公共地悲剧:从马克思到市场转变中的产权》一文中提出。“反公共地悲剧”是指:当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权力阻止其他人使用这种资源,最终就会导致没有人拥有有效的、实质性的使用权.导致资源的使用不足和福利损失,形成“反公共地悲剧”。公共信息资源作为非排他性的稀缺性资源也应当防止“公共地悲剧”的出现,以充分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实现高效服务的目标和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之,信息资源共享效率是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从信息资源支配主体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信息资源的共享,把信息资源分为竞争性、合作性和公益性信息资源。有利于分类探讨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问题:由于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造成其“公共地悲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消除其非排他性。对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