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题画: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弟子朱青雷索予画不得,即以是寄之。青雷袖中倘有元章之石,当弃弗顾矣。
小魏评说:有道理,但有过火之偏。
艺术是美的学问,本应以表现美取胜,怪在另有一种艺术是以表现丑夺彩。
鲁迅有语,大意为: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丑恶的事物撕破给人看。此公目光犀利,实在了不起。
漫画、相声、笑话、讽刺剧,都以描写丑恶见长。果戈理《钦差大臣》登场人物几十个,全是丑类。群丑集中,丑态百出,是一幅标准的《百丑***》。
生活错综复杂,有丑,有美,更有丑中含美,美中藏丑。肺病患者脸上的红晕,吸血鬼席上的八珍,的丰腴肉体,昏君的华丽外衣;反之,战士伤疤,寒士茅屋,冤鬼飘荡,益虫蠕动。岂能简单以丑写丑,以美写美。大***是个美男子,窃国大盗袁世凯像个伟丈夫,但鲁迅却是一副绍兴师爷的刁相。鲁迅形容易卜生“一脸怪相”,高尔基“一脸呆相”,马雅可夫斯基“一脸恶相”。我看郑板桥先生的画像尊容,也不似他笔下的兰竹那样俊秀。生活中尚且不宜以貌取人,文学艺术更不可照搬生活。千姿百状的客观事物,反映于千差万别的艺术家之主观世界,就产生了千奇百怪的表现手法。
莫索尔斯基所作《跳蚤之歌》,初听噪耳,有丑感;静听,却有优美旋律回荡其中。此曲反映丑恶事物,跳蚤自白,是作曲家模拟跳蚤而塑造的音乐形象,反映了作曲家对跳蚤的憎恶与讽刺(开一句国际玩笑,作曲家并非模拟真跳蚤,而真跳蚤又岂有声乎)。倘丑而又丑,一片噪音,只会引起听众官能恶感,掩耳逃去,不复有音乐矣。作曲家把握了跳蚤的特点,谱出一种跳跃而怡然自得,虽怪异却又不失优美的旋律。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丑化了跳蚤,不如说美化了跳蚤。跳蚤旋律越是夸张到悠然、飘然、得意忘形,越能唤起听众愤恨跳蚤的心声。最后曲中出现人民大声呼吁消灭跳蚤的音乐形象。跳蚤者,比喻沙皇的收税官员也!《跳蚤之歌》也与普希金讽刺短诗《蝗虫》一样,用特殊手法展示了深刻的主题。
罗两峰所绘《鬼趣***》,选材、构思、手法都很怪异。顾名思义,鬼中有趣,就是丑中寓美。画中群鬼,乍看丑陋;细辨之,丑中含有美态,人情味颇足,人间烟火气甚浓,与人类共通。有理论家认定《鬼趣***》是爱世之画。罗两峰遥想群鬼应知人世之乐,所以仿效人类之趣。我有不同见解,试言《鬼趣***》是愤世之画!当时社会黑暗,人欲横流,画家拒不画人,专去画鬼。暗示人间无趣,鬼域有情,人不如鬼,鬼比人美。罗两峰以丑写美手法,反映了人鬼颠倒的社会奇观。
川剧“三小戏”中的小丑,较之京丑昆丑,确有四川风味。评论者或夸其语言生动,或夸其表演细腻。我看川丑之关键,正在于小丑不丑,寓美于丑。袍带丑的宦场气,红衫丑的书卷气,襟襟丑的泥土气,都如成都小吃,色香味形俱美。日后有机会,我拟著《川剧论》,当以“小丑不丑”为专题详加剖析,这里按下不表。
板桥之石,不就如同跳蚤、鬼趣、川丑么?然而,万事过头则谬。板桥欲以丑石霸天下,凡画石者,必须以丑为法。竟授意门生,将米元章的俊石弃如敝履。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之文风,似曾相识于当今……打住!还是话说从前吧。例如传统画梅之法,曰疏,曰曲,曰斜,确实抓住了梅花的特点。疏影斜枝,也反映了士大夫的病态审美观。龚自珍《病梅馆记》,对此有所针砭。但千百年来,画梅多是沿袭疏斜传统,破格者极少。
近见关山月梅幅,满纸红梅,密如杜鹃花。艺术家希冀雪后群梅多多益善之意跃然画上。这种别具一格的密梅,绝不亚于疏梅之美。
世上有疏梅,也有密梅;有丑石,也有俊石;有小丑,也有小生。有以丑含美取胜,也有以美寓丑见长。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
板桥板桥:先生“样板石”偏激之见,恕我不敢恭维。
1975年
插*** / 乌云之中寻明月 /阿萨
迪贾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