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早晨8点58分,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导演孙道临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6岁。
2008年1月3日,一个晴朗的冬日,风带着凛冽的寒气。9点,当我们赶到上海龙华殡仪馆的时候,广场上排队的人群已经绕了几个弯,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轻的影迷,有结伴过来的妈妈辈们,也有特地向单位请假来送行的中年男人。上万名影迷和五湖四海的各界人士自发前来,送孙道临老师最后一程。
进入吊唁大厅,眼前没有沉重的缟素,四面悬挂着的是紫色布幔,白色玫瑰组成了花墙,黄色康乃馨装饰的镜框内,孙老身着西装,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与之辉映的还有他不同时期神采飞扬的经典剧照。在这样悲痛的时刻,耳边萦绕着的不是沉重的哀乐,而是孙道临生前最喜欢的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告别大厅内,孙道临安详地睡在红色玫瑰和白色百合环绕的灵台上,人们手执红色康乃馨,分批上前鞠躬送别。孙道临追悼会就在这样一种平和安详的气氛中进行着,哀伤无处不蔓延,却又让人感到温馨。
仪式上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副局长江平、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中国电影家协会***吴贻弓、导演翟俊杰、主持人曹可凡、演员梁波罗、奚美娟、牛、童自荣、张芝华、赵静、崔杰等等均到场吊唁,不少人和孙道临有着几十年的深厚情谊。配音演员童自荣对记者说,孙老的配音功底也非常深厚,自己在配《佐罗》的时候,借鉴了孙老的很多东西,包括他的台词表达,同时孙老在艺术上的造诣有目共睹,但人们比较容易忽略的是他的人品,他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婚姻。著名表演艺术家牛回忆说,认识孙老的时候他还很小,孙老每次见到他时,总用双手捂着他的脸颊说:小牛,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这句话对牛而言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
让人钦佩的艺术家走了,各界人士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孙道临老师的怀念和追忆之情。一位女士手捧孙道临的剧照剪贴本,她是一位渡江英雄的女儿。一位来自上海中华书法协会的悼念者带来了一副宽1米、长2米的牌匾,里面装着一张写有86句成语的金箔纸,以此来颂扬孙先生的高贵品格。一位大学老师在签名墙上留下悼念诗句:“道义不随尘俗染,临风愈向儒雅歌”,代表了影迷们对孙道临先生德艺的推崇之情。周伯钦曾是上海市公安局电讯科训练班的第一批成员,他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孙道临老师参演《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多次去电讯科学习发电报。1995年周伯钦快退休时给孙道临写了封信,感叹“人生苦短”,于是孙道临送给他一幅字“人生苦短、业绩长存”以示鼓励。除了艺术造诣,孙老的平易近人也让周伯钦感慨万分。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前来吊唁的群众将近万人,吊唁仪式结束后,还有不少群众久久不愿散去,继续围在播放孙道临影像资料的屏幕前,再一次回味这位表演艺术家的巨大成就。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孙老从年轻到年老,从黑白到彩色,近六十年的电影艺术生涯的资料。《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早春二月》、《不夜城》、《雷雨》、《非常大总统》等孙道临表演、导演、配音的代表作,恐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陌生,但是“李连长”“萧涧秋”这些或英武飒爽或温文儒雅的形象,曾经真真切切温润了上一代多少文艺青年的心。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12年生于北京。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孙道临失学,于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开始演员生涯。之后,孙道临先后加入上海国华剧社和北平南北剧社,参加了话剧《雷雨》、《日出》、《家》等的演出,并导演《青春》一剧,在舞台上初露头角。
1948年,上海清华影业公司将《大团圆》改编拍摄电影,孙道临饰演三弟一角,自此步入水银灯下。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和昆仑影业公司《乌鸦与麻雀》的拍摄,在《乌鸦与麻雀》中他扮演的“华先生”充满了旧时代的书生气质,正直清高,堪称当时“集实力派与偶像派于一体”的第一艺人,在娱乐与审美匮乏的当时,无人不为其银幕形象与演技折服。而孙道临也凭“华先生”一角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电影工作者(演员)。
1954年,汤晓丹导演选中孙道临出演《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在日后被看作是孙道林突破书生形象挑战角色多样化的开始,可是当初却在上影厂遭到很多反对和质疑,原因很简单,孙道临的书生气质深入人心,观众都看惯了,也自觉地把两者同一化了,出演一个***人,所有人都难以想象。观众不能接受,孙道临自己又何尝不是疑惑的,一个演员形象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一旦去颠覆它,很可能给前途光明的演艺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他找到好友陈述请他把自己画成一个***人,看看形象像不像――这大概算是他自创的“试镜”了。结果,自然是成就了《渡江侦察记》里那个优雅又不失刚毅的“李连长”,这个角色让他成功地转型,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欣赏。之后的《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里,“觉新”“张伯翰”“李侠”等丰富多面的角色更进一步让他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了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
1963年,相信很多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为人父母的影迷们都不会忘记,那一季的“飘逸长衫+黑色毛线围巾”曾如何风靡大街小巷,成为年轻男子人人必备的流行样板服。最是那从容地把围巾向后一甩的潇洒,正是孙道临在《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的招牌动作。据说当时已经42岁的孙道临接到剧本时,无论面貌还是身形都与这个“大学生”角色相去甚远,可是为了角色需要,为了对得起观众的期待和信任,他硬是白天跑步加跳绳,晚上节食,饿得不行就吃块巧克力,最终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减肥,完美演绎了角色。
1984年后,“演而优则导”的孙道临开始执导影片,相继导演了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继母》和10集连续剧《孟丽君》等,还在《雷雨》和《非常大总统》两部影片中饰演男主角。
2000年,已80岁的孙道临依然壮心不已,执导起了新片《詹天佑》,前前后后呕心沥血3年,甚至不顾高龄去冰天雪地的地方拍摄,后来这部影片成为***8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受到时任***亲笔致函的肯定和赞扬,一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
为艺术事业奉献了一生,如今,孙老走了,但是他的高尚人格和艺术造诣给影迷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永不消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