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场上,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观念都会在有限的时空里发生碰撞,而体育精神所强调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理念,就是要对文化之间的冲突进行无声的调和,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精神氛围。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刘长春铩羽而归,在中国体育界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土洋体育”之争。这场大争论的焦点在于武术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一次延伸;从后来的争论效应来看,这场争论引发了西方现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间长期的碰撞与融合。
当年以武术为代表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五四以来东方文化的式微而逐渐成为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障碍。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体育传入中国,即开启了“土体育”的现代改造之路,而这几乎与古老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
自1901年清***府实行新***改革、兴办新学以来,体操(即体育)课程就在全国各个新式学堂普及开来。1902年,贵州武备学堂开贵州体育教育的先河,率先开设了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普通操和以***事教习为主要内容的兵式操课程。这种以体操训练强身健体,以期达到练兵强国的新***思想,使得以学校运动为先导的现代体育开始迅速传播,与拥有古老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共同构成了贵阳早期体育的基本形态。
民间传统体育植根于生活。就贵州而言,明清时期屯兵至此的各族***民从中原带来了多种多样以练兵、娱乐、健身为主的运动项目。同时,本地少数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也流传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沿袭古老民俗以示吉祥的抢花炮,由狩猎生活演化而来的射弩,由黔北赤水河流域渡河方式演变而来的独竹漂,从苗乡、侗寨年轻人寻觅意中人演变而来的秋千比赛……这些色彩斑斓的运动脱胎于自然,完全由民间塑造,蕴含了一整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
如果说西方现代体育是一种竞技体育,追求的是由运动带来的个人自由,那么带有深深地域印迹的民间传统体育就胜在对待生活的朴素情感。从早期服务于宗教祭祀到后来用以社会交往,从道德观念到历史传统,从生产劳动到风土人情,民间体育如同镌刻了千年传承的中国文化“活化石”。
2011年,贵阳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它的宗旨与民间体育的内在价值可谓一脉相承:九运会比赛项目共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竞赛项目仅有16个,表演项目却有188个之多;九运会首次改革了竞赛奖励办法,取消金、银、铜牌,改为设立一、二、三等奖,淡化了竞争的观念,突出了传统体育参与、展示和交流的功能。在铺天盖地而来的关于九运会的报道中,“展示风采、交流情感”这句话最能打动人心。
2000年,南非国父曼德拉向球王贝利颁发终身成就奖时曾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的力量无与伦比,它能激励人民,团结人民。”
在体育的力量下,世界应该是相通的。虽然代表传统的民间体育标准与代表现代化的西方竞技体育规则有所差异,但是体育的本质精神却殊途同归。与时代思潮相契合的是,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内涵也经历了从执着于挑战自我到运动竞技追求人性化的历史演变。
现代体育精神,确切地说发端于古希腊,定型于现代奥运会的复兴。自古希腊伊始,每逢运动会就会神圣休战的奥林匹克传统,蕴含了体育所寄托的和平理想。在《奥林匹克》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运动场上,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观念都会在有限的时空里发生碰撞,而体育精神所强调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理念,就是要对文化之间的冲突进行无声的调和,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精神氛围。
体育是一种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言语的世界语言,文化的差异亦不足以阻绝人类通过体育进行自由的沟通与交流。正是这些关于和平与友谊的追求,关于公正与平等的尊崇,关于体育的激情、关于生活的情感,才能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而奋进。
已故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说过:“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只有真正在运动中对此有所认知和收获,才能真正衡量出体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人们的生活。
无此介入,我们无可感知体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