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早在4000多年前,夏朝便在此建都,历史上更是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时间长达1529年。是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在这座城市东西不到二十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商、东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五都荟洛”,举世罕见。
龙门石窟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有着“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山辟”、“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被列入洛阳八景之冠。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后经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五代的营造,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的珍品和唐楷的典范。
龙门石窟集北魏佛雕造像的秀骨与唐人的丰腴风格于一身,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其中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主佛卢舍那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最精美的一尊佛像。以大卢舍那为首雕像龛群,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极富情态质感的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美术群体形象,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琵琶峰上《琵琶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眠之琵琶峰上。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等10余处。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白居易乐善好施,心向佛道,其著名作品《琵琶行》《长恨歌》被世人奉为唐诗中的经典。
龙门石窟神态曼妙的佛雕造像、天然养生的温泉圣地、香火旺盛的大唐寺院,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
千年古刹白马寺
有着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洛阳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第一座菩提道场。关于白马寺的由来,据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梦金人有关,为印证梦中场景,于是他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经的故事。三年后,汉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阳西雍门外建起了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取名“白马寺”。
建筑布局
源于阴阳观念的影响和对“风水宝地”的考量,白马寺的建筑布局同样采取了坐北朝南的走向。总面积达 6万平米的长方形院落,绵延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五座殿宇前后相连,依次排列,分别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环绕两侧的附属建筑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其布局之规整,左右之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贯特色。
山门
佛教寺院多居山林胜地,其大门故称山门。山门又叫三门,这三门分别称为“无相门”、“空门”、“无愿门”,统称“三解脱门”。分别是“无相解脱”、“空解脱”、“无愿解脱”。“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只有进入“空门”,真正体会到四大皆空的妙义,才能做到放下自己。
大佛殿
大佛殿是僧人们做佛事、做功课的地方。佛坛供佛像七尊,正中主尊释迦牟尼佛。佛左边站着的是迦。右边的叫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被称为多闻第一。佛每次讲经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因为阿难有非常好的记忆力,过耳不忘。在佛圆寂之后,许多经典都由他口述记录下来,所以许多经书开头都写着“如是我闻”,意思是说:“正像我所听到的那样”。迦左侧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的是文殊菩萨,他手执经卷,是大智慧的象征,他的道场在今山西五台山。阿难右侧是普贤菩萨,他手拿如意,是“大行”的象征,他的道场在今四川峨眉山。
接引殿
接引殿虽是白马寺最小的一个殿,许愿却最为灵验。曾有一深圳居士许愿,说若能实现,将给佛重塑金身。1997年,愿望真的实现,于是用一公斤黄金为佛重塑了金身。
清凉台
清凉台是白马寺最高的地方。因清凉台地势高,上面有木结构建筑的高阁,所以在炎炎夏日,仍然一派清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造化钟灵秀 人文古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