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流动性衡量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充足甚至过剩的表现
首先,银行储蓄率不断攀升。据人民银行行长***曾指出,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率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居民的储蓄是银行货币供应量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次,银行存贷比不断下降,存差的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08年12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存贷差额达到15.84万亿元。到2010年我国银行存贷差仍不断扩大,对于此,人民银行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等措施,但仍显得杯水车薪。再次,其他金融资产的疯狂繁荣。最后,外汇储备不断扩大,国外“热线”不断涌入。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460.30万亿。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将导致人民银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进行结汇,其实质是在制造更多的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直面的难题。
二、流动性过剩的一系列影响
我国目前确实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股市、房市烈火烹油,及可能存在的泡沫危险也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致,因此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各种弊端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就是说,与银行体系资金非常充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工商企业等经济实体、个人的贷款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满足。当前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有许多非理性特征,表现为货币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大量的银行资金不能进入实体领域而在货币市场“空转”,在资金市场中表现为大量的资金滞留在货币市场套利,过多的资金追捧收益较低的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融资债券,而在实体经济中,则表现为一部分大型企业资金来源充足和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匮乏并存。
(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造成商业银行收益下降,一是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资金利率明显降低,由于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大量的过剩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在去年债券投资中,以四大行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为金融机构有价证券投资的绝对主力,银行资金的持续涌入造成债券市场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出现了整体透支,收益率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银行经营收益水平下降。二是由于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将信贷资源向“大客户、大企业”倾斜的现象,过多的资金追逐大户导致各金融机构竞相压低贷款利率,使贷款收益降低。同时,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可能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追逐大户,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造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隐性累积。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经济结构性失衡,其具体表现为货币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货币流动性过剩与资本相对稀缺(特别是有效资本)是同时存在的,造成这种结果的最直接原因是消费投资比例失衡和投资结构失衡等。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近年来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落后于前两者的增速,消费相对落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使其表面看来,造成了银行货币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另外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而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问题突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城市存在流动性压力,而农村却依然资金匮乏。与此同时,货币流动性过剩又反过来恶化了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产生了相互背离的互逆效应。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也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根据费雪交易方程式可以看出,M表示从事商品和劳务实际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可理解为流动性,它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交易量和价格水平这三个因素。它说明,社会每一个经济单位和个人,为保证经济生活中商品与劳物交易的顺利进行而需保存一定量的交易周转金。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由于P和Y不变,那么货币需求就会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就会产生。
(三)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目前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生产过剩与贸易顺差,是一个既存事实。由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的增加,此时,央行为了配比这些赢余的外汇,就会发行相应的货币,这时,货币的供给就进一步扩大。现代国际经济学也说明,一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必然与该国的货币市场不均衡并存。中国经济的现实是,在贸易顺差不断放大的同时,却出现了巨大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现代的银行制度是对银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中央银行独具货币发行的权力,流通中的现金和所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都是中央银行供给的;商业银行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吸收存款后能够数倍地扩张货币。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后,这些货币供应一旦流入商业银行系统,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便会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由于贸易顺差和热钱的不断涌入,中央银行便会配以相应数量的货币发行,因此,这也就构成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原因。同时,如果新增加的货币供给不进入生产领域,或原来货币供应从生产性领域流出,这些货币将进入消费领域和金融市场,在消费领域引起通货膨胀,在金融市场推动金融资产价格膨胀并产生金融泡沫。2003~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额为7798.9亿美元,而同期的贸易顺差额为3369.5亿美元,仅占43.2%,同期的非贸易顺差外汇流入则占到了56.8%,为4429.4亿美元,中央银行为此需要投入超过36000亿元的基础货币,按5倍的货币乘数计算,形成了182000亿元的广义货币,比同期广义货币161000亿元的增长还大出20000亿元。这些外币的流入都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以及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前提下,投机资本的不断流入有关。可见非贸易顺差的外资流入,是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贷款视作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而在贷款品种中,又主要以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当基础设施等基本完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发展变化,项目贷款需求逐渐转弱,银行风险控制理念开始转换,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时,按传统思维进行的贷款投放增长就不如人意。更甚者,如果在资本市场上产生脱媒现象的时候,银行货币的供给将会大大超过各企业货币的需求。此时,如果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不能寻求新的信贷替代品种和贷款增长方式,资金产品及技术创新不力,分业经营等***策限制导致资金运用渠道有限,资金运作效率较低,当存款大幅度增长时,流动性过剩问题就在所难免。
四、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利润
根据资产管理理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资产业务,能够主动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至于负债状况则取决于客户意愿,银行是被动的,起不了决定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资产业务的经营管理来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辨证统一。我们应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弱化信贷投放的“顺周期”倾向,更多地在具有长期投资前景的行业内寻找合作对象,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支持力度,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时机,突出发展个贷优质客户和个人住房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分运用银行在中小企业市场的定价优势,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定价,同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空间,多管齐下,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提高资产业务利润。积极适应资金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变化,强调成本核算,在考虑成本和计量风险因素后对贷款进行科学定价,力求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信贷产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快产品研发,如在贸易融资方面,加快出口保理、出口发票融资等新业务的推广力度;设计新的产品,实现贷款随着资金流和物流封闭运行,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五是加大信贷投放时,不能为了提高当期收益而忽视风险管理,从而造成长期风险的累积,要通过风险掌控能力的提高实现当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双赢”。
(二)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迁,负债管理理论开始盛行。其认为,银行对负债并非无能为力或无可作为,银行完全能够、也完全应该主动负债,主动地到市场上购买资金,争夺资金,有了更多的负债才会有更多的资产以牟利。并且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负债愈多愈有利。此理论要求将银行经营重点从资产方转向负债方,千方百计去扩大负债的能力。因此,在银行被动性负债膨胀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来降低负债成本,降低负债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发展各类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等附带的负债替代性产品,主动分流一部分负债,将更多的负债业务转化为带来收益的各类理财业务和中间业务。通过加强对各项成本的分析,逐步解决不能自主定价,缺少主动负债工具,负债来源主要被动依赖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款的问题,适时开展负债创新活动,以主动负债控制负债期限和品种,调节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期限缺口,有针对性地减少高成本负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实现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其基本思路是:银行经营管理应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加强负债管理,又要注重资产管理,要从资产和负债的有机结合或衔接点上,保证银行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协调统一,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它不偏重于任何一方,从整体上管理资产和负债,并遵循带有普遍性的原则和注重这些原则之间的关系协调。资产负债管理坚持的三大原则是:规模与结构对称原则;目标替代与互补原则;资金分散化原则。由此,实行资产与负债的精细化管理,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实行资产的主动管理,在资金的运用上预先规划,综合统筹、使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调整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富余资金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关系;处理好保证支付与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保证支付、减少头寸闲置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资金运作数量的最大化,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即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这也是科学管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策略。
(四)防止国外“热钱”源源不断流入我国
“热钱”不断涌入国内潜在的因素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解决“热钱”和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问题在某方面是一致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金融当局应该及时掌握和准确分析当前外汇资金流入情况和国际收支变动趋势,打击非法跨境资金流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除此之外,我们应当准确分析“热钱”涌入的渠道(非贸易项目资本流入、以延期付款为重点的贸易真实性、境内外关联公司外汇业务、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下外汇业务等),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封堵其流入渠道,平衡国内货币供求关系。
(五)拓展理财市场,推行资产证券化缓解流动性过剩
通过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有效分流被动负债,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商业银行要大力开拓基金、保险、债券、黄金、股票等理财业务,提高存款转化率,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要对理财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客户的理财需求,研究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通过拓展理财市场规模,降低储蓄率,分流被动负债,从而达到减轻流动性过剩的目的。
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缓解流动性,从供给来讲一定要让银行加速推行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投资者范围要扩大。在国外,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两大资金来源是保险资金和退休金,长期资产的证券化,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一定要由长期资金来买。
(六)***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银行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同时,宏观方面的经济运行环境也很重要,这就依赖于***府的行为。如:加大消费与投资力度,有效解决高储蓄率问题。***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拉动、刺激消费,深化社保体制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减少企业和***府储蓄,提高消费率,双管齐下,减少流动性过剩。
综上所述,银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现实的严峻的问题,造成流动性过剩是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的。为了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必须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其自身的发展,进而支持中国经济向前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胡晔 《如何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银行家》 2006年第11期
[2] 薛澜 胡鞍钢 于永达主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3]彼得S.罗斯(美)著 刘园译 《商业银行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第1版
[4]张灿 著 《金融泡沫理论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作者单位:曲靖市商业银行计划财务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当前银行流动性现状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