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4日,江西省首届“十大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揭晓:李招桂,一个身居穷乡僻壤、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妇,竞以112岁的高龄摘取了“寿中之王”桂冠!
遥想新中国成立前,江西省的疾病年死亡率高达30%,人均寿命仅35岁,而李招挂的同龄人中有多少生龙活虎的伟男壮汉、养尊处优的美女健妇,何以只有她能够历经百年沧桑而不倒、笑看三朝兴替而独存,尽享龟鹤遐龄、上寿天年?
追本溯源。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但似乎又很不简单。
1897年10月3日,李招桂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结婚后生育了一男一女,但因丈夫参加***牺牲而被迫改嫁,又生育了六个孩子。好不容易熬到兴国***那年,后夫撒手西去,已经52岁的她从此一直守寡,含辛茹苦养育着一大家子人。
李招桂所在的杰村乡古镜村地处偏僻山区,境内山高谷深,道险路危,水冷地瘦,村穷民贫。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生存背景下,促使她自觉地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快好动的习惯。直到晚年,她放着清福不享,照样不肯闲着,农忙时摘花生、剥豆子、晒稻谷,平时照看孩子、洗浆缝补、打扫卫生。“人动则健,水流则鲜。”李招桂长期坚持体力劳动,为她实现健康长寿打下了坚实的体质基础,百岁高龄还身手敏捷,步履稳健,嗓门洪亮,中气十足,除了右眼视力和耳朵听力有所下降之外,身体状况不减当年。
应该承认,在广大农村地区,像李招桂这样终日勤动、一生劳碌的村夫农妇比比皆是,但未必都能人寿年丰,恰恰相反,大多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原来,古镜村虽穷,但空气清新、水质甘美,没有受到过污染,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好。而且早在大集体时代,李招桂的小儿子就被照顾进了村里的碾米厂工作,她本人每月还领有***遗属补贴,生活条件比一般村民优越得多,为她实现健康长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李招桂也许并不懂科学的养生理念,但她从小饱尝饥饿折磨之苦,自然懂得柴米油盐的珍贵,饮食崇尚清淡、有节制。她一般不吃干饭、晚饭,一日二餐以稀饭、排骨汤为主,每天还要喝点家酿米酒,但用量都不大。爱吃植物茶油、新鲜果蔬等绿色食品,忌吃牛肉、狗肉、肥猪肉、油炸、辛辣、甜品等腥膻、油腻、刺激性、含糖量高的食物,从不饫甘餍肥、死吃死撑。她几乎没有患过大病住过医院,偶有伤风感冒、身体不适,也很少服药、打针,顶多采用传统的刮痧疗法,或用、薄荷、橘子皮等原料泡茶水一喝了事。
李招桂不讲究吃喝排场,但特别注重清洁卫生,她备有一套专用的餐具,饭前饭后都要亲自用热水、洗洁净反复冲刷、消毒,不让后辈沾手;她使用过的衣物、被褥、枕巾、毛巾和手帕等物品,也经常要用热水、洗衣粉浸泡、清洗,勤晒太阳,保持***、洁净。她住的泥坯土瓦房虽然外观破旧,但室内摆设拾掇得井然有序、纤尘不染,没有一丝陈腐气息。此外,她的起居作息也很有规律,坚持晚上六七点就寝,清晨五六点起床,绝不熬夜嗜睡。
“寿必用道,所以尽命。”李招桂一生遭遇数度丧夫失子,早已看破敝屣荣华,参透浮云生死,常存积善成德之念,素怀宽厚仁慈之心。她两次结婚,一脉传下60多个后代,如今大儿子都成了耄耋老翁,长孙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她对他们一视同仁,无不疼爱有加,从不打骂、苛求指责,儿孙绕膝,其乐也融融。她跟村邻乡亲也是一团和气,相处甚欢,从未发生过冲突纷争。
持之以恒的劳动锻炼、幽静简洁的居住环境、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循规蹈矩的生活习惯、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相互作用,最终凝聚成一股旺盛的生命原动力,推动着李招桂从容走出过去、坦然走近现在、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生生世世,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