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为主,建设为辅
以地区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为目标,统筹考虑生态用水问题、水污染问题、河流生态廊道占有和改造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地下水超采问题等,以松花江段的百里生态长廊保护为重点,修复“三沟三河三湖”水生态系统。结合松北水城建设和现有水资源的循环系统,适度开展水景观和生态水网建设。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要针对地区的水资源条件、水生态系统特点及问题成因,制定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管理的***策措施,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合理布置水生态修复工程,尽力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对百里生态长廊的保护,以退耕还湿为主;对“三沟”治理和阿什河修复,在蓝线划分基础上,采用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河道修复、生态水量调度、节水等综合措施,全面恢复河流健康生命;对于松北区,更新改造现有灌溉排水体系,使松北区成为人水和谐的新城,为市委、市***府的“北跃”战略提供支撑。
3哈尔滨市水生态系统组成
该系统是以松花江干流为主体,干支流天然水系相交织,湖泊湿地分布其间,地下水和地表水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
3.1河流生态子系统规划区内的河流生态系统呈现“一江、三河、三沟”的分布特征。“一江”为松花江干流,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廊道,也是“三河”、“三沟”的汇入主干。“三河”包括江南的运粮河、阿什河和江北的呼兰河。“三沟”为何家沟、马家沟和信义沟,是南岸主城区的城市内河。运粮河及“三沟”上游建设有4座小型水库,分别是工农水库、八一水库、立功水库和兴隆水库,均为平原水库。
3.2灌溉排水人工渠系子系统主要分布在江北,随着江北水城的开发,灌排水系将修建完善,成为“两纵四横十八湖”的生态水网。
3.3湖泊湿地子系统规划区内分布着一个部级湿地类自然保护区(呼兰湿地)、两个部级湿地公园(太阳岛和白鱼泡)、一个城市西郊重要湿地(长岭湖)。这些湿地与河流子系统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松北水系中的十八湖作为人工水系的组成部分,与天然湖泊湿地有实质性的差异,将其归为灌排人工水系子系统。
3.4地下水子系统江南地下水由于持续开采,部分区域水位常年低于地表水的水位,因此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和污染河流的渗入影响。江北地势低洼,是松花江和呼兰河的洪泛区,地下水水位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呈现互补的水力联系。
4分区重点任务
哈尔滨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遵循“五水”联动的思路,即水文学过程(生态流量)、水化学过程(功能区达标)、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栖息地)、水景观建设和水文化内涵挖掘,五大方面综合考虑。
1)一江:松花江干流。以松花江河流生态廊道为核心,以保护为重点,辅助以植被系统群落的修复,强化河流及其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包括岸线、滩涂、重要湿地。长廊宽度4~5km,长度123km,是哈尔滨市的骨干生态廊道,也是实现“中兴”的生态支撑。
2)一网:松北生态水网。与现有灌溉、排涝和防洪工程体系有机结合,构建人水和谐的“两纵四横”生态水网,全面支撑“松江湿地、北国水城”的城区定位,重点解决好防洪安全问题、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和人工河湖生态系统建设。
3)三沟: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三沟”应以解决清水水源问题为重点,做到水清岸绿。
4)三河:呼兰河、阿什河和运粮河。“三河”以生态保护和规范管理为主。
5)三湖:呼兰湿地、白鱼泡、长岭湖。强化部级的呼兰湿地保护;修复和保护白鱼泡国家湿地公园,治理和修复长岭湖湿地风景区。
6)地下水系统。南岸主城区地下水系统重点是加强管理和保护,治理超采,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
7)水土保持。以阿什河及呼兰河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通过陆域生态系统建设,支撑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修复,实现陆域和水域的紧密呼应和衔接。
5具体任务
在系统调查和实地踏勘基础上,紧密结合哈尔滨市防洪、供水、岸线整治、滩涂利用水生态修复等规划成果,综合评价当前水生态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现实可行的规划措施。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措施,全面规划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建设近自然的河流生态系统。规划提出松花江段“百里生态长廊”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合理规划生态岸线,明确功能分区。对河道堤防内的十五滩,在进行现状调查基础上,区别对待,明确功能定位,提出保护和修复措施。
2)利用现有的灌排渠系,构建“二纵、三环、四横、十八湖”的生态水网。渠系和湖泊功能各异,渠系重点是水量供排,湖泊重点功能是调蓄和降解当地地表径流产生的营养物,结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集中收集和深度处理,使松北区变成污染物能够内部循环吸收的环境友好型城区,减轻对松花江干流的水质影响。
3)综合治理和修复阿什河等河流、湖泊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流健康生命,提高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支撑作用。
4)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战略储备和调控能力。在现状地下水问题分析基础上,紧密结合水资源总体配置和利用规划,全面压缩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严格控制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工业自备井的开采,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对松北易涝区,建立地下水调控体系,保持合理的地下水水位。
5)继续提高水土保持力度,治理面源污染。针对阿什河及呼兰河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过去水土保持的经验,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从土地利用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植被建设等方面,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负荷。
6)加强监督管理,开展水生态系统监测,建立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创新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制度、体制上解决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长效管理制度。提出符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督和监测提供参考,为各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