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式合同范文第1篇
浅析制式合同
肖文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
格式合同这一概念在现今的法律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与关注,但它并非中华法系里的概念,而是从西方法律文化中引进的。对于它的理解,西方各国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美、日和法国等国家将其称为“附和合同”、“附意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事先已经确定的合同条款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而所谓的‘不订立合同的选择’,客观上又根本不存在。” 另一种对格式合同的称谓是“一般交易条款”,持有此种概念的有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我国法学领域对格式合同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的表述是:“由一方当事人、有关团体或国家机关制定的,或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的,包括全部交易条款的一种合同。” 有的学者的表述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制定的、并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具有完整的和定型化特点的格式条款。” 还有许多学者对格式合同下了形形的定义,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9条第2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格式合同的特征
格式合同的特征概括下来一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条款的不可协商性。格式合同的使用人通常从自己的目的、利益角度出发,制定和使用格式合同,而作为合同的相对人,对格式合同的内容和具体条款并无协商和讨价还价的余地,即要么接受,要么走开,从而排除了一般双务合同的平等协商(要约与承诺)过程,这是格式合同的最主要特征。
2、同条款由一方预先拟定。一般而言,普通合同的条款都是由双方在平等协商过程中确定的,每个条款都体现了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和缔约目的。而在格式合同中,条款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使用人预先确定和设置好的,并未与相对人能进行平等的协商。
3、合同双方地位的明显不平等性。在格式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明显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既有双方缔结合同背景中经济实力与地位的差异(通常表现为一方为具有垄断地位的公益企业),也有在定合同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条款由一方预先拟定,另一方要么接受要么走开。应该说,这种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是格式合同产生的直接根源。
4、格式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和细节性 。广泛性是指格式合同的使用人是针对不特定多数的相对人发出邀约的,而非针对某一特定相对人。持续性是指格式合同是为就同种或同类情况的反复使用而制定的,并非一次使用便告终结。细节性是指格式合同的要约中一般都包括了合同的全部条款,内容详尽具体,直接可结合实际应用。
三、对我国格式合同的法理分析
(1)我国对格式合同的相关规制
为防止合同关系当事人滥用合同自由权利,体现民法的公平、正义精神,我国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在1999年颁行的统一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进行了规制。所不同的是,在立法体例上,我国没有采用单行法的形式,而是将有关格式合同的规制纳入合同法总则部分第二章“合同的订立”中。
第一,规定格式合同条款使用人的特殊义务。
首先,在原则上,提供格式合同条款的一方在拟定条款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在规定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时要合理公正,不得将免责条款强加给对方,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在格式条款内容已经确定使用过程中,使用人要履行两项义务,一是提示义务。即以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合同当中限制责任和免除责任的条款,且提示的方式应达到足以引起一般相对人注意的程度;二是说明义务。即如果对方有要求,提供、使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向对方说明免责和限责条款的含义。如果当事人违反了这两项义务,没有提示或拒绝说明,这个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直接规定某些条款无效。依合同法的规定,格式合同中的三种条款无效。一是免除故意和重大责任的条款无效,如规定“在承运过程中货物损坏不予赔偿”。二是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无效,如规定“工伤概不负责”。三是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第三,对格式合同的条款理解不一致时,适用特殊解释规则。合同法规定,当使用格式合同方和相对人对某一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首先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如果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受诉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采用不利于使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的那个含义,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在一个合同中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在两者内容发生不一致时,应当以非格式条款为主。
(2)我国格式合同在立法上的优点
应当肯定,合同法的上述内容是根据我国国情,在广泛参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认真地斟酌审查后加以归纳制定出来的,这项制度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大进步。它体现了民法的公平性和正义性,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权的切实重视和保障。
首先,制订了规范的有关格式合同的法律,能够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和时间。在经济交往频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合同已经成为人们经济往来和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段。可是争论不休的讨价还价、繁琐的交易手续、纷繁复杂的文本资料已经让广大的当事人不厌其烦。格式合同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其次,格式合同的规范化使用,有利于事先明确责任和风险分担,引导经营和消费。格式合同的详尽完备,对责任的明确规定,是双方当事人能够预先估计缔约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慎重合理的选择自己经营、消费的方向,增进了交易安全,避免了不必要的诉讼之争。
第三,制订了明确的格式合同相关法律,有利于国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格式合同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国家对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明确完备的合同文本,有利于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也为合同落空或违约时的司法救济提供了明确的书面依据,便于进行责任的划分与法律的运用和评价。
(3)我国格式合同在立法上的不足
但是,纵观其全部,我国的格式合同发展无论从体系内容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均存在缺憾。究其原因,既有立法技术上不应有的疏忽,也有思想上的保守性
1、 从法律体系和立法内容上看。
首先,格式合同与传统民法理念相抵触。格式合同中,条款的一方预先拟定,相对人的无协商权利,都和“平等互利”、“契约自由”等传统理念相抵触。双方当事人缔约权力与地位的明显不平等,使得许多学者一度怀疑合同的生命力,甚至认为契约制度已经死亡。应明确的是,格式合同确已给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平等制造了严重的障碍,其所破坏的不仅仅是民法领域的系列理论,更深层的是人们心中平等自由的基本理念以及对未来活跃和谐的经济秩序的美好憧憬。
其次,体系不合理,内容过于简单。我国合同法第39条至第 41条三个条文是有关格式合同的规制的,这三个条文被置于合同法第二章“合同的订立”部分,然而其中的内容并非仅涉及格式合同的订立。三个条文中,与合同的订立有关的内容只有第39条,即订立格式合同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第40条和第41条则是关于格式合同条款无效和格式条款解释规则,其内容涉及这类合同的效力及发生纠纷时有关机关对格式条款的裁判问题。而关于合同的效力合同法有专章 (第三章 )规定,有关合同的解释也在第八章“其他规定中”。
如前文所述,格式合同的使用有其积极性,只要其内容公平、风险分担合理,对于双方均无不利。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市场交易中有大量格式合同在使用,另一方面,合同法的规制内容只有三个条文,过于笼统、原则,难以涵盖格式合同的方方面面。由于条文过于原则,不够具体,出现立法与现实不相协调的矛盾,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实际操作,结果损害的仍然是消费者的利益。
第三,规制方法单一,不能保护所有消费者的利益。就合同法的规制而言,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对格式合同是否有效、因格式合同引发争议时有认定处理权的机关限于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其中司法实践中主要是人民法院。除这两个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和团体无权审查格式合同,更无权解决格式合同纠纷。而且,即使人民法院的处理也仅限于个案处理,结果是维护了个案公平,保护了特定的消费者。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其一,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的审查、处理都局限于发生争议后的事后审查,而没有确立事先审查制度。由于没有事先审查制度,仅靠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进行事后救济,这种做法一是力量薄弱,二是事后审查根本无法杜绝格式合同制定时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不能防患于未燃。其二,个案处理后,不能阻止使用方继续使用不公平的条款和其他消费者签订合同,一个案件解决了,其他消费者、其他劳动者的权益并未因此得到同样保护。
2、从实际操作上来看。
首先,格式合同严重侵害了弱势相对人的利益。相对人面对一方预先拟定的合同条款,要么接受,要么走开,在这种处境中,真正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尤其是广大消费者在接受公益事业服务的过程中,更为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铁道部门的春运提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其次,格式合同的长期、过度滥用会对国家的利益造成严重侵害。格式合同的不规范使用,浅层来看,侵犯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权益与自由,但从长远看,将导致公益部门与普通行业利益获取的严重不均衡,使社会大众因缺乏安全感而对贸易往来丧失信心,进而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与不稳定并最终使国家丧失对行业部门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各层面利益兼顾的有力控制,造成国家利益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对不足之处的几点完善意见
一、在完善立法方面:
1.合理安排体系,调整内容
为解决上述矛盾,笔者认为鉴于本国实情,虽然目前不一定非要效仿国外制定单行法规范格式合同,但即使将其置于合同法中,也应在体系上安排妥当,内容上做出尽可能详尽的规定。针对格式合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在合同法中单列一章加以规范为宜。这样既可避免体系上的杂乱,又具有可操作性。
2.转变部门立法现状,建立学者专家起草法律的机制。
在我国格式合同基本上都是由行业部门自己制定的,或者由行业部门提出草案,人大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成为格式合同的内容。这种行业部门立法容易导致不公平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建立专家起草法律机制是克服这种弊端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取消行业部门规范本行业格式合同的权利,以达到维护法律的公正目的。
3.建立预防审查机制
为了制止和减少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出现使用,在目前条件下,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借鉴英国、瑞典的预防性审查制,即设立特定的行***机构,并赋予这些机构对格式合同进行预先审查之权限,使消费者居于主动地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事前救济能起到预防作用,切实有效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一旦发生纠纷,再运用司法和仲裁力量进行事后救济,以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二、 在实际操作方面
1.在垄断性行业中引进竞争机制。
使用格式合同有很多优点,用格式合同订立合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出在提供格式合同的当事人利用了格式合同的特点,制定了一些不平等条款,并强加给交易方,使自己在得到利益的同时不承担任何风险。制定格式条款者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将私利塞入格式合同中,不是格式合同本身有什么魔力,而是格式合同的制定者在经济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或者从事垄断性行业。因此要克服格式合同的弊端,国家除用法律规范格式合同外,还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使他们失去利用格式合同特点谋利的“优势”或“资本”。展开必要的竞争,使那些想利用格式合同特点谋不法之利者,失去市场,失去客户,失去利润,促使他们摆正自己与交易方的位子,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对格式合同监管和制裁。
设制格式合同的当事人均是在经济上具有绝对优势或具有垄断性的经营者,他们地位独特,财大气粗,背景复杂,而交易方往往是弱势群体,其经济条件、专业知识、组织状态等方面无法与格式合同的提供者相提并论。因此对格式合同中的不公平之处难以抗衡,特别是合同中的“免责条款”、“艰难条款”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方也难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往往只能是被迫接受,结果或造成交易方利益的损害或造成双方当事人纠纷不断,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对设制的格式合同,尤其是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的格式合同的样本建立备案制,并进行核查、督促他们纠正不公平的条款,对于坚持不公平条款的制定者依法给予必要的制裁,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消费者协会也应积极收集各行业的格式合同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向立法部门和***府管理部门提出规范格式合同的立法建议和监管意见,另一方面提醒消费者注意现有各行业格式合同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供广大消费者在签订格式合同时参考。
制式合同范文第2篇
房屋租赁制式合同范本一
甲、乙、两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法规和××市相关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在合法、平等、自愿、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承诺共同遵守。
甲方:××
乙方:××
甲方位于××路××楼×楼有一套住房,约70m2,乙方因×××特向甲方提出租用该套住房,现就有关租项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供双方遵照执行。
1、由于住房几年无人居住,部分设施及装修已遭破坏,所以,乙方必须自行装修改造。甲方免收一年房租费。
2、租用期限4年,即:从201 年 月 日起到 年 月 日止,收费年限从201 年 月 日起。只交三年的。
3、租金,每年一仟元,共计叁仟元整。签定合同时一次清。
4、租用期间,乙方不得损坏房屋结构和水电设施,如有损坏,乙方必须自觉修复或更新。租用期满后,乙方所装修和增设的门窗等,一律归甲方所有,如乙方仍需继续租用,可以续交租金每年 元,或再行协商。
5、乙方在租用期的水电费由乙方自主到供水、供电部门交费,用电卡和水表如有损坏,由乙方负责修理或更新。
6、在租用期限内,甲方不得随意收回该住房。如有违约,甲方应赔偿乙方首次装修费5000元,并退回未居住期的租房费。乙方如有违约,提前退房,甲方有权不退所有已交的房租费和收授不能搬走的装修设施。(主铁防盗门、铝合金推拉窗、防盗网)
7、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证明人: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
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房屋租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将_________________号楼___楼的___平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
二、租期___年,从xx年___月___日起到______年___月___日为止,乙方需在一次性付清租金后方可使用。
三、年租金为_________________元整。同时,乙方预交_________元作为保证金,合同终止时,与欠费、违约金冲抵,多退少补。租赁期间,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意调整租金。
四、在房屋租赁期间,水费、电费、煤气费以及其它由乙方居住而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支付。取暖费由甲方支付。租赁期满时,乙方须交清欠费,并承担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以下数据由甲乙双方核对后,乙方填写。
附:电表底数_______________;水表底数_______________;
煤气表底数______________;
五、租赁期间,任何一方要求终止合同(发生甲乙双方能力范围之外的不可抗事件的情况下除外)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并偿付对方违约金_________元。
六、租赁期间,未经甲方同意,乙方无权转租或转借该房屋;不得改变房屋结构及其用途,发生甲方能力范围之外的不可抗事件和乙方违约的情况下,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不予补偿。
七、由于乙方人为原因造成该房屋及其配套设施损坏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向甲方支付赔偿损失及维修费用。
八、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
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
房屋租赁制式合同范本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
甲、乙双方就下列房屋的租赁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房屋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以下简称该房屋)坐落于 ;共 层 第 层。
第二条 房屋用途。
该房屋用途为租赁住房。
除双方另有约定外,乙方不得任意改变房屋用途。
第三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自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止。
第四条 租金。
该房屋月租金为(人民币大写) 千 百 拾元整。
租赁期间,如遇到国家有关***策调整,则按新***策规定调整租金标准;除此之外,出租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意调整租金。
第五条 付款方式。
乙方按 支付租金给甲方。
第六条 交付房屋期限。
甲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 日内,将该房屋交付给乙方。
第七条 甲方对房屋产权的承诺。
甲方保证拥有房屋产权,提供相应证明。在交易时该房屋没有产权纠纷;除补充协议另有约定外,有关按揭、抵押债务、税项及租金等,甲方均在交付房屋前办妥。交易后如有上述未清事项,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由此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甲方负责赔偿。
第八条 维修养护责任。
正常的房屋大修理费用由甲方承担;日常的房屋维修费用由乙承担。
因乙方管理使用不善造成房屋及其相连设备的损失和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并责任赔偿损失。
租赁期间,防火安全,门前三包,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乙方应执行当地有关部门规定并承担全部责任和服从甲方监督检查。
第九条 关于房屋租赁期间的有关费用。
在房屋租赁期间,以下费用由乙方支付:
1.水、电费;
2.煤气费;
以下费用由甲方支付:
1.供暖费;
2.物业管理费;
第十条 房屋押金
甲、乙双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由乙方支付甲方(相当于一个月房租的金额)作为押金。
第十一条 租赁期满。
1、租赁期满后,如乙方要求继续租赁,甲方则优先同意继续租赁;
2、租赁期满后,如甲方未明确表示不续租的,则视为同意乙方继续承租;
第十二条 违约责任。
租赁期间双方必须信守合同,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规定,按年度须向对方交纳三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
第十三条 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该房屋毁损和造成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本合同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第十五条 本合同之附件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之一部分。本合同及其附件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及其附件和补充协议中未规定的事项,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策执行。
第十六条 其他约定
(一)出租方为已提供物品如下:
(二)当前的水、电等表状况:
(1)水表现为: 度;(2)电表现为: 度;(3)煤气表现为: 度。
第十七条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甲、乙双方可向人民法院。
第十八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签章):_____ 乙方(签章):_____
电话: 电话:
账号:
制式合同范文第3篇
一方说:“意向书”不是合同,价格意向没有法律约束力,最多支付违约金解除协议
孰是孰非?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类商品房“意向书”纠纷案?这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来,大量订房户通过来访或电话形式咨询“购房意向书”的性质与效力,及其手续等有关问题,这是源于开发商背弃意向书的约定单方涨价行为引起的系列类案。有的从约定每平米房价2300元到换签统一制式合同时涨价为3700元,有的从暂定每平米房价3500元到换签统一制式合同时涨价为5200元不等。这些不认可意向书价格的情况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意向书中双方将房屋价格已经明确约定;第二种情况是在意向书中双方对价格作了相对约定,以“暂定价”的形式出现;第三种情况是双方约定按物价局核准价为准,而如今该类商品房又不在物价部门核价职能范围。由于这类系列案牵连面广,各个法院或法官之间对同类案件的认识差异又较大,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同案异判时有出现,影响司法审判的严肃性。为此,笔者觉得这类意向书纠纷案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慎重把握和探讨。
一、“意向书”的二重性
关于购房意向书的性质到底是“预约合同”还是“购房合同”及其效力如何,不可一概而论。从“意向书”名称上看,应当仅仅是对双方在未来条件成就时期签订购房合同的权利义务的确定,对客户而言,是缔约优先权的取得,不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实体内容,无疑是预约性合同。它的预约性也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是国家充分保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规定没有取得销售许可证的,不得订立商品房销售合同,订立商品房销售合同必须使用国家统一制式的合同文本。二是工程尚未开始,有的甚至连拆迁工作“三通一平”等事项尚未扫尾,相当多的实体事项尚无法确定;三是确定了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统一制式合同,这就是“意向书”中预约性的成份。
然而,从我们当前实践中遇到的情况看,开发商预先以格式条款形式设定的意向书中,往往都已经涉及到销售的实体内容,对与标的物相关的销售价格等实体权利义务有明确的约定。只是有些是完全确定的约定,有些是不完全确定的约定而已,突破了其预约性。因此,对于这类“意向书”就不易简单地从“名称”和“形式”上确定其单纯的预约合同性,而应该综观整个合同全部内容确定其性质归属。按我国合同法之精神,凡符合买卖合同成立的要素和条件的,就不可否定其中买卖合同之性质。据此,可以认为这类“购房意向书”是购房预约合同与销售合同的混合体。称它为混合体的理由,就是它的相关权利义务中既有约定在未来时间签订统一制式合同的条款,又有超越了纯预约合同内容范围的关于买卖实体权利义务的约定内容,这些约定基本已经符合了买卖合同成立的构成要件,即既约定在未来时期签订销售合同,又就销售合同中涉及到的相关事宜提前进行了约定。据此认为其具有双重性。作为具有双重意义的协议,其中合同文本规范制式要求下签订规范制式买卖合同的预约性,并不影响已经约定的相关实体权利义务条款应当具有的法律约束性。何况预约合同也是合同,同样受合同法的制约,那么,预约合同中一切不违法的约定就是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的义务,具有法律效力。
二、“暂”字的弹性究竟有多大
意向书的价格条款约定的为“暂”定价,这是开发商的惯用模式,当然就条款本身亦无可指责,从现象上说这种约定更容易切合实际。然而,当前这个“暂”字却变成了合法外衣掩盖下的涨价托词。用开发商的话来说:“暂定价是不存在法律约束力的,所谓价格暂定,也就是价格没有定;既然没有定,当然就可以重新约定,也谈不上涨价之说”暂定价“ 究竟是否存在法律约束力?对这个问题,我国法律至今没有专门作出解释,那我们就应当按习惯主义的方式来认识和处理。
首先,我们要承认暂定价不是确定价,是可以变化的,它不具有确定或者说绝对的法律约束力。然而,“暂定”也不是毫无约束力,否则,当初就无必要载明“暂定价”三个字了,按习惯主义思想,它具有相对的法律约束力。就是说,开发商有权利在这个暂定价基础上,即一定上下的合理幅度范围内调整价格,这个幅度是多大,法律没有解释,只能按常人的习惯思维并结合、参照有关类似性质问题的法律规定理解。我们知道,即便是在换签正式合同时,其房屋面积也是“暂”定的,因为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只好以最后实测为准,但我国法律规定,上下变化不得超过3%,否则,多出部分购房人可以拒付多出的款项,少于3%以外的部分,购房人可以要求双倍赔偿或解除合同,由开发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既然“暂定”的面积都有如此巨大的约束力,又何况房产价格呢?因此,确认“暂定价”具有相对的法律约束力是有法律依据可循的。另外,按常人的习惯思维理解这个“暂定价”,那就是说“暂定价”是开发商向社会公众发出的一个价格“阶位”信号,最终的价格即便有变化,也只是在这个价格“阶位”上一定幅度范围的起伏,即只会在以此为基准的框架内变化。举例说,暂定价为2380元的商品房怎么也不会变成3700元以上,这既是习惯主义的理解认识,也是法律对暂定面积弹性限制原则的演绎。
我国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房价格一直持宏观调控的 态度,反对开发商乱操作、乱涨价,反对一切扰乱商品房市场秩序的行为,反对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手段的欺诈行为。那么就整个社会而言,每年的商品房价格涨幅都应该在10%以下或者更低。以此为据,基于开发商在与购房户签订意向书时确定的暂定价往往是符合当时的市场价的,所以开发商与购房户签订的购房意向书的暂定价也只可以在这个幅度范围内变化,即每12个月的最大涨价幅度不得超过暂定价的10%.直观一些说,如果当初签订意向书时的暂定价为每平米2000元,在历时12个月内改签统一制式合同时只能在2000—2200元的幅度内涨价,这就是“暂”字允许的弹性范围。
三、公平合同背后隐藏的不公平
开发商普遍认为:调价是我的单方权利,愿不愿意重签合同是你的单方权利 ;一是我与你订的是购房意向书,不是购房合同,意向书赋予你的是购买商品房的机会而没有其他,二是意向书中的确定价格,也只是意向性的价格比是确定的销售价格,从而有权任意调整其价格,三是提高价格又不是强买强卖,你嫌价格高了可以放弃签合同的权利,可以不签,不算你违约,可以退还订金,不违反公平原则。
是的,这貌似是很公平的。开发商由于擅自乱提价行为,购房人不愿购买就可以不签合同,既不算购房人违约,还将所缴的钱如数退还,有的还给记上利息,仿佛公平之中开发商还施舍了。然而,我们有没有想想,商品房的法律性质,在严格意义上它不是种类物,而是特定物,可以说,每一套房屋都是一个特定物,因为,在同一狭义的空间点上只可能存在一套房屋,也就是说,每一套房子都是不同的特定物。购买人不签这份合同的话,一是他能在其他地方能找到与此一样的房屋吗?二是由于全国房价的整体攀升,他在同一地方的其他开发商那里,能重新以“原始价”购买到意向书中的约定标的吗?显然,时过境迁,那至少在目前阶段已是不可能的了。三是现在才从头开始,他能在原预定的时间拿到房子吗?等等。这对购买人来说,损失是广泛而巨大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时间,失去了机会,失去了在原来条件下“选择”的可能。所谓“对不满意涨价就不签合同退钱回家” 其实不过是隐藏着不公平的貌似公平。
四、单方涨价是违约还是情势变化
有人说,开发商的涨价并非违约,而是情势变化。在当时的市场行情下,开发商与订房人约定的价格符合当时的行情。如今,整个社会上房市上涨,***府亦允许开发商按市场价格自己定价销售,故开发商有绝对价格调整权。这种说法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对非普通住房***府取消核价职能,允许自主定价,允许按市场价格销售的前提仍然必须是要依法。在与当事人不存在价格约定的情况下,开发商可以自己定价说了算,一旦与订房人有了价格约定,那么这个约定就有了法律约束力,就必须遵守。我国合同法的一贯精神就是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合同约定的从法定。全国整体的房市价格上升,不属合同法中所谓的“情势变化”的范畴。再则,开发商的涨价,并非是因为按当初的定价销售会造成亏本,而是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应当说价格的约定对双方都存在风险,开发商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转移风险责任的行为,与合同法的规范相悖。因此,整个房市价格的上涨,不能成为开发商违背约定,单方涨价的正当理由,不构成法律上的情势变化。
从合同法的视角看,不论意向书的形式和内容如何,至少它本身也是一份合同,是约定“到条件成就时签订买卖合同的合同”(即所谓预约合同),预约合同中就已经约定的权利义务而言,对双方当事人均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开发商有按预约合同约定的全部生效条款履行自己预约合同中确定的义务的义务,一切违背意向书约定的行为也同样构成违约!
五、承担违约责任与解除合同权利的关系
对于开发商违背“意向书”约定,随意涨价之违约行为,开发商的观点很明确:大不了支付违约金就是了!仿佛在法律上违约金就是解除合同的对价,承担了违约责任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换取了解除合同的单方权利。其实,法律并非如此规定。
从违约金的性质来说,有赔偿性与惩罚性之分,一般而言,违约金具有惩罚性和赔偿性的双重意义,当履约方没有因不履约方之过错受到实际损失时,其支付的违约金是完全惩罚性。在没有特别明确约定其性质属性的情况下,应当认为其约定的违约责任具有双重性。对于所约定的非单纯赔偿性违约责任而言,法律没有赋予不履约方可以支付违约金为代价,当然换取解约的权利。依照我国合同法的精神,一方违约的,支付违约金以后,合同能继续履行的,仍应继续履行,不能履行的,对于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实际损失的部分,还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这正是我国合同法的诚信原则和交易安全原则以及保护守约方权利不受/,!/侵害之理念所要求的;这也是定金与违约金之功能区别之一。除双方有特别明确为赔偿性违约责任的外,不存在可以承担违约金为代价当然取得解约权利,即违约金一般不是开发商当然解约的对价。
六、否定“意向书”中价格条款效力之行为与预约诱惑
当前我们见到的意向书,不论其差异多大,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其意向书中既有颇具吸引力的价格意向或约定,又具有为开发商规避法律和经营风险的功能,相当多的意向书内容中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束不对等,为订立制式合同时缔约买卖合同时承认或否定意向书中价格效力而奠定了基础,他们普遍基于房价的上涨而否认意向书的价格效力。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不承认价格意思的真实性及约束力,当初又为何要与订房人作价格约定或相对约定呢?这里究竟有没有以“价格”诱惑老百姓与其订房的成份呢?
意向书的功能,本来只是为取得缔约优先权而服务,按预约合同之要求,意向书在价格方面需要明确的是房价的大致范围,以便购房者考虑决定是否签订这个意向书,或者进行其他选择。然而,我们看到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类购房意向书中的价格条款都不是以一个价格范围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具体价、暂定价或其他,。同时格式条款中又根本没有“意向价不作为销售依据”的特别提示条款,使当事人对确定的价格或者相对确定的价格深信不疑,结果到签订统一制式合同时,开发商又否定先前价格条款之效力,单方涨价。有的开发商是涨价30%,有的涨价50%有余,彻底抛开了当初的价格约定或价格提示。那么回眸意向书上的价格,不就成了为订立意向书的诱惑吗?按《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采用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否则,开发商有义务特别提醒订房人“最终销售价不受本协议书中价格条款制约。”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这样那些购房户或许会因为价格因素的不确定而另寻他处购房。按国家法律的规定,未取得销售许可证的,不得对商品房进行销售。作为单纯性预约合同的购房意向书而言,本不必要约定具体价格。而开发商在订立预约合同(意向书)时,实际是以销售的程序与模式进行着所谓的意向手续。他们向大众公布销售价格或销售暂定价格信息,并在意向书中约定之,就是以预约合同的形式实施着变相提前销售的规避法律之行为。结合其履行意向书约定过程中即缔约买卖合同中否认价格条款效力的行为,不难看出,其有违诚信原则,意向书实质不过是成了开发商隐藏欺诈性而借用的一种载体形式罢了。
七、一房二订的赔偿责任
对于紧紧围绕着开发商违背价格约定,单方提价展开的意向书纠纷,究竟该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应侧重坚持“四条原则”,即一是诚信原则,二是公平原则,三是有利于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原则,四是损失救济原则。这就是要充分尊重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看到,不少开发商向购房户是发出这样的通知:……请于收到通知书之日起X天内前来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逾期不来订合同的视为放弃购房意向书中约定的权利,7日内前来退还订定。这种开发商违背诚信原则单方涨价之过错,导致双方未能在开发商通知的时间内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而签订买卖合同的,过错在开发商,应给予购买人以最大救济。买卖能履行的,应当履行。
开发商不履行预约合同致订房人买不到商品房,订房人失去的是什么?是一种购买机会。如何衡量这种购买机会的经济价值。显然就是当初的市场价与当前的市场价的差值。我们应当看到,如果当初这一开发商没有诱人的价格或者合理的价格消费者就不会与其订立所谓“意向书”,他们所以要订立意向书的初衷何在?就是为了保证以合理的价格买到这样的商品房。就中国人的理念而言,买房不管价格的还不多。也就是说,他们订立意向书 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确保的标的物本身(我们可以称它为地理空间要素),还为了确保一个价格要素。
如果说,他们意识到这种价格约定毫无法律约束意义,到时开发商有任意涨价之权利的话,那么他们当时他完全还有可以寻找其他开发商订购商品房的机会。如果因为开发商的单方涨价,购房户不能实现意向书的约定事项,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了那样的选择机会!此时此刻他们再到其他开发商那里购买商品房,只能是按当前的市场价格了,其差价远远不是开发商承担的违约金可以对价的。
现在我们看两则实际案例,一个是2002年5月订的房意向书上的暂定价为人民币3500元,而到今年5月通知换签统一制式合同时的定价变成了人民币5500元;另一个是2003年初订的房意向书上的约定价为人民2500元,而到今年7月通知换签统一制式合同时的定价变成了人民币3700元;以一套110平米计算,涨价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2万元和13、2万元。而合同中的违约金约定最多的也不超过3万元。开发商以承担违约金为代价实施单方解约,一方面开发商可以赚取暴利,另一方面购房户会遭到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因此,开发商未履行意向书约定,致订购人丧失购买机会,开发商有过错的除应支付违约金外,还应承担违约金不足部分的损失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凡一房二卖符合此情形的,按该条规定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可再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制式合同范文第4篇
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的运行现状,笔者先后在多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商行***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实地调查上述各行***部门办理抵押担保登记需提交的要件资料、登记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抵押担保登记制度运行现状。基于各行***部门部门利益的存在,现行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无法切实保证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限制和剥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制约了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
抵押担保登记期限问题。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在办理抵押担保登记过程中,习惯于登记“抵押期限”或“约定期限”,这种做法与《物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冲突。《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明确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该条规定,抵押权的行使期间取决于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与主债权的期限没有必然联系。抵押担保登记部门根据主债权的期限登记抵押期限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抵押期限的人为设立不利于债权的保护,加大了担保成本。在担保实践中,由于存在抵押担保登记机关强制性登记的担保期间,债权人、担保人就担心是否必须在抵押期限届满后办理续登。续登又需要交纳登记费用,甚至需要重新进行担保物的评估,支付评估费,担保成本显著加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担保市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导致债权风险的增加。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限,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部分房地产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仍在他项权利证书上登记房屋或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期限。
登记合同文本问题。个别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强行要求抵押担保登记申请人必须使用登记部门制定的抵押合同文本,否则不予登记。如某市房地产管理局在办理房地产抵押担保登记时,要求申请人提交当事人签署的《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资料,同时要求申请人必须填写该局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否则不予登记。事实上,该种行为直接导致当事人合意签署的《抵押合同》及该局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两份抵押合同的客观存在,极易引发银企纠纷,造成抵押人与商业银行双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某国有控股银行该市分行曾因此发生过标的5000多万元的纠纷,涉及类似债权高达5亿多元,直至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解决,导致债权银行增加数百万元的诉讼成本。
同时,该局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存在一些条款瑕疵,比如该合同第六条约定“抵押期限自__年_月_日起至__年_月_日止,抵押期限共_年”,第十九条约定“本合同期限届满抵押关系即为终止。甲乙双方应在15日内到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办理抵押担保登记和他项权利注销手续”,均与《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抵押权行使期间的规定严重冲突;该合同第二十条的约定“本合同经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鉴证后生效”有违《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而双方当事人合意签署的《抵押合同》却得不到登记部门的认可,不能在登记部门存档,容易造成借贷双方的抵押意思表示与登记部门存档的《房地产抵押合同》(该市房地产管理局制式文本)记载内容完全脱节,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问题。在办理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时,部分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要求借贷双方提供《借款合同》与《最高额抵押合同》,其中《借款合同》的期限、金额必须与《最高额抵押合同》的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期间相同,否则不予办理抵押担保登记。《物权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显然,最高额抵押权是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而设立,办理抵押担保登记时,主债权可能仅发生了一部分或者尚未发生,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要求借贷双方必须提供期限、金额与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期间相同的《借款合同》的行为,严重违背《物权法》的立法本意。但实践中,虽然借款人或银行多次向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反映,均未得到正面回应,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始终按其原来操作模式执行。
最高额抵押合同往往为多笔借款合同设定担保,最高额抵押期间届满后,基于借款人对贷款的周转使用,商业银行需要与抵押人重新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但此时其中部分借款合同可能尚未到期,因此该部分借款需转入新最高额抵押合同的债权范围,为此商业银行与抵押人签订新的最高额抵押合同时,通过补充条款载明“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_号借款合同纳入本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在新最高额抵押合同办理登记时,抵押担保登记部门提出,增加上述补充条款内容后,不予登记。《物权法》第二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抵押担保登记部门不予登记的行为,违反《物权法》的上述规定。
登记工作时限问题。部分抵押担保登记部门抵押担保登记办理时限较长,影响融资效率。比如,某公司用自有房屋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按照正常的抵押担保登记办理流程,该公司与商业银行签署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后,需要先到某市房产产权登记发证中心办理房屋抵押担保登记,工作时限是10个工作日。办理完毕房屋抵押担保登记后,才能到该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登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登记时限也是10个工作。按正常办理时限,该公司自签署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20个工作日,即大概28天后才能办理完毕抵押担保登记,商业银行才能予以发放贷款,融资效率较低。同时,一些企业反映登记部门办抵押担保登记时常超限,部门虽承诺办理时限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实际上经常不能够实现,许多他项权证需要在15〜20天、甚至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取回,等待发放贷款的时间将会更长。但若遇有紧急情况,借款人与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进行必要沟通协调后,则通常在2〜3天便可以取证,说明抵押担保登记工作时限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担保公司抵押担保登记问题。在对担保公司与借款人签订的抵押合同进行抵押担保登记时,抵押担保登记部门部分拒绝办理,理由为“抵押权人不是商业银行的抵押合同不予登记”。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只有与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可以办理抵押担保登记,登记部门拒绝为担保公司办理抵押担保登记的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登记要件问题。个别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要求提交的抵押担保登记要件过于苛刻。如某区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抵押担保登记时,要求必须提供的要件之一为“经公证的抵押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意抵押的决议”。一方面,《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自有资产为本公司提供担保的,除非其公司章程有特殊规定,则不需要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若仅仅为了满足登记部门的要求而专门召开董事会或股东会,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为他人提供担保情况下,作为交易对方的商业银行,一般不会要求企业对相关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进行公证,而作为抵押担保登记部门显然更没有必要要求企业对相关决议进行公证,否则会造成融资成本的上升(承担相关公证费用)及融资效率的下降(额外增加公证的流程)。
抵押担保登记中介服务问题。部分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要求办理抵押担保登记时必须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办理资产评估等中介业务,剥夺了当事人根据市场规则自由选择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利。如某县房产管理所办理房屋抵押担保登记时,评估公司垄断现象严重。到该县房产管理所办理房产抵押,必须到其指定的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该种要求既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也不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
其他问题。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时使用的房屋预告登记证明文本不一致,如某县房产管理所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时,未使用《房屋预告登记证明》文本,而是使用《在建工程抵押担保登记证明》文本;部分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时,登记的内容与一般抵押相同,不能在《房屋他项权利证》上体现最高额抵押;个别工商行***管理部门收取费用(尤其是复印资料的费用)后不开具正式发票,导致查询单位的费用无法正常入账,给查询者的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改善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的措施
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运行环境是否优良直接决定了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是否顺畅。目前,融资抵押担保登记制度运行具体问题的累积对融资的效率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目前融资普遍存在的外部附加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取消登记抵押期限。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在办理抵押担保登记过程中,应取消登记抵押期限,以保证抵押担保登记行为与《物权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保持一致。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可能提出疑问:若不登记抵押期限,怎样体现抵押担保登记与主债权的联系?笔者认为,抵押期限是抵押权的存续期间或抵押权的行使期间,其取决于主债权的诉讼时效。基于抵押期限的特殊法律属性,抵押担保登记部门不应登记为“抵押期限”,但可以通过明确记载“主债权的履行期限”(实践中抵押担保登记机关所记载的“抵押期间”实际上就是主债权的履行期限),实现抵押担保登记与主债权的关联性。
杜绝强制使用制式合同文本。对于某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抵押担保登记业务时,要求必须使用该局制订的《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的行为,应予以纠正。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该局监制的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存在三处瑕疵,不利于当事人使用。第二,与商业银行前往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办理抵押担保登记时,已经签订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该局要求必须再签订其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造成借贷双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第三,签署该局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导致了两份抵押合同的客观存在,极易引发银企纠纷。第四,强制使用该局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文本,不能充分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违反《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
进一步疏理登记要件。各登记部门要求提供的登记要件应进行必要清理与细化,对于各类当事人均必须提供的要件进行统一要求,对于特殊当事人需要提供的要件应分情况列举,不应作为刚性要求。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某区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抵押担保登记时,不应将“经公证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意抵押的决议”作为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登记的统一要件。另外,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在办理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时,不应将借款金额、期限与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期间相同的《借款合同》作为抵押担保登记的要件。同时,抵押担保登记机构应当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麻烦。
压缩抵押担保登记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抵押担保登记办理时限,有利于大力提升融资效率。抵押担保登记工作时限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建议将抵押担保登记部门承诺的工作时限压缩至原来的一半。
取消抵押担保登记的主体门槛。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应为所有合法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抵押担保登记服务,不应存在歧视行为。抵押担保登记部门作为行***部门,要为所有合法的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服务,只要抵押担保登记要件齐全,无论是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或其他市场主体,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均无权对市场交易主体进行选择、无权拒绝任何合法主体办理抵押担保登记。
统一使用登记证明文本。各级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时,应统一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的《房屋预告登记证明》文本。目前,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时,部分房产管理部门有的仍采用在抵押合同“注籍”的登记方式,有的错误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的《在建工程抵押担保登记证明》文本,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予以规范。
禁止指定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抵押担保登记部门要求必须到其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办理业务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归还本该拥有的自由选择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利。对某县房产管理所要求必须到其指定的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方允许办理房产抵押的行为,应立即叫停。
区分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担保登记。各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办理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时,应在制式抵押担保登记证书上体现“最高额抵押”字样。因抵押担保登记部门的他项权利证书为统一制式文本,实务中未区分最高额抵押和普通抵押,因此各抵押担保登记部门应在他项权利证书的适当位置注明“最高额抵押”,并明确注明债权确定的期间,以区分于普通抵押。
创造良性的融资环境是个系统工程,***府部门必须转变行***理念,努力打造服务型***府,依据《物权法》等规定限时统一登记机构,并尽快与《物权法》配套法规协调,逐步规范抵押担保登记管理,为金融活动参与者依法维权创造健康的金融生态。
商业银行防范抵押担保登记风险的建议
抵押担保登记制度是商业银行债权得以有效保护的重要法律行为,针对我国抵押担保登记制度运行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和稳健运行有特殊的意义。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登记风险。行***机构在抵押登记中的不规范行为,给商业银行债权有效保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对策,解决不规范行***行为产生的法律风险,比如为顺利办理最高额抵押担保登记,借款人可以与商业银行重新签订期限、金额与《最高额抵押合同》一致的《借款合同》,并在该《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签订此合同只为办理最高额抵押,实际放款需要重新签订借款合同”,以此防范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风险。再如,为了避免登记机构指定合同与商业银行使用合同产生“两份抵押合同”,商业银行可以在在登记部门的制式《房地产抵押合同》中,明确该抵押合同对应的借款合同和另一份抵押合同的编号,注明为同一抵押事项,避免合同冲突而影响当事人权益。
强化抵押担保行为尽职调查。商业银行开展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活动往往仅限于对借款人主体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很少对抵押担保登记行为进行尽职调查。一些分支机构为了提高“效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采取与房地产中介机构合作方式,将抵押担保登记事宜全权委托中介机构办理。一方面,与房地产中介机构合作没有规范的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根本不掌握中介机构如何开展委托登记事项,即便中介机构利用银行的委托授权手续从事非法事项,商业银行也无从知晓,导致委托风险失控。强化对抵押担保行为的尽职调查,就是要深入了解借款人抵押品实际状况,客观现实地认定抵押品价值,及时办理抵押担保登记,确保抵押担保登记行为合法有效。同时,严格遵照《物权法》等有关登记规定,对抵押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及时行使抵押担保权利,防范因抵押担保登记行为不规范、抵押品监管不当等产生的法律风险。
妥善处理抵押担保存在问题。商业银行抵押担保业务是长期而大量发生的法律行为,受历史条件限制、法律法规建设、当事人法律意识、行***机构不作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确存在数量繁多、标的额较大而抵押担保登记行为存在瑕疵乃至无效的情形。妥善处理抵押担保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对大量的信贷抵押担保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认真检查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必须针对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对抵押档案资料不全面的或缺少要件的,该补正的补正,该补办登记应补办登记,对押品不实的依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要求借款人提供新的担保措施,对于拒不配合的商业银行应该依法维权。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开展维权。抵押担保登记行为既涉及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也涉及借款人还款意愿、公司治理结构、偿债能力等,更涉及行***机构如何依法行***。商业银行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前提是具有完备的内控机制、相应法律素养的专业队伍,并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对于抵押担保登记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和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勇于维权、善于维权,依法制止借款人利用抵押担保登记制度漏洞逃废银行债务,依法向违法行***行为说“不”。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员工不作为乃至失职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行***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对于借款人逃废银行债务的在充分行使民事权利的同时,发现其逃废债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行***机构不作为、违法行***的,在积极追究其行***责任的同时,应利用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追究其赔偿责任。通过不同形式的责任追究,促进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促进借款人积极履行合同义务,促进行***机构依法行***,促进金融生态良性发展。
制式合同范文第5篇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服,是指中国人民现行装备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服饰。
第三条***服的制式由中央***事委员会批准。
***服由***队***需主管部门负责监制。
第四条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以下称***服承制企业)应当具备生产***服、***服专用材料必需的条件和能力,具有质量保证体系和良好资信,并符合***队***需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经***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查验,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列入***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
***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根据***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任务,从***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中择优确定***服承制企业,与其签订***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
第五条***服承制企业应当严格履行***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品种、数量完成***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任务,执行***服生产技术规范。
***服承制企业不得转让***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或者***服生产技术规范,也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
***服承制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服专用材料生产技术,不得泄露***服、***服专用材料生产数量、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第六条***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中的试制品,经***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检验合格的,作为制成品接收;***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中的残次品,未经改制、染色等处理的,不得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服生产中剩余的***服专用材料,应当按照***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的要求,妥善保管或者移交。
第七条承运***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应当具备货物运输资质。***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应当与其签订运输合同。承运企业应当严格履行运输合同,承运企业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运输的***服、***服专用材料的数量、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第八条***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应当对***服承制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工商行***管理部门通报***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情况。
第九条 现役***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和***队有关规定可以穿着***服的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穿着***服。
***队警备执勤人员应当加强检查、纠察,及时纠正违法穿着***服的行为。
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演艺人员因扮演***人角色需要穿着***服的,应当遵守***队关于***服穿着的规定,不得损害***队和***人形象。非拍摄、演出时不得穿着***服。
第十条禁止买卖、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赠送***服。
禁止使用***服和中国人民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
禁止以“***需”、“***服”、“***品”等用语招揽顾客。
第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服饰,应当与***服有明显区别。
禁止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仿照***服样式、颜色制作的足以使公众视为***服的仿制品。
第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数额巨大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
(二)买卖***服、***服专用材料的;
(三)生产、销售***服仿制品的。
工商行***管理部门发现涉嫌非法生产、销售***服或者***服仿制品的行为时,可以查封、扣押涉嫌物品。
第十三条 ***服承制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一)转让***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或者生产技术规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
(二)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未经改制、染色等处理的***服、***服专用材料残次品的;
(三)未将***服生产中剩余的***服专用材料妥善保管、移交的。
具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队***需主管部门应当将其从***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中除名,并不得再列入***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
第十四条 ***服承制企业的工作人员泄露***服专用材料生产技术,或者***服承制、承运企业的工作人员泄露***服、***服专用材料生产、运输数量以及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服和中国人民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或者以“***需”、“***服”、“***品”等用语招揽顾客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十六条穿着***服或者***服仿制品冒充***人招摇撞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公务员和现役***人在***服管理工作中、、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役***人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赠送***服的,依照《中国人民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对公安机关、工商行***管理部门查获的***服仿制品的认定存在争议的,由省***区(卫戍区、警备区)或者***分区(警备区)***需主管部门鉴定。
公安机关、工商行***管理部门依法没收的***服、***服专用材料,应当移交省***区(卫戍区、警备区)或者***分区(警备区)***需主管部门;依法没收的***服仿制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行装备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服饰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条本条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1月20日《报》)
******、中央******2009年1月13日签署第547号***、中央***事委员会令,《***服管理条例》,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制式合同范文第6篇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为范本,融入真实案例,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份劳动合同的学习和签订。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依照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范本条款顺序讲解劳动合同的主体、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生效及变更等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完成合同条款的签订,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学会、完成一份劳动合同书的签订。
2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劳动合同法课堂中的应用
2.1任务导入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设置、分析和引导。劳动合同法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一个求职者放在真实的合同签订场景中,模拟学生以一个劳动者身份与企业签订一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教师在授课中,无需对学生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直接将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发放学生手中,提出学生需完成的任务。2.1.1项目内容小张到用人单位应聘后被录用,双方需要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签订一份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2.1.2项目要求①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要素;②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实质要求;③签订的劳动合同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及项目要求后,教师要明确,作为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高端技能型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合同签订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点。因此,在知识目标中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熟知劳动合同订立的内容;熟练掌握在各种条件下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与法律责任;熟悉我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目标完成后,达到能够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能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的能力目标。
2.2实施与评价要点
在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任务实施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任务的完成,还要对任务完成过程中涉及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拓展学生知识外延。本项目的开始任务中布置了一个任务:小张到用人单位应聘,用人单位同意录用该劳动者,请帮助签订一份劳动合同。2.2.1任务分析为完成上面的任务,应熟知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包含的必备条款和补充条款,结合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特点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及工资待遇;劳动争议处理。2.2.2任务实施及检测①任务内容:签订一份劳动合同。②任务要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代表用人单位,一组代表劳动者,双方就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劳动合同。③教师对劳动合同的完备程度进行总结点评。本项目介绍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条款包括必备条款和补充条款。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的条件以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我国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的规定进行了介绍。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劳动法还专门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解决。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学习到了劳动合同法的理论知识点及实际运用。采取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确实能有效提高《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教育特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达到学以致用、学而有用的目的。
制式合同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服,是指中国人民现行装备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服饰。
第三条***服的制式由中央***事委员会批准。
***服由***队***需主管部门负责监制。
第四条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以下称***服承制企业)应当具备生产***服、***服专用材料必需的条件和能力,具有质量保证体系和良好资信,并符合***队***需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经***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查验,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列入***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
***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根据***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任务,从***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中择优确定***服承制企业,与其签订***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
第五条***服承制企业应当严格履行***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品种、数量完成***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任务,执行***服生产技术规范。
***服承制企业不得转让***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或者***服生产技术规范,也不得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
***服承制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服专用材料生产技术,不得泄露***服、***服专用材料生产数量、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第六条***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中的试制品,经***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检验合格的,作为制成品接收;***服、***服专用材料生产中的残次品,未经改制、染色等处理的,不得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服生产中剩余的***服专用材料,应当按照***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的要求,妥善保管或者移交。
第七条承运***服、***服专用材料的企业,应当具备货物运输资质。***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应当与其签订运输合同。承运企业应当严格履行运输合同,承运企业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运输的***服、***服专用材料的数量、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第八条***队***需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应当对***服承制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工商行***管理部门通报***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情况。
第九条现役***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和***队有关规定可以穿着***服的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穿着***服。
***队警备执勤人员应当加强检查、纠察,及时纠正违法穿着***服的行为。
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演艺人员因扮演***人角色需要穿着***服的,应当遵守***队关于***服穿着的规定,不得损害***队和***人形象。非拍摄、演出时不得穿着***服。
第十条禁止买卖、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赠送***服。
禁止使用***服和中国人民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
禁止以“***需”、“***服”、“***品”等用语招揽顾客。
第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制式服装及其标志服饰,应当与***服有明显区别。
禁止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仿照***服样式、颜色制作的足以使公众视为***服的仿制品。
第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数额巨大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
(二)买卖***服、***服专用材料的;
(三)生产、销售***服仿制品的。
工商行***管理部门发现涉嫌非法生产、销售***服或者***服仿制品的行为时,可以查封、扣押涉嫌物品。
第十三条***服承制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一)转让***服、***服专用材料生产合同或者生产技术规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服、***服专用材料的;
(二)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未经改制、染色等处理的***服、***服专用材料残次品的;
(三)未将***服生产中剩余的***服专用材料妥善保管、移交的。
具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队***需主管部门应当将其从***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中除名,并不得再列入***服承制企业备选名录。
第十四条***服承制企业的工作人员泄露***服专用材料生产技术,或者***服承制、承运企业的工作人员泄露***服、***服专用材料生产、运输数量以及接收单位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服和中国人民曾经装备的制式服装从事经营活动,或者以“***需”、“***服”、“***品”等用语招揽顾客的,由工商行***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十六条穿着***服或者***服仿制品冒充***人招摇撞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公务员和现役***人在***服管理工作中、、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役***人出租或者擅自出借、赠送***服的,依照《中国人民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对公安机关、工商行***管理部门查获的***服仿制品的认定存在争议的,由省***区(卫戍区、警备区)或者***分区(警备区)***需主管部门鉴定。
制式合同范文第8篇
(1)合同总价为暂定价,工程量清单按照2009年《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编制,结算时清单工程量依据竣工***纸、变更签证及调整后的中标综合单价按实调整。注意,调整的条件是,要依据竣工***纸和变更签证的工程量,套用中标预算中的综合单价调整,并非任意重算。(2)除不可抗力因素外,所有其他风险认为已包括在费用内。承包人承担的风险费用,已由承包人根据其自身经验作了充分估计并已计入综合单价。综合单价中未计取风险费用的,认为已经包含在其他报价中,结算时不予调整。合同价款中(中标价)因承包人漏报的项目,认为已经包含在其它报价中,结算时不予调整。(3)风险范围以外综合单价调整方法:凡综合单价中涉及发包人在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中规定的指定价项目、暂定价材料及设备、结算时发包人确认的单价与上述指定价或暂定价格的差额,只计取差价和税金。(4)经发包方确认的变更工程,有适合工程内容的综合单价者,可以视同正常项目列入正常汇总中。若其材料经发包方认质认价不同于综合单价者,只调整相应的主材费,主材单价按投标文件主材价格计算,主材差价仅计取税金,不参与其它取费。
2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2.1要求重新计算有人以为,合同已经说明工程总价为暂定价,中标预算可能在计算工程量和套用综合单价上不准确,应该重新计算,这种说法对吗?中标预算不是随便算的,它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依据法律、行***法规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人人选确定须经过投标人报名、审查筛选确定投标资格,确认资格后参与投标的。价格的确定,首先经委托第三方招标公司按委托人委托要求,经过提出工程量清单及工程总价,对投标人就清单和工程总价进行答疑,而后作出最高限价,投标人据此作出自己的预算及报价。工程价格的确定,对投标人的报价,经过专家仔细评审、作出评审报告,按各投标人标书得分情况决定中标单位。中标单位的报价就成为招标工程的中标价格。这样一个层层审查确定的中标预算及价格,怎么可以随便更改甚至重新计算呢?所说总价为暂定价,是因为可以依据竣工***纸、变更签证及调整后的综合单价按实调整,没有这样的依据是不可以调整合同总价的。暂定是基于可调,可调不可脱离依据的条件。
2.2中标预算有漏项和量差有人提出既然允许变更的存在,中标预算中有漏项和量差,应该可以补漏和补差,这种说法对吗?标的公布之前,对投标单位公布了工程量清单和最高限价,限定时间对清单和最高限价质疑并提出修改意见。所有投标单位都参与了对清单和总价的讨论,投标人平等地站在同一个竞标位置,都可以为准确作出预算对清单和总价提出意见。确实有漏项和量差,应该当时能够解决。质疑会上不提,中标结算时自行补漏和补差,实际上是对工程清单的否定,也就是否定了最高限价的存在,否定了自己遵守中标价的承诺,结算时允许这种否定,对参与投标者也是不公平的。制式合同说的很清楚,即便漏报了,结算也不予调整,何况漏项和量差通常不存在。
2.3由于发包人对有的主材认质认价,可以把综合单价中相应的主材价改为确认价,这样做可以吗?有人认为,材料市场价与综合单价中的主材价格不同,发包人认质认价的,是客观存在,结算中将发包人确认的价格,可以直接引入综合单价,合情合理。其实这样做,违反了制式合同须依据行***法规的规定。综合单价中的主材费来源于省材料信息,按照综合单价取费,是各项不同费率数值的确定依据,随便改变主材价,等于各项取费的费率成为不可控的,这显然影响了工程造价组成的统一可控原则。这在制式合同中,已明确指出主材费中仅与综合单价主材费相等部分进入综合单价,多余的差价部分另外计算,只计取税金,不参与其他取费。
3.4非工程项目的结算方法非工程项目,例如某局部项目须请另外单位设计的设计费,某些特殊部件的加工安装费,某些非工程项目的垃圾杂土清理外运费等。这些项目,一般不应计入结算子目参与工程取费,特别是已由双方谈好议价价格者,更不应参与施工取费。因为施工工程取费中,类似规费、企业管理费等不是其他企业或单位应该提取的,从根本上说,施工企业的取费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其他企业或单位没有相同的规定。
制式合同范文第9篇
欧洲厂商和欧盟都无条件地全力支持WCDMA;
美国以及高通等美国厂商无条件地支持 CDMA2000;
TD-SCDMA技术成熟度虽然最低,但中国***府和科技界力量全力支持TD-SCDMA。
——以上就造成了三种牌照都各发一个的最终结局。
而在4G时代,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TD-LTE技术成熟度相比3G时代已大为改观,中国4G牌照还没发,国际上已经有相当可观数量的运营商采用了TD-LTE制式;
欧洲厂商自身难保,已无力强求采用什么制式,只求4G牌照早点发出来,自己能捞点合同,甚至为了能在4G时代从中国多分一杯羹,还主动在海外推动TDD制式,这与3G时代完全是天壤之别;
美国***府刚刚对华为和中兴采取了以“安全问题”为借口完全封杀的粗暴策略,因此,永久终止CDMA技术演进的路线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美国国会已经帮着中国***府做出了决策;
对国内通信设备厂商来说,支持TD-LTE更不是问题。
——与3G时代相比,天平已经高度倾向TDD一方。
唯一的困难在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电信和联通转向TDD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经营上的压力:3G格局存在时间越久,他们从3G终端上获得的相对竞争优势就持续得越久,但是TD终端正在爆发性地推出,联通和电信在终端上的相对优势即将消失殆尽;
二是技术上的压力:FDD对它们的演进的确会更平滑一些,但LTE远比3G在不同技术标准融合上做了更多工作,两者差异并非太大。
对联通和电信经营上的不利影响,严格来说并不是增加了“不利影响”,只是原来3G上的“不对等有利影响”消失了。而从有利面来说,统一TDD制式会让联通和电信在终端上的补贴大大下降,对改善经营状况将有很大价值。因此,综合考虑,统一TDD制式对联通和电信利弊大致是均等的。若再给予一定的***策支持,使联通和电信乐于接受TDD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关于4G发展,建议为TD-LTE下的“组合拳战略”。TDD与FDD相比虽有很多优势,但客观说不是绝对压倒性的,而如果采用组合战略,格局马上就完全不同:
卫星导航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标准的应用,可以将北斗导航技术充分融合进来;
移动宽带时代,视频是其主要应用之一,而中国的CMMB是目前全球唯一商用化程度最高、唯一真正规模商用的手机电视标准(连美国的多个运营商都在积极考虑采用这个标准),可利用4G的机遇将CMMB标准再次融合到TDD制式中;
欧盟不会推动将美国的GPS集成到FDD中去,而自己的伽利略系统商业化进程甚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北斗。因此,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将4G移动接入、卫星导航、手机电视等标准技术完全集成在一个体系里的阵营。
在此建议,把所有可能的频点重新调整,全部规划为TDD频点,同时成立以视频应用、宽带互联网应用、北斗产业相关企业、终端芯片企业等参与的“移动宽带互联网应用专家组”,对中国未来4G发展和决策提供咨询建议。采用“主要基于最终用户应用的市场决定论”原则,跳出4G的范围来处理4G。
制式合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 劳动合同法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3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又以课程的开设及课堂教学为载体来实现。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理工科课程中运用较多,而文科性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少,本文立足通过该教学模式实现在高职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劳动合同法具体运用。
1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的内涵
传统的劳动合同法课堂讲授主要遵循劳动合同的概念、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六个主要步骤,而在讲授具体六个步骤中,除了讲授含义,还有特征、法条规定等知识,高职学生从头听到尾,面对一份劳动合同,仍然不知道如何来签订。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而较少关注实际运用,作为高职高专类学生,高端技能型的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而会做。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为范本,融入真实案例,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份劳动合同的学习和签订。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依照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范本条款顺序讲解劳动合同的主体、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生效及变更等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完成合同条款的签订,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学会、完成一份劳动合同书的签订。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劳动合同法课堂中的应用
2.1 任务导入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设置、分析和引导。劳动合同法课堂中,将学生作为一个求职者放在真实的合同签订场景中,模拟学生以一个劳动者身份与企业签订一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教师在授课中,无需对学生强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直接将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制式劳动合同发放学生手中,提出学生需完成的任务。
2.1.1 项目内容
小张到用人单位应聘后被录用,双方需要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签订一份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
2.1.2 项目要求
①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要素;
②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实质要求;
③签订的劳动合同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及项目要求后,教师要明确,作为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高端技能型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合同签订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点。因此,在知识目标中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 熟知劳动合同订立的内容; 熟练掌握在各种条件下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与法律责任;熟悉我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目标完成后,达到能够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能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的能力目标。
2.2 实施与评价要点
在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任务实施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任务的完成,还要对任务完成过程中涉及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拓展学生知识外延。本项目的开始任务中布置了一个任务:小张到用人单位应聘,用人单位同意录用该劳动者,请帮助签订一份劳动合同。
2.2.1 任务分析
为完成上面的任务,应熟知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包含的必备条款和补充条款,结合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特点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及工资待遇;劳动争议处理。
2.2.2 任务实施及检测
①任务内容:签订一份劳动合同。
②任务要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代表用人单位,一组代表劳动者,双方就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劳动合同。
③教师对劳动合同的完备程度进行总结点评。
本项目介绍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条款包括必备条款和补充条款。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的条件以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我国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的规定进行了介绍。 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劳动法还专门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解决。
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学习到了劳动合同法的理论知识点及实际运用。采取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确实能有效提高《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教育特点。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达到学以致用、学而有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毅.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7).
[2]吕宪栋,刘伟,钟健.任务驱动法在文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文学教育,2010,(7).
[3]曹晓凡.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环境法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4]童丽.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劳动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6).
[5]刘建明.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以《经济***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为例[J].学理论,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