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萌(1983-),女,陕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摘要:施光南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他以优美动听的创作歌曲征服了广大人民,对中国70至80年代的乐坛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扎根于民族传统,注重总结发挥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并提炼为自己的音乐素材,将它们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创作中,对今后的歌曲创作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就以施光南创作的《祝酒歌》为例,分析研究作曲家的创作特征、艺术表现以及历史贡献。
关键词:施光南;祝酒歌;创作特征;艺术表现;历史贡献前言
在施光南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意境优美,旋律流畅,情感真挚,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总是充满着爱国情怀,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吐露出了人民心声,感人至深,流传很广。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本文就以他创作的经典作品《祝酒歌》为例,对施光南典型的艺术歌曲创作的方法和特点作以探究。
一、施光南及其音乐作品创作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被剥夺创作自由,下放劳动的作曲家施光南,亲眼目睹了粉碎“”后人们胜利的喜悦,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之情都溶化在自己笔下的旋律中,他打破一般颂歌创作的套路,以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谱出了一曲旋律优美、充满民族特色的《祝酒歌》,整首歌曲音调和风格创作热情而又真挚、昂扬而又轻松、欢快而又抒情,全国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为人们了无限希望。歌曲创作后,引起亿万人民的共鸣,迅速被人们所传唱,几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记。然而,歌曲创作成功的背后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于作曲家多年来丰厚的生活积累和辛勤的付出。
(一)生活的积累
施光南艺术创作所取得的成功,与他长期以来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正是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辉煌成绩的秘诀之一 。施光南小时候,正好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他亲自经历了祖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坎坷,吃过许多苦头,对待祖国和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从小酷爱音乐,小时候家庭贫寒,全家人都是“音盲”,没有条件接受专业的音乐学习,但在学习生活中,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音乐迷。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十分热爱音乐学习,经常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和比赛,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当时,重庆市举办了针对全市小学生的音乐歌唱比赛,他自告奋勇踊跃参加,自己作曲自己演唱了一首《春天来了》,居然荣获了小学乙组第二名,那年,他才五岁。从初中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强烈反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后来又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深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深知平常百姓喜爱音乐,于是他深入群众,参加各类群众音乐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施光南逐渐摸索出人们喜爱什么样的歌,应该怎样曲为人们写歌。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
从施光南的作品中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施光南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里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处处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唱腔,他的艺术创作扎根于民族,就好像辛勤工作在矿山里的工人那样,不怕辛劳的不断开采那深埋地下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实践和运用,施光南善于把握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曲式曲调的特点,和抓住其内在的神韵,再经过消化,谱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艺术旋律。施光南学习勤奋刻苦、平常注重实践,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琴和作曲,凡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团体的演出,无论何种风格的,他总要赶去参观学习,久而久之对于我国各地的艺术作品特点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毕业后,无论在云南的凤尾竹中、还是在***的葡萄架下,无论在东北的原始森林中,还是在江南水乡,都留下了他采风、学习的足迹,他竭力吸收着各民族民间艺术音乐的艺术精髓,来不断运用丰富自己的艺术宝库。毫不夸张的说,他将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思维溶入到自己一生的艺术生命之中。
(三)作曲技术手法的积累
施光南大学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先来到天津歌曲剧院工作,后又到中央乐团专门负责音乐艺术创作,正是她多年丰富对音乐艺术的孜孜追求,使他在创作技巧与音乐素养上得到了全面培养,逐步积累了丰厚的艺术表现技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利用一切条件,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和更广大的艺术视野,让作品表现得风貌更加丰富。在音乐创作方面,施光南崇敬热爱许多世界艺术创作大师的作品,比如柴可夫斯基、杜纳耶夫斯基、查哈罗夫、格里格等,他还把舒伯特当作自己学习的偶像和目标而努力。施光南艺术歌曲的歌词也来源广泛,有古代大诗人屈原,******刘绍南,现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等人的词,还有当代的诗人柯岩,词作家晓光、翟琮、石祥、万磊峰、胡强、任志萍、汤昭智等人的词。在施光南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歌曲就有上千首,除了通俗歌曲、声乐套曲、歌剧以外,还有西洋乐器演奏、我国传统京剧音乐、当时的电影配乐、地方民族戏曲等等,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涉猎面非常广泛。
二、《祝酒歌》的创作特征
从《祝酒歌》中我们不难看出,施光南的身上有着一种难得的积极、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即使他的生活再艰苦、再艰辛,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着纯真而朴实的美,透漏着强烈浓郁的爱国气息和时代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一)强烈的时代气息;
施光南在音乐创作时,对于音乐题材的选择时常是反映当代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充分反映人们心声和社会主旋律,充满着爱国情怀。“”结束后,当时的中国进入到了“拨乱反正”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里,一些作曲家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创作出许多音乐作品来庆祝“十月胜利”,但有的歌曲作品依然沿袭着“”时期“颂歌神曲”的旧路子,歌词尖厉、旋律生硬、“战斗性”的曲调让人生厌。然而,《祝酒歌》的出现,使这个时期的歌曲创作出现了新气象,那欢快明亮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希望的气息顿时响彻中国,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从现在来看,《祝酒歌》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坐标,它唱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二)浓厚的民族特色;
施光南一生都坚持不懈地追求民族风格的音乐,这也是一直以来他歌曲那么受群众欢迎的另一秘诀。在《祝酒歌》创作中,他在歌曲中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音乐语言,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但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去模仿某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味音调,而是在丰富深厚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些民族音乐的精髓提炼出来,再经过融汇以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祝酒歌》中,施光南巧妙的将不同民族音乐语言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新的特性的旋律,他巧妙的将***、等地的民歌风味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欢乐喜悦的美好场面。全曲的节奏风格热情洒脱,强烈的锣鼓节奏加上欢快的少数民族舞蹈音乐使得歌曲更加喜庆热烈。整首歌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思维,同时也有别于过去各个时期的歌曲创作,还有作曲家独特的创作特色,几种感情交织融合在一起,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化的创新道路。
(三)饱满的内心感情。
施光南艺术歌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他非常注重以情感人,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一腔真情,他把“能抒发广大人民群众心底的情”,作为其艺术追求。施光南曾经说过,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出的作品,首先应该能够打动自己,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别人,只有将能抒发人民真挚的感情,唤起人民心弦共鸣的作品才是好的音乐。从《祝酒歌》的创作历程来看,“”时期正是施光南的创作的青壮年时期,而他那充满着热情洋溢的创作思潮,因为经过的特殊***治运动,而不断受到压迫,也正是由于施光南在当时所受的压迫和折磨,才使他在写作这首歌时的感情表现地更加充沛,音乐形象塑造地更加鲜明,内心感情表现地更加饱满 。
三、《祝酒歌》的艺术表现
施光南在艺术歌曲创作上,表现出的才华和魅力是多方面的,他用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着生活,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同样,《祝酒歌》是多种音乐风格的有机结合,她新颖独特的音乐艺术表现也是多方面的。优美动听的旋律、舒展流畅的节奏、和新颖独特的曲式既让人感受到歌曲的耐人寻味之处,又使人荡气回肠、热血澎湃。这些最具特色的歌曲创作艺术表现,正是施光南抒发爱国情怀的真挚流露,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最深切的音乐语言,展示了自己个人精神气质和美学品格。
(一)优美动听的旋律 ;
我国著名的指挥家陈贻鑫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施光南:“施光南的音乐创作风格,旋律这一方面特别强,我们都称他为旋律大师”。《祝酒歌》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作曲家的一创作特征,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荡气回肠的感受就像歌中的美酒一样散发着恒久的醇香,使得听众难以忘怀。在创作《祝酒歌》时,他注重从创造优美流畅的旋律入手,他吸收了具有***、和江南风味的民间音乐特点,还借鉴了说唱音乐和戏曲唱腔中的许多美的特征。施光南将我国少数民族歌曲的神韵与浪漫特征深深的融汇到《祝酒歌》的旋律中,在歌曲中有***风味的旋律,也有风格的旋律,比如加入了“来来来来”,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族的舞者高举酒杯,踏着优美的***舞蹈,尽情的唱着,充满着喜悦之情。这些含蓄、深沉、抒情的艺术创作特点使得施光南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亲切感人。
(二)舒展流畅的节奏;
在《祝酒歌》中,歌曲的情感表达对比鲜明,由低到高层层推进,情绪慢慢释放,最后歌曲提高八度,使感情得到全面喷发,让人情绪无比激动走向高潮,整首歌曲如同行云流水,演唱起来节奏舒展流畅、无比畅快。
在音乐节奏的艺术处理上,施光南采用了在中国北方地区喜闻乐见的一种铜鼓点子当做节奏,这是在民间常见的一种喜庆锣鼓的吹打乐节奏。这种节奏重音落于弱拍或弱位,而弱拍的长音又给人一种重音在后的感觉,大大活跃了歌曲的情绪,增强了歌曲的活力。
谱例1:
在歌词的语调处理上,作曲家采用了适度的夸张,使强音、弱音、长音、短音更具有表现力,在演唱“飘”、“香”、“畅”字时,演唱者情绪更高,夸张地将拖音加长,甩了很神气的高腔,体现了举杯共饮的激动热情。
谱例2: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旋律流畅优美,并融入了动听的***音乐元素和江南民歌的曲调,表现出了歌曲流畅、柔美的情感元素。
谱例3:
“来来来……,十月里,响春雷”,经过两小节间奏,歌曲速度逐步加快,节奏也比前面更为火热,给人带来强烈的舞蹈感觉,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景象。
谱例4:
“八亿神州举……”,这一句歌词旋律表现地更是舒展开来,为接下来感情的全面爆发作铺垫。
谱例5:
“来来来……,咱重摆美酒再相会”,这时歌曲提高了一个八度,使演唱者和听众感情更为激动热烈,最终把歌曲推向高潮,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愉快欢乐的心情,显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谱例6:
(三)新颖独特的曲式。
《祝酒歌》有机地融合了江南的民歌曲调,再加上***和地区富于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整首歌采用了复二部曲式结构,在当时的音乐创作方面还比较少见。
谱例7:
在这首歌的曲式结构布局上,施光南花了很多心思,他摒弃传统的分节歌的写法,将不同乐段展开,他为第一、二乐段谱写了相同的旋律,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主副歌式结构。第一乐段在热烈欢腾的前奏后,节奏缓慢下来,音调也降下来,进入到中低音区,整个旋律突变得深沉和凝重,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又表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第二乐段节奏非常富有弹性,那亦张亦驰的节奏感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铿锵有力的***鼓式节奏将胜利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昂扬兴奋的激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奏发展,从“来来来来”处,将第二乐段的旋律重复出现,并以高八度将歌曲主题再现,节奏重复的手法把感情表达的更加充分、更加具体,不断高涨的激情以一股不可抑制的气势将乐曲引入高潮,直至全曲结束。
四、施光南及其音乐作品的历史贡献
施光南是我国当代乐坛史上一颗闪耀着光芒的璀璨明珠,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风格各异、十分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他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的优秀作曲技法融合起来,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艺术性,又充分反映了人民心声,具有广泛的通俗性,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在人们群众之间广为流传。他独特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充满着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运用,为当代及今后的音乐学习者和歌曲创作者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学习资料,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施光南还善于根据不同独唱演员的演唱特点,为他们创作适合自身特点的音乐作品,由此培养和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如李光曦、李谷一、关牧村、、殷秀梅等等。
结语
施光南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艺术家之一,在他短暂而又充满着激情的一生中,为我国的乐坛和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对《祝酒歌》的学习与研究,我们看到,施光南老师在艺术创作上所做的不断的努力探索,留下了一座丰富而深厚的音乐矿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他的许多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好地艺术资料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音乐人学习和珍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祝酒歌》浅析施光南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