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园冶》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造园的著作,记载了园林的设计原则和规律。第三卷铺地篇所阐述的内容,从铺地材料、铺地纹样、铺装技艺三个方面,形成对园林铺装基本理念的初步勾勒,并对现代景观铺装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景观铺装设计的源头发掘,对古今铺装的组合方式、材料、形态构成、设计理念进行探索,引起古今景观设计的共鸣,揭开景观铺装的内在设计意义,实现其“景观铺装”和“铺装景观”双重功能。
关键词:《园冶》;设计理念;组织形式;铺装材料与纹样
1 “铺装景观”到“景观铺装”的蜕变过程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成为造园理论的核心审美情结,反映出我国造园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各式方圆,随宜铺砌”这是计成在古代《园冶》在对铺地的归纳,关键只在于一个“宜”字,宜乎实用与美观,宜乎行为环境,宜乎艺术层次以及宜乎文化内涵,这便是铺装中的精髓所在。在我国古代园林地面中,铺装形式主要是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利用极其原始的材料来进行铺装,结合运用环境中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景观铺装实例,对以后景观空间铺装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顶界面、侧界面以及底界面三部分而构成现代景观空间。底界面作为景观空间中不可忽略的部分,铺装作为底界面的重要景观焦点和空间秩序感的营造者,被称之为“第二层次轮廓线”。人们对铺装的要求从原来简单的“物质功能”也开始向“精神功能”发展,即“铺装景观”到“景观铺装”的转变,对它的艺术性与精神性的要求更加突出。作为平面***示,在空间中发挥着物质功能和环境艺术功能双重效果,实际功能方面即散步、交通、功能分区等。其独特的文化装饰性便是作为一种景观在改善环境空间的效用。
2 审视景观设计中铺装组织形式的艺术特性
“方胜、叠胜、步步胜者,古之长套也。今之人字、席纹、斗纹,量砖长短合宜可也。”计成认为,铺地的组合形式没有固定的套路,只要***案比例合适,就可以选用。在中国古代的园林中也可以发现,铺地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在《园治》中记载的有传统的人字式、席纹式、间方式和斗纹式以及六方式、四方间十字式、香草边式、波纹式等,这些组织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在地面营造中创造出有一定主题立意的景境。
2.1 地面铺装的艺术装饰性性组织形式
“物情所退,目奇心期”,“因借无由,触情但是”。《园冶》中强调“得天然之趣”的中国文艺美学的审美标准。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地面铺装因地制宜,根据园林修建场地中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的铺装材料,所完成的地面铺装自然、质朴、形式跳跃,加以材料本身的纹样,极具简洁大方的装饰性。简单的装饰行为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扮演着传递思想情感桥梁的角色,如在传统仪式的描绘,对万事如意的期盼以及市井生活的重现等。
当代景观铺装随着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的产生,装饰形式在材料和形式的结合上有特别的新意。纹样设计作为重现元素装饰风格,要求底纹简练、明朗、色彩和谐、更具现代感,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不矫揉造作的特点。园林铺装的形式美感是以坚持统一协调为原则,以协调稳定的构***为主,以一到两种铺装材料在空间为主体,合理布局构***的秩序,复杂的***形向一种简单的结构转变。同时,将***形样式与周围环境其他要素的结合,掺杂入地面的装饰之中。条纹、凹凸不平或透明材质板块进行铺装,使其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产生二维平面装饰难以代替的三维光影效果,形成艺术化与感染力融为一体的感受,将设计的理念深埋于环境空间之中。
2.2 组织形式中的交通导向功能
“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园冶》中通过地面装饰根据功能进行空间区分,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结合地理地貌,把景观空间整体以二维平面的形式划分出不同功能的空间。现代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空间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空间的导向性就变得更加重要。景观地面铺装类似与俯视的地***般,一个优秀的景观体系便是各个空间的协调、连接、支撑。所以,景观地面铺装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按照不同空间的实际功能,包括交通流线的指向、人流量的多少、铺装材料的质感等选择合适表达形式。通过适当的链接转折将景观空间中各个关键的景观小空间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人流、车流以及景观环境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
2.3 景观铺装中细部组织设计
景观铺装细部是指在营建铺装整体中加以局部处理的联结部位以及一物的端头、末梢等,在这些功能各异、结构以及材料上差别甚大、形态不同的联结节点上或边缘处,弥补其冲突和缺失,使其整体景观空间变得协调、完美及丰富。细部具体是指护栏、链接、划分、构造等实用功能的区域,或者具有规定尺寸的具体衍生功能,能体现形式感、历史脉络的情感化功能。同时,景观空间的设计仍以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为主体,从满足最初级的需求,逐渐开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是实用功能性追求的最高标准。现代无障碍设计便是细部设计功能性的最明显体现,从细节的部分来体现人性至上的关怀。尤其在园路、坡道、台阶等这些细部景观铺装中的无障碍设计,要求考虑细致入微,如盲道表面上凹凸形式的变化在引导人前进或拐弯。
3 感受景观铺装中材料的艺术魔力
3.1 “就地取材”的铺装设计文化
“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这便是《园冶》中提倡铺就地取材的观念,选用本地材料,不仅在材料运输的成本上节省,也有唤起本地人对生活的共鸣。园林铺装设计利用空间内独特的自然地理状况,将该地区社会发展状况、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融入其中,成为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文化最初的积淀。王澍的宁波博物馆就是最好的例子,整个景观空间都采用破旧的瓦片,加以竹子材质,良好地保留了江南的传统文化,使当地人在该空间中感同身受。欧洲的建筑材料以石头为主,石材铺装在最初防止下雨时形成泥泞的道路,不方便行走,随着铺装的石块经历了千百年南来北往的接踵磨砺后,光滑的地面上出现了高低不同的起伏,如同一件历经沧桑的艺术作品,写满了这个古老城市的故事,成百上千的石块,如同一幕幕记录电影的脚本,可见就地取材体现这地域特征,也是对自然资源的变相保护。
3.2 “小材大用”的材料使用技巧
适度地摄取自然资源并合理利用是计成在300多年前所提出的节俭用材理念的中心思想,用价格低廉的铺装材料,发挥其可利用的最大价值。“对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的乱石路,以及“大小间砌者为佳”鹅子路就是古代铺装的典型代表。造园遵循节约与高效原则,也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经济法则。现代碎料铺装一般是指运用碎石、瓦片、卵石等材料混合拼砌而成来进行地面铺装,不仅经济美观,在功能上也肩负着空间排水、散热的功效。例如,砾石路可将热量与水分快速吸收,从而空间中减缓了积水不通的问题;卵石道排水沟可以将雨水渗入地下,从而来补充地下水,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
4 探索景观空间中铺装的设计理念
4.1 以人为本指导下的铺装设计
中国造园艺术将追求天人合一精神境界为理念。计成在《园冶》中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路,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人会很本能地将自己与周围环境联系,场所感便是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空间营造的服务对象仍然是空间的使用者,空间中人对环境变化和行为模式是很敏感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了解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在铺装设计上具有决定作用。人走在铺装之上,脚底传给大脑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整个空间氛围的评价。同时,铺装的尺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使空间尺度适宜生活。例如,石块路中间的空隙应符合一个人跨越的宽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从自然角度,铺装首先要对地形充分调查研究,对绿化区、水流区相结合,从而增加铺地路线的场所感,营造出亲切自然的氛围。“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便是如此景象。
4.2 遵循历史遗迹探索铺装文化
古典园林铺地***案多样的形式包含着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径缘三益,业拟千秋”便是象征的手法,用瓦条和鹅卵石铺出盘长***形,象征着美好生活回环贯彻、没有止境,永不消失。古建筑中,下水道是铜钱的形状,意味着流水不流财,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景观环境中,设计具有历史含义的场所从某个程度上讲也是为个性空间奠定了基础。传统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行为方式等,恰恰是人们隐藏在心中的、未被发掘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价值观。当代景观设计文脉便是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表达传统,运用历史符号来表现城市历史延续的隐喻手法成了主要的设计技巧。
4.3 “寓情于景”空间的视觉效果
“寓情于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所强调的。意境的营造是将感情、理念融于客观生活之中,从而引发欣赏者与设计者之间共同的情愫与理念的桥梁。利用地面铺装便可以烘托环境氛围,行走在铺装这件艺术品之上,感受到整个空间的诗情画意。铺装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是人们行走活动的需要,甚至是造景创情的装饰方式。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将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景观空间也依旧如此。忙碌的生活压力更需要给现代人一个舒适的氛围,将自己生活融入景观空间之中,将人们平凡而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赋予了地面结构与形态上真实的性情。
5 结语
《园冶》作为古代第一部造园的古籍,造园理论仍不落俗套,古典园林铺地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园冶》其所揭示园林铺装概念与现代景观空间仍是血浓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水的关系。“就地取材”“小材大用”“以人为本”这些理念都适用于现今提倡生态化设计的时代,“寓情于景”“对历史遗迹的探索”都是对文化的延续。将二维平面***形创造出三维甚者思维的精神空间,《园冶》对现代景观空间铺装有着循古创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植.园冶注释(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95,197-199,205.
[2] 张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7,135.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8.
作者简介:郭雅慧(1991―),女,山西太原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园林空间的平面组织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园冶》的铺装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