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纵观中国舞剧发展史,中国舞剧在世界舞剧界拥有充足的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每个时期的舞剧都有其鲜明的特色与时代特征,做为新时代舞者更需要立足于本土特色文化与先进高科技手段巧妙的融合,将会衍生出更多精彩,风格迥异的中国舞剧。
[关键词]中国舞剧;过程;发展;科技
舞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作为一种完全用肢体阐述故事,表达人物情绪的剧种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国外有很多经典的芭蕾舞剧如《天鹅湖》、《胡桃夹子》、《春之祭》等,这些舞剧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多年来不断翻新久演不衰,在各个时代都有其观众群体,同时舞剧因为不依靠语言表达,它是真正的无国界艺术,是最方便推广的舞台艺术。中国舞剧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兴起,舞剧对于中国也可以说是“外来艺术”。经过新中国建立60多年的苦心经营,让中国舞剧这个艺术品种已经从一株破土的小苗长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众多力量的哺育下,中国舞剧事业获得了有目共睹的丰收,涌现出一部分能够代表中国风范的舞剧作品。我想从中国舞剧的几个显著的发展阶段来简述一下中国舞剧历程。
一、新中国舞剧开端
1949年新中国建立百废待兴,文学艺术是新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第一张名片,《和平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50年,为响应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的期盼,我国多位艺术家共同推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型舞剧――《和平鸽》。该舞剧是运用芭蕾形式自己创作的第一部舞剧,由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首次公演,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等集体导演,张彦等作曲。《和平鸽》表现了在战争乌云的笼罩下,世界人民保卫和平运动的发展,歌颂了和平战士乐观必胜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尤其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和平鸽》用肢体语言,戏剧结构以和平鸽的活动把它们贯穿起来。和平鸽在这个舞剧中,是作为和平的象征,同时也作为和平战士的象征而被美化了。作为新中国舞剧的开山之作,当然《和平鸽》要考虑很多时***因素,要反应当时中国对于和平的态度,同时也要展现中国艺术拥有新的创造力。这部舞剧是新中国对于舞剧艺术的探索,为之后大量产生的优秀作品打好了基础。
二、特定历史时期的红色舞剧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历过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这个特殊时代的催化下也产生了一批打有这个时代烙印的艺术作品,舞剧的《白毛女》和《红色娘子***》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该剧由著名的艺术大师黄佐临先生担任艺术指导,著名编导胡蓉蓉、林泱泱、傅艾棣、程代辉等编导,严金萱等作曲。它保留了原作中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王大春等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成功地浓缩了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白毛女》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并引起了全国轰动,至今已有50多个春秋。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另一部引起当时轰动的作品就是《红色娘子***》。《红色娘子***》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在音乐创作上,《娘子***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1964年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作为一个特定时代***治话语的文艺表达,《红色娘子***》片段入选2014马年春晚。红色舞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并没有随着这个时代而流逝,相反时间越久红色舞剧中属于艺术的成分反而被挖据出来历久弥新,因为它的创作遵循了艺术规律,有很多艺术元素,所以红色舞剧在当今的舞台依然站有一席之地。
三、民族元素中舞剧中绽放
当中国人民从着装的黑灰蓝中摆脱出来的时候,中国的艺术也悄悄地发芽开花,慢慢地开始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在这个时候有一部至今看来依旧迷人的作品诞生了,它就是舞剧《丝路花雨》,这部舞剧应该是中国元素的集中体现。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西北大漠诞生。编创者们从敦煌莫高窟的2000多尊彩塑、4万多平方米壁画中寻找灵感,将一个个孤立静止的画面,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一幅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其中反弹琵琶的舞姿表现了敦煌画卷的独特美感。“丝路”指的是丝绸之路,而“花雨”则是敦煌壁画中飞天仙女的四周飞舞的花瓣,单是舞剧的名字便给人无限遐想,浪漫而神秘。《丝路花雨》的诞生才真正让充满中国元素的舞剧艺术作品走上了世界舞台,从1979年5月23日,《丝路花雨》剧正式立于舞台,至今共演出1500余场,观众达310多万人次。2004年10月,《丝路花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很多民族本都能歌善舞,同r中华民族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中国的艺术就植根于这样的文化中。敦煌飞天是中国宗教文化、绘画文化、舞蹈文化以及与异域文化的融合之作,不仅拥有中国文化中飘逸洒脱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有异域文化中襟飘带舞,五彩缤纷的丰富表现。《丝路花雨》真是基于这样的综合元素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它当然是一部独特、优美、灵秀的作品。
四、地方特色题材,开始繁荣
近二十年来舞剧的创作开始越来越关注民族特色,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把酸枣》、《***》、《沙湾往事》、《沂蒙颂》、《兰花花》等,这些作品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象《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把酸枣》、《***》说的都是山西地区发生的故事,或豪绅或乡野各有各的味道,这几部作品在兼顾地域特色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元素放大、打散,重新组合,让这些作品显得即乡土又现代。《沂蒙颂》单看名字就是说的齐鲁大地的故事,《兰花花》则是由陕西和中国东方歌舞团,为观众带来的中国舞剧。天游、安塞腰鼓、陕北秧歌,就是《兰花花》的灵魂之所在。在这些民族题材中我想谈谈《沙湾往事》。《沙湾往事》是一个典型的岭南题材,依托沙湾之地,诉说往事情怀。在广州的这个叫做沙湾的地方,讲一个老广熟悉的故事,表达一种中国人都有的爱国情怀。“舞蹈、音乐、诗、歌三种艺术是合一的”《沙湾往事》无论从编剧、编舞、舞台美术、音乐等多方面都尊重了艺术规律,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即带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又不失是一部可以走向全国的艺术作品。《沙湾往事》刚刚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也正是它的艺术性让它赢得了这个奖项。
中国舞剧在世界舞剧界相对比较年轻,正因如此它才拥有充足的活力和无限的可能,艺术品种的发展是由从事这门艺术的人而决定的,所以中国舞剧的未来之路完全取决于中国舞剧人自身的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开眼看世界,不忘乡土情,运用世界先进的技术,来演绎中国传统的艺术,才能走出更远更光明的道路,毕竟中国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汤姆生.诗歌源流.三联书店 ,1950(03);
〔2〕纪兰慰.社会转型期间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舞蹈,2000(4)。
作者简介:郑小阳(1969--),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现任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概述中国舞剧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