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始终与戏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戏曲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人们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
关键词:戏曲舞蹈;艺术特征;表演技巧;审美功能;发展方向
舞蹈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有人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有歌有舞是戏曲艺术最主要的特征,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戏曲舞蹈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人们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同时,中国的戏曲舞蹈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扬弃糟粕,参照现代都市文化,依托戏曲在民众中的深远影响,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
戏曲舞蹈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圆润丰满。戏曲舞蹈动作讲究开合的对立统一,如行云流水般使动作看起来浑圆自然,极富流动变化之美,演员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驰马千里的场景和走南闯北的阵势,借助的就是这种可分可合的灵活性,将千姿百态的生活细节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流畅、活泼、和谐,给人带来曼妙丰富的审美体验。戏曲舞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戏曲身段中的种种优美的造型姿态是静止的,是用来显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的舞蹈形式,是经过精心提炼的高度集中的戏曲表现形式,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戏曲表演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所以戏曲舞蹈的节奏感很强烈很鲜明,一招一式,干净利落,节奏分明。比如人物上场时踩着 “仓七台七”的锣鼓点,动作就很自然很流畅地带出了应有的美感。在戏曲表演中舞蹈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以虚拟的动作来表现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具体地说就是,演员在台上所表达的一切虚拟动作,比如骑马、坐轿,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都是把生活中这些行为的特点高度提炼并用舞蹈手段艺术夸张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明白剧情的发展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戏曲舞蹈的表演技巧
戏曲的舞蹈属于视觉艺术,是与歌唱、伴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些戏剧看似舞蹈动作很少,但演员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是优美传神的舞姿。戏曲舞蹈表演从头到脚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相互配合,协调舞动,淋漓尽致地表现戏曲内容。戏曲舞蹈技巧来源于生活又来表现生活,戏曲舞蹈技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推陈出新,尽可能照顾到生活质感。戏曲舞蹈中各种表演技巧的应用,都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感情与创造人物。作为一名演员必须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并细心体验生活,只有对生活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把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京剧表演艺术家于连泉,在《借茶活捉》剧中扮演的阎惜姣活捉张文远时,满台飞跑,快而不乱,既有敏捷度又有水波感,使观众倾心陶醉,然而有谁知道他为了这过硬的腿脚功,每天走路都在两腿间夹一把扫地的笤帚!很多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都会通过高超精湛的技巧来表现的,而这技巧的形成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三、戏曲舞蹈的审美功能
戏曲舞蹈是用来表现剧中人物的,包括人物的性别、性格、身份等等。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舞蹈动作与舞蹈造型。可以说,戏曲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戏曲被张庚先生称为剧诗,以人物身体的形动来展示内在的心动,从而做到身心一致,这也是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戏曲舞蹈有许多程式是专门表达人物情感的,例如“甩发”、“水袖”等。戏曲舞蹈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段,不受生活真实的局限,以独有的艺术手段与审美功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戏曲艺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最主要的中介手段就是舞蹈,舞蹈是连通情与景的最佳媒体,戏曲通过舞蹈这一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韵律和美感。
四、戏曲舞蹈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戏曲舞蹈的形成发展是舞蹈被戏曲吸收融合的过程,戏曲舞蹈发展至今,既有民族文化发展的内涵,又有外来文化的借鉴创新,形成了戏曲舞蹈独特的优势。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戏曲舞蹈吸取了大量的传统民间舞蹈的养分。在前期表现为移用歌舞大曲名目,将现成的舞蹈段落加工成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如湖南花灯戏就是由民间歌舞花灯通过这一改变发展而成的。如果说前期知识表象上的借鉴,那么后期则表现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各种动作,即人物的内心活动都体现出舞蹈的韵味,如戏曲舞蹈中的“舞袖”多用于表现女性人物的情感活动。武术杂技动作表演也逐渐成为戏曲舞蹈的组成部分,著名演员张德林的刀***功夫,表演时如流星飞舞,充分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情感,用这种特殊的舞蹈语言营造了出迷人的艺术氛围。然而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的舞蹈,它只是戏曲的表现工具,戏曲舞蹈的发展最终要依赖于戏曲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强化。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舞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老一代的名演员重返舞台,一些难得一见的戏曲舞蹈的表现手法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极大地丰富了戏曲舞蹈的内涵,如华传浩在昆曲《双下山》中的舞技,令人耳目一新。
五、小结
戏曲舞蹈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形成具有民族特色而立足于世界的精品。中国戏曲舞蹈之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戏曲舞蹈将会以新的理念不断地创新发展并对世界舞蹈的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