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时间:唐朝初年的盛夏
地点:晋阳城边
人物:村民百姓
唐朝初年,晋阳城连年遭受旱灾,旱情严重。晋阳城边的张村与王村的不少稻田因缺水而干涸,土地生硬开裂,稻米干瘪黑涩,晋阳城内外百姓食不果腹。以稻米为生的村民们不仅断了生计,也因缺水而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不少身体孱弱的老人与妇儿相继死去。唯一一股流经晋阳城的晋阳水系还被地主无情地霸占着,村民们怒不敢言。
§第一幕
时间:夏至,正午时分
地点:地主家门口
人物:张郎 张氏 地主 村民
夏至,烈日当空,日食悄然来临。张村的张郎与媳妇张氏前往数十里地外的远村挑水。该村也因天旱,水井近乎干涸。为保自村村民用水,该村对外乡人紧闭井阀。
靠晋阳水活命的张村与王村的村民们忍无可忍,将拳头砸向了地主家的大门。高门打开,但村民们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残暴险恶的地主将一汪清澈的晋阳泉分作十股。拿出十枚铜钱当作这十股泉水,纷纷抛进事先准备好的一口噼啪作响的大油锅。下令只要有人敢跳进油锅,就按捞出的铜钱数来决定给村民们的放水量。
日食遮住了整个天空,黑色的恐惧阴霾笼罩。张王二村的村民人山人海围满了沸腾的油锅,虽各个心急如焚,却无一人敢于上前。张郎见状,冲进人群。张氏痛不欲生,死死地抱紧爱人。张郎推开媳妇,纵身跳进油锅,奋力从锅底捞出宝贵的七枚铜钱。张郎一举如雷如霆,可歌可泣。在正义与勇气、生与死的面前,地主震惊,羞愧难当,瘫软在地。
流向张王二村的七孔清泉汩汩流出,天空中日食的黑暗逐渐散尽,田里依稀可见稻浪滚滚,一片火红映在了每个人的面庞上……
§第二幕
时间:盛夏的某日,傍晚至深夜
地点:张家灵堂前 柳家窑洞中
(舞台的左、右两侧对比出现)
人物:张氏 张郎母 算命先生 媒婆 张家兄弟 白氏
张氏身穿孝服跪在张郎的棺材前,泣不成声。张郎母坐在一旁表情呆滞,泪湿衣襟。张氏上前安抚婆婆,为她端水捶腿,婆媳二人抱头痛哭。
张王二村的村民们前来吊唁这位英雄。人群中有位方圆百里知名的算命先生,上香后,暗自把张郎母拉到一旁,悄声低估,说张氏命硬,早年就说克夫,婆家不信,这回如何?张郎母面露难色,想平日里媳妇千好百好,村里村外周遭都知,却是儿子的命贱。算命先生只放下话:张氏命硬,还将克夫家长辈,不如早作打算。张郎母心里一惊。
前来吊唁的人中恰有远村一人家前来说媒,张郎母不念旧情,一把将张氏推出家门。媒婆与张家兄弟一起将张氏压上小毛驴车,一路颠簸赶往几十里地外荒芜人烟的柳村。被捆绑的张氏欲哭无泪,苦笑着想念心中那与她青梅竹马的张郎。
到柳村后已是深夜。依稀摇曳的两点微弱的红烛光照亮了柳家的破窑洞。一身孝服的张氏被换上了红布棉袄裤,柳家婆婆白氏怀抱灵牌逼迫哭得昏死过去的张氏跪拜成亲,张氏从此更名为柳氏。
§第三幕
时间:严冬的数日,由黎明至深夜
地点:柳家院子 村口(旋转舞台前后两面)
人物:柳氏 白氏 张郎 神仙
数月后,柳氏逐渐适应了这里艰苦的生活,与婆婆白氏相依为命。白氏早年守寡,儿子又不幸夭折,致使原本生性孤僻怪异的她变得更加刁钻古怪。面对柳氏,白氏从没给过好脸色,家里地里的活计都推给柳氏一人做,而白氏每日只知吃喝享乐,闲来无事就变戏法般的刁难折磨柳氏。
起初,身材娇小柔弱的柳氏只是忍气吞声,常在独自一人时日思夜想着张郎,默默泪流。梦中勇敢的张郎给予柳氏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信心,也培养了她仁爱的品德和坚韧的性格。内心日渐强大的柳氏日渐理解了白氏的遭际,怀着一颗慈爱与孝敬的心终日起早贪黑倍加悉心地照顾白氏。柳氏将日子过得风调雨顺,还常帮助街坊邻里,改善了白氏与同村人的僵化关系。
勤劳善良的柳氏越来越消瘦,村民们看在眼里,无不摇头,个别打抱不平的要找白氏评理,而平日里闭门不出的白氏见到村民只会装疯卖傻。回到家中,受了村民责难的白氏将气撒在柳氏身上,命令柳氏从今往后挑的每担水只能吃身前那桶,身后那桶不洁只能倒掉。于是,柳氏每日挑水的路程与时间都翻了一番。
一日,夕阳西下,柳氏刚担水归来,就在村口遇到了一位骑马的男子。男子请求借水喝,好心的柳氏取了一桶给他,谁料想,男子喝光一桶后又请求借水饮马,柳氏只好答应。两桶水饮尽后男子言谢离去。柳氏重返挑水的崎岖山路。连续数日,天天如此。柳氏没有半句怨言,大方地将水赠予男子。
某日,男子喝光水后并未转身离开。忽然,柳氏眼前一道白光,男子幻化成一位老神仙,将手中可以搅出水的神奇马鞭赠予了柳氏,并嘱咐她千万不可将此事告知白氏。
§第四幕
时间:严冬的傍晚;次年夏至当日,晌午
地点:柳家院子 村口(旋转舞台前后两面)
人物:柳氏 白氏 村民
月上树梢,回到家中的柳氏遵照神仙的点化将神鞭伸进水缸,按左三圈右再三圈的顺序搅动,提出鞭子,正好水满整缸。欣喜若狂的她将好消息悄悄分享给了全村因吃水而发愁的百姓们。每日背着婆婆白氏到村里挨家挨户去“送水”,深得百姓的爱戴。
转眼,又一年夏至来临。大家为了庆祝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打水,也为稻米的茁壮成长而欢欣鼓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气势恢弘的狂欢水节,并以此感谢善良的柳氏。
缸、盆、碗,发出了钵、罄、铙般动听的交响乐之声,青年男女们垒起了社火,跳起了秧歌、背棍、高高跷,舞起了火龙、狮子、麒麟,老人们与孩子们手捧热腾腾的油糕和花馍也在这欢乐的海洋中笑开了花。
在全村上下雀跃欢腾之时,羞于参加庆典的白氏躲在一旁的角落,却洞开了这条神鞭的秘密……
§第五幕
时间:夏至当日,夕阳西下到月上树梢
地点:柳家院子 村外的小河(旋转舞台前后两面)
人物:柳氏 白氏 村民 鸟儿
白氏悄悄偷到鞭子赶往家中,决定一试鞭子神力的真假。不得要领的她将鞭子在缸中来回翻搅,水流不止,酿成灾祸,冲垮了自家宅院,又呼啸而出,水势蔓延了整个村子。
刚刚四散而去的村民们看到此情此景大惊失色,赶忙奔走相告寻找柳氏。此时的柳氏正怡然自得的在村外的小河里沐浴,依然沉浸在狂欢节的兴味里意犹未尽。一头乌发自然滑落,顺着河水的流淌飘向远方。夕阳金色的光辉撒下,温柔地笼罩着柳氏出水芙蓉般的俊模样,仿佛张郎那无尽的绵绵爱意裹挟着她的身心。
忽地,一只鸟儿飞来,衔起她的一缕黑发,指向村子的方向。来不及更衣的柳氏赶忙起身飞奔家中。急中生智拿起缸盖,奋不顾身扑向那口喷涌而出,水流湍急,浩浩滔天的大缸,一屁股坐在了上面。
水患得以控制,而柳氏再也不能起身。面色煞白的白氏捡起被水冲起的木梳交到了柳氏的手中,求得原谅。村民们跪拜柳氏,感恩祈福。
柳氏微笑地注视着婆婆白氏和村民们,手拿木梳精心地梳理着一头乌发。窗外,一轮满月。长长的秀发在银色的月光下化作清澈泉水,水缸也化作了一口泉眼,从此源源不断,汩汩流出……
柳氏与张郎的恩泽普照着张、王、柳三村及晋阳城的百姓们,他们的大爱无疆引领着大家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富裕,长乐未央。
尾声
时间:新千年后的某个夏至,白天
地点:晋祠水母娘娘庙
人物:柳氏 张郎 李白 众游客
坐化了的柳氏被人们尊为“水母娘娘”,供奉在娘娘庙中。与她相依相照的是那载入史册的张郎碑刻。这一庙一碑共同守护着晋祠那汪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清澈泉水,永不分离。这汪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的泉水终年恒温17摄氏度,焕发着永恒的花季青春气息。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因此得名为“难老泉”。
唐代李白慕名而来,提笔盛赞:“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时至今日,熙攘的人群仍络绎不绝,人们赞誉着神勇仗义的张郎,也景仰着“真、善、美”化身的柳氏,更为二人弥足珍贵的恒久爱恋所感佩。从“难老泉”边走过,人们总要捧一捧清泉水,品尝它的甘甜清新,分享它的千年不老传奇,也弥足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泉。
被“难老泉”水灌溉生长的“晋祠大米”也沾染了神灵的光辉,千古传诵着晋泉不老的神话,世代生长,生生不息。颗颗谷粒饱满,晶莹剔透,珠圆玉润。见证着张柳二人亘古不变的爱情,和那闪着金子般光辉的人性魅力。一如北宋,范仲淹游晋祠时所留墨宝:“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又如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
日丰月盈,天地同辉。柳氏与张郎羽化飞天,共同守护着他们的爱情使者——难老泉,不离不弃,相恋相爱,直至永远!
作者简介:
关煜(1983-),女,山西长治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供职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世界美学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舞剧《难老泉》剧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