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脍炙人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屠苏”是指屠苏酒,说的是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暖融融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在古代,过年饮屠苏酒已成为一种风俗。相传,炮制屠苏酒始于晋朝,每年除夕之前,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出来,放在酒樽中,煮沸数次后,全家人一起饮用,它可以预防疾病,免得瘟***,全年健康。从字面上理解,“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意为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选用大黄、肉桂、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些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后进饮,可以预防瘟***。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饮一般的酒总是长者为先,而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古书记载: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光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意思是说,古代年轻人先饮酒,寓意贺岁,而老人后饮酒,则蕴含祝愿长寿之意。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饮用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多种感慨,所以也给后人留有深刻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兴盛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一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关于屠苏酒的处方,有多个版本,下面介绍其中一方。
配方为:肉桂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黄各17克,炙乌头7克,赤小豆14枚。
制法: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于春节前15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正月初一捞出药袋,煮沸后适量饮用,有预防瘟***等传染病的作用。
方中的肉桂能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利关节、防风祛风和胜湿;菝葜祛风湿、消肿毒,治时***瘟瘴;蜀椒除湿、杀虫、解毒;桔梗利五脏、除风痹、除邪辟瘟;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能推陈致新,被称为药中的将***;制乌头能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赤小豆利水除湿、消肿解毒。诸药配伍,用白酒作溶媒,以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起到辟瘟祛邪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古老的屠苏酒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我们重温这一古老酒方,仍可为今天所借鉴。国人在春节期间阖家团圆饮酒的习俗仍方兴未艾,当前,各种健康养生酒琳琅满目,具有“保之固本,益寿延年”功效的药酒也成为热门的保健饮品,“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朋友们,在节日里,您不妨邀上三五位好友,斟上几杯健康美酒,共享健康与美味,体验一下古人在新年共饮屠苏酒的意境吧,其不美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