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沉沦》是郁达夫的一篇“自述传”抒情小说,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文中“他”的日本求学之旅,忧郁症下的内心情感,情爱的接触等,来抒发个人对祖国的爱恨交加的情感。
关键词:郁达夫 沉沦 情怀
郁达夫曾在自己的《忏余独白》中提到过,看到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便将自己的所感所思,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了在当时引起许多非难的《沉沦》。之后,郁达夫也在他的多篇文章中也提到过自己在东京留学的日子里,看到了祖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也想象到祖国日后富强之路要经历的磨难,有着内心的失望与无限的忧伤。爱与恨的交加,无论是现实的郁达夫,还是小说中的“他”对祖国的满腔情怀不言而喻,这种情感显于自身的生活中,更显于自身的每一篇小说中。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与侵略,加之国内的***治统治的混乱,思想相对松动,这就使得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条件更加成熟,借着日后“五四”运动的汹涌浪潮,广大知识分子奋起宣扬新思想新文化,其一抨击文化专制主义,追求思想自由,其二广泛吸收学习西方文化。正如蔡元培所提到的“思想自由,兼并包容”。然而,广大知识分子的这些努力并未给人民带来思想的***,促进祖国的崛起,反而使得黑暗势力和旧传统势力更加猖獗,国家仍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苦闷彷徨便成了这一特殊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而塑造这类知识分子的形象,试***探索寻求正确的***国民思想和国家富强的道路,化身进入了小说主人公的角色之中。郁达夫所创作的《沉沦》也顺势诞生,主人公遭到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是被压迫被迫害的弱者。他曾在小小的书斋里度过了十几年春秋,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与伦理道德的约束对他的性格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与阻碍,传统文化不断地规范和制约着主人公的身心,思想无法得到彻底***,爱国情怀受到压抑,使得主人公更加苦闷与彷徨。《沉沦》中的留日学生这个角色的塑造,揭示了主人公所呈现出的忧郁病态正是那个特定的时代所制造出来的产物,这对于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文化思想无疑是一种冲击,而主人公那用跳海自尽来表达不愿被日本被帝国列强所欺压所受辱的心,渴望祖国崛起富强的呼声无疑代表着五四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无疑闪烁着爱国主义的亮光。
二
《沉沦》通过忧郁病态的主人公之口,说出广大庸众所不敢说的话,祖国的贫弱,祖国的落后挨打地位,使得主人公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愿望,日渐觉得孤冷得可怜,被社会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被别人当作 “神经病”。借主人公之口,主人公之行,既反映了祖国的贫弱,又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反帝爱国精神。
《沉沦》中的主人公因没有胆量与两位日本女学生交流,后悔不已,自嘲自骂。在日记中写到:“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u国里。”小说中,这种独特的以主人公所写日记为表述方式的手法,第一次直接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小说在前两章介绍了自己初到日本的留学生活后,插叙了一章有关自己故乡的情况,自己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家里遭受了怎样的变故,自己又为何会来到日本留学。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插曲,却将整篇文章的情节推动的更富有深意,更耐人寻味。《沉沦》中介绍到“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也还抵得过滕王高阁”。郁达夫写故乡的这段语言,他所描绘的主人公的成长环境,风景秀美宜人,充满着古香古色的韵味,其中自然于隐含中交代了主人公从小就受着传统文化熏陶,与“五四”时期所提倡的“打到孔家店”相契合。
“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这之中郁达夫在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也在作品中表露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意识,同时也暗暗告诉着读者,中国要想真正富强起来,就必须改变旧中国的现状,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国民的思想。这样郁达夫就把自己的祖国情怀融入到了反封建反帝的思想当中。之后主人公对侍女的行为很是愤怒,心里骂他们,想要复仇,郁达夫对这种自卑敏感心理的刻画既是写实也是批判。随后主人公独白到“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吧。”虽有自卑,但对祖国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可以为了祖国放弃自己对异性的爱情追求,放弃个人的情爱。
《沉沦》的结尾主人公最终跳海自尽,临死前独白到“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呼声中充满了爱与恨。这满含深情的感叹直接倾吐给了祖国,有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有着对人民的呼唤,呼唤人民站起来声讨和批判当时的统治阶级,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争取民族的***,国家的富强。至此,《沉沦》中的主人公的死亡更是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情感建立起了联系。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沉沦》的结尾是失败的,因为小说集中写的是主人公在日本求学期间身心的压抑,主人公忧郁的病态,而结尾却简短地牵强地把小说主题提升到了爱国主义和***治层面,显得十分不协调不统一。但是,笔者认为,郁达夫从《沉沦》这篇小说的一开始,笔墨之间就不断思考着祖国,心心念着祖国,从第一章内心的自嘲自骂,中国诗与英国诗何必译来译去,第二章日记的记录,第三章对主人公故乡的描写,第四章对东京的描写暗示其与祖国的差距,第五章在日本求学忧郁症的日渐严重,第六章对家人长兄的思念,第七章怨恨自己被叫做“支那人”,询问祖国怎么不强大起来,流下眼泪,一直到最后一章的跳海自杀表达对祖国的情意。其中何来把小说主题提升到爱国主义和***治层面牵强一说?
三
关于《沉沦》的评价大多离不开把个人与民族和国家连结的方式,如张恩和编著的《郁达夫研究综论》谈及《沉沦》与国家的密切关系、曾华鹏和范伯群的《郁达夫评传》谈及国家衰弱和民族歧视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杨义把个体与民族结合起来评论《沉沦》、许子东认为主人公在苦闷中深切感受到弱国子民的屈辱、史书美也认为《沉沦》中个人的性挫折暗示着国族的衰弱。
上述对《沉沦》的解读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把主人公对性的流露和思考与国家主义连上关系。《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地透过性的多次失败去象征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向人们宣告,一个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的贫弱民族,不仅意味着国际地位的落后,更意味着它的子民们要受到欺负与压迫。这种宣告,也是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巨大反讽。
如今,随着祖国的日渐发展,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国人的祖国情怀可以说是全民共有。无论是十多年前的大使馆被炸,还是近两年频频发生的南海争端,又或者是日本的“购岛闹剧”,国人都用语言与行动证明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传承着前人所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当然,也曾有学者发表言论,认为90后的一代,普遍不关心***治,不关心国家大事,又或者说90后的一代爱国不够理性,为此,作为90后,我在此简单表述自己的观点。第一,我们关心***治的方式与你们有所不同。长辈们所认为的关心***治,关心国家大事,大抵是认为90后应该每天看看报纸、新闻联播之类的。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大可以用手机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央视网,三分钟速览一天新闻大事,对于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再详细一步了解。更多的资讯新闻我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第二,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90后的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天生生活在自由的时代,我们有着多样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为此在竞争强烈的社会中努力奋斗着,为祖国在国际上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精彩表现,一举夺冠,振奋了全国人民,而这些女排队员几乎全是90后,她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女排精神,诠释着90后的爱国主义。请相信,90后的一代比任何一代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沉沦》中郁达夫的祖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