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的背景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滇国时期,勤劳、智慧的云南人就创造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而据相关史料考证,中原地区辉煌灿烂的商周青铜器所用的铜也来自云南。(此句加注释)“清乾隆十年,全国产铜月1360万斤,云南生产1140万斤,占全国产量的84%。”(李卫民《特殊的云南铜器》《收藏界》2011年02期P97――98)上述史实说明云南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为其金属工艺的发达奠定了物质基础,产生了诸如鼓、茫、斑铜、镍白铜、而铜器贵族――乌铜走银更是云南金属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在众多民间工艺品中,乌铜走银算是身价甚高的一种,早在清朝年间就被列为向皇宫进贡的珍品,它与北方著名的“景泰蓝”工艺齐名,有着“铜艺双绝”之美誉。
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从产生、发展到现在,乌铜走银(金)吸收了青铜工艺及其它工艺美术的营养,融合了中原文化和云南多元文化,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其造型与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技艺传承也历经波折,在我国我民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复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复兴的内核之一,而乌铜走银其实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呈现,故对乌铜走银的造型、装饰、技艺传承和变迁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二 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并不多,国外对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目前知道的仅限于对其成分的物理分析,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云南省。
在《新篆云南通志》、《云南风土记》、《昆明县志》等历史文献和《石屏县志》、《石屏年鉴》等地方文献中均可找到对乌铜走银(金)工艺的记载,随着人们对乌铜走银(金)工艺关注的加深,关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局部研究
局部研究是把乌铜走银(金)工艺中某一部分特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例如许昆的偏重于材料研究的硕士论文《云南古代乌铜研究》、许昆,文飞,贾朝光,卢邦洪,朱绍武,陈南光的《云南古代乌铜成份和性能的研究》、许昆,文飞,张增祺的《云南古代乌铜成分和表面分析》;狄思思、旃立兴的《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和余小舵的《乌铜走银农村有人――云南晋宁民间艺人袁昆林的困惑》则偏重于对乌铜走银现状的分析;王锐的《传统民族***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了乌铜走银对于传统***案的应用;华觉明的《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和振兴》重点在于对乌铜走银(金)的保护和振兴;以上论文对乌铜走银(金)的某个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丰富了云南特色工艺的理论研究。
2.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指从各个角度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如许昆的《云南古代乌铜走金银》、吴炜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工艺》、李晓岑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张励民的《云南乌铜走金 永昌云子 建水紫陶》、王洪伟的《岳飞后代最后的――乌铜走银――传人》、余小舵的《基于云南晋宁“乌铜走银”的田野调查》等论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历史、艺术、发展和现状等做了较系统的描述。
3.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是指一部综合性著作或者一篇综合性论文中把乌铜走银(金)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较为宽泛的解释和说明,如李晓岑、朱霞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李昆声著的《云南艺术史》[(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总之,从1989年到现在,人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的研究范围较为广阔,这些研究使得我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不能回避的是以上专著和论文要么过于宽泛,流于简介;要么角度单一,难以宏观;要么研究不深,如乌铜走银(金)传承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文化艺术的传播,需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切入,但似乎无人涉及;要么忽略了乌铜走银(金)对传统***案的借鉴,未能系统整理出***案库并标注含义等。鉴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铜走银(金)的造型、装饰***案、传承、发展进行多角度细致地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发现其内在价值,保护其传统特色,理清其传承谱系,促进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三 研究的对象
要研究云南乌铜走银的造型与装饰特征和技艺变迁,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云南乌铜走银的概念。首先要知道何为乌铜,从金属属性上说乌铜是一种保持着铜的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固溶体;走银(金)是一种金属加工的工艺方法。延展开其有如下含义:
① 一种铜和金为主的合金材料;②一种金属工艺的加工方法和制作技术;③ 制作乌铜走银的职业和行业;④ 乌铜走银器物
本文主要以乌铜走银器物的造型、装饰以及其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播、变迁和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制作工艺也做简要的分析。
四 研究的内容
1.乌铜走银器的造型:狭义的造型指造型艺术,广义的造型指以艺术表现为目的,并具有一定美术要素的实物形态,甚至指不论有无美的要素、凡是通过人类意识制造出来的眼睛能看、手能触摸的形象。本文主要研究乌铜走银器本身的器形特征、器形的发展变化、创作手法、器形的文化内涵等。
2.乌铜走银器的装饰:中国《现代汉语词典》对装饰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指装饰品。在本文的研究中,装饰主要指附加于乌铜走银器之上的,以美化乌铜走银器为目的的装饰***案、***形及其类别、特征、工艺手法、价值内涵等。
3.乌铜走银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对于乌铜走银(金)的传承问题似乎说法不一,最主要的四家也各有其说,四家均带有各自的主观色彩,这也使得很多文章观点不一,自说自话,因此有必要理清乌铜走银(金)的较为具体、客观的传承谱系,同时也利于消除自古以来匠人间“同行是冤家”的陋俗,同心协力把乌铜走银(金)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乌铜走银(金)在当下的发展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其原材料的贵重,手工作业的繁琐,不利于其大范围的普及,所以必须考虑对其昂贵收藏品的角色进行转换和分流,形成两只脚走路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五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总结乌铜走银造型与装饰的特征、类型、工艺手法、文化内涵以及其技艺的传播发展,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乌铜走银工艺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乌铜走银的传承是有益的,也是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实际支持,同时也是在保存我民的文化血脉,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简介:王东方,红河学院讲师,云南师范大学10级研究生
张菊,昆明铁路传媒有限公司, 云南师范大学10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