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去绍兴采访杨井和他的瓦缸小吃。见面时我有些意外,知道他年轻,但没想到会这么年轻。杨井198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镇的一个小乡村,两只大瓦缸、几百个小罐罐对杨井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他从懂事以来,就跟随父亲摆弄。因为家里田少,父亲就在小镇上租了一间小门面做瓦缸小吃,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凭着祖上留下的手艺养家糊口。儿时的他经常到自家店里去帮忙,帮助父亲打打下手。
眼看着同村的人一个个出去打工,他再也忍受不了小镇的平静,准备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于是随着老乡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连身份证都没拿到的他,因为早早辍学,所以一没技术二没学历,经过老乡地推荐才找到了他进城后的第一份工作――帮人家送货。这份工作虽然累点,但是他还是干劲十足,觉得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比家里有意思多了。
两年后,他跟随一个亲戚又来到了苏州,在那里各自承包了40亩土地,种起了稻谷,搞起了养殖。“天天面朝土地背朝天,没日没夜的拼命劳动,自己被晒得像个非洲人一样,一个19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看上去却像一个中年人,那时人家会这么说我”。说起那段日子,杨井一脸苦笑。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第一次知道了在商业界已经大有名气的史玉柱。
一心想要谋些营生赚到大钱的杨井被史玉柱的致富传奇所吸引,同是安徽人,史玉柱当年起家的时候也正是自己现在的年龄,创业的激情之火在杨井心中迅速燃起。
听说一个远房亲戚在张家港开超市赚到了十几万,杨井也蠢蠢欲动,随后和一个老乡来到了张家港,经过半个月的寻找及朋友的介绍,终于盘下了一个倒闭的店面。靠父母、朋友、亲戚东拼西凑凑到了十二万五千块钱,他带着怀孕六七个月的老婆起早贪黑的干了起来。因为当时资金少,去了房租、装修,货进得并不多,加上缺乏管理经验,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只有六七百块钱。经过自己摸索和同业的亲戚的指点,杨井才明白开超市有很多窍门。苦心经营之下,超市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两年后,他不但把所有的借款都还完,还赚到了二十五万元钱。
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杨井想像史玉柱做的那样,干一番大事业。可自己现有的唯一事业大概就是开超市了。做大事业,那就把超市开大呗!杨井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念头,让自己遭遇了人生第一个大的挫折。为了把超市做大,杨井决心找一个三四百平的大门面。然而短短的半年内,前些年辛辛苦苦赚了的钱几乎赔个精光。“光找个门面就能让你花掉十几万元?”跟大家一样,我也怀疑地问杨井。他的回答令我吃惊却不算意外。他说:“就是因为自己那时候太年轻,而且太固执,自己认定了要找个大门面,非找着不可,也不管地点,不懂得方法,不懂得史玉柱那句“男人就要干大事业”的话之真正含义……
吃一堑长一智,江阴,南通,天长市,徐州,山东、杭州……为了省钱,穿梭于这些城市之间的杨井风餐露宿,饿了啃馒头,渴了喝自来水……没有任何准备和计划的杨井转了半年之后,回到老家时身上只剩下了两块钱。
几乎身无分文的杨井回到了老家,父亲瓦缸小吃店火爆的生意却突然间让杨井找到了从头再来的法宝。一直以来,被自己瞧不上眼的瓦缸小吃店生意怎么会这么好?这时一个想法突然萌生:把这个祖传的功夫发扬光大,把小吃店开到大城市去。他想好了,这种店虽然店面不大,但生意火爆,店小成本就少,这样的话店面好找,自己便可以顺利地开第二家、第三家……第十家等等,这样下去,开的店多了不也等于做大了吗?很快,他的想法同时得到了父亲的赞同。
杨井做事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他学史玉柱的样子,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做详尽的市场调查,自己再针对调查结果适时调整策略,以保证事业的成功率。杨井市场调查得到的结论是,祖上传下来的传统瓦缸小吃需要调整,即从器具、口味以及品种等多种方面加以改进。
瓦缸小吃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瓦缸煨汤。汤作为我国菜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保健作用。饭前喝汤,可湿润口腔和食道,刺激口胃以增进食欲;饭后喝汤,可爽口润喉有助于消化。中医认为汤能健脾开胃、利咽润喉、温中散寒、补益强身。
中国人爱喝汤是出了名的,吃饭没有喝汤,这顿饭肯定让人意犹未尽,因此餐桌上总有各式汤品出现。过去汤品是各式菜肴的最佳配角,现在汤品则晋升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瓦缸小吃就是以煨汤为主要卖点,辅之其他主食,不到十块钱就能让人吃饱。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井开始了他的“瓦缸小吃改进之路。”每天五点钟起床,一直研究到深夜。然而研制并不是那么顺利,为了研制烤鸡,不慎烧伤了怀着身孕的妻子的手,岳母一气之下把妻子带回娘家,这时杨井已被巨大的压力和无数次失败惹来的欠债压得住进了医院。俗话说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就在杨井躺在医院,失落至几近放弃的时候,母亲送来的加入中药的饭汤给了杨井一股灵感。在自己的煨烤鸡里,自己能不能也加入这种中草药以增加烤鸡的特色呢?杨井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大胆改良,反复推敲。每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厨房里,买最好的调味品来做实验,同时又对十几道工艺进行了改良。研发的新菜品请老顾客免费品尝后,再根据食客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他在原来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中草药配料。经过父亲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他终于开发出了几十道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闷鸡、烤鸭、红油鸭、口水鸡等系列菜肴和八种密制酱料。他觉得一顿好吃的瓦缸小吃要汤美、菜好、饭香。他不仅仅对汤菜进行了改良创新,也对米饭动了脑筋。杨井觉得如今不管在大饭店里也好,小吃部里也罢,始终吃不到美味的米饭。他买来陶瓷品,装进大米在瓦缸中煨制。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改进,终于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煨饭。当一道道味美绝伦的小吃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激情高涨的杨井迫不及待地渴望一试身手。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借用这种思路和实验后的成品,杨井抱着必胜的信心再次来到杭州。经过筹备,一家名为“杨传老厨”的瓦缸小吃店开业了,而这家店的老板就是杨井。开业那天,特色明显、美味独特、货真价实的小吃引来了四方宾客,当天的顾客的熙熙攘攘可以用像“赶庙会”一样来形容。杨井从早上十点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后来隔壁的邻居说“老板你也太小气了,开业生意这么好连鞭炮都不放“。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提前买的鞭炮因为太忙都没有来得及放。这一天虽早早收场,但一算账却净赚了五百多块。在离第一家店开业仅仅十二天后,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第四家店……陆续开了起来。
杨传老厨”瓦缸小吃是采用科学配方,精选食物原料,加上绝密配方,在特制的瓦缸中低温煨制而成,中途不加水、不开盖,确保原汁原味。通过多种食材的鲜味相互交融,将食物的精华浓缩在一起,成就一罐汤汁稠浓、醇香诱人、风味独特、入口鲜美的佳肴。
杨传老厨”瓦缸小吃美味的奥秘在于瓦缸具有吸水性、通气性和受热均衡等特点,原料在瓦缸内长时间低温封闭受热,使得食物中各种营养元素得以充分发挥出来,食之能消除疲劳、补身益智、强身健体,达到食补的境界。
生意好了,杨井意识到应该未雨绸缪,为了避免自己像当年的史玉柱那样,因过于急躁而犯下欠债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失败之举,他找自己的亲戚们商量,自己出技术,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美食大赛评选来推广瓦缸小吃。没想到当真就获得“中华名小吃”和“美食金奖”等荣誉,这招还真灵验。有了品质保证,来店里的顾客愈来愈多,杨井找来亲戚们一起帮着自己开店。不但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赚钱,还带动了亲戚朋友致富。如今,杨井的老家还有许多专门负责为“杨传老厨”提供农产品的乡亲,能让乡邻们得益,杨井觉得自己的店越开越有意义了。
现在杨井已在杭州及周边地区开了十几家店,生意是一如既往的好。杨井觉得自己越来越努力,离梦想也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