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关怀范文精选

精神关怀篇1

给学生更多的“精神关怀”就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灵充实,关怀他们的人格完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关心学生的德、智、美、心和谐发展,即良好品质的养成,智慧潜能的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一致,即将认知发展,情感陶冶,意志锻炼和行为习惯培养统一起来,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情意行合一的教育。

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育人须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作为“精神关怀者”,他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班主任以精神关怀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

班主任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班主任自身的情感人格,是影响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虽然一般的科任教师也要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给学生精神关怀最多的应当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更多地参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参与他们精神世界的建构。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精神关怀者”的班主任,要从对学生的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情感、情绪,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协调发展。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某。他上课总是说话,经常做小动作,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我就经常批评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多次批评他,希望他能够知错改错,知耻而后勇。开始时,他还听一听,后来就开始公开顶撞,我就更严厉地批评他。有一次,他和班内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先动手和那个同学打起来,并且他有几个“同伙”帮着拉偏架。我终于抓住了“整治”他的机会,要杀一儆百,就让他停课,回家反省。这次收到了一点效果。他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托人来说情,他也带来一份检查,我看他有点真心改过的意思,也就原谅了他,让他进班学习。可是好景不长。在学业水平考试前复习时,我发现他做题非常认真,我心想,王某变了,谁知走到他的座位上一看,原来,他匆匆忙忙在写生物作业。我让他把生物作业放下,赶紧复习语文,他就拿出语文资料看起来。等我再次走到他的座位前时,他又在做生物作业,我生气了,就动手把他的生物作业收起合上放到他的课桌的前边,这时,他却突然发脾气,抓起生物作业,“啪”地一声,投进课桌斗里去了。我很是尴尬,一时性起,推了他一把,责问他想干什么。他立即大声喊叫,离开座位,责问我凭什么打他。我更来气了,刚想拉他出教室(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复习),他那几个“同伙”立即围过来,我一看这架势,质问他们几个人想干什么,并责令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那几个学生还算听话,都回座位上去了。自然地,这次依然是停课反省,并放出话来,决心开除他。

课堂上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始料不及,竟然还有人做王某的帮手,不由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前我对他的批评教育有点简单了,只是批评,写检查,缺少了解和沟通,接班时间不长,我还真不了解王某这个学生,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通过参加班主任培训,提高了我对问题生的认识,借着这个机会,我得好好研究研究他。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近成年,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但依然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特殊群体。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孩子的发达。”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每一个孩子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整天要和这些与成人不同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为了获得他们的信任并被他们所接纳,我们要学会从了解学生入手,进而理解他们,与他们对话、沟通和交流,和他们分享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这不,第二天,他姨夫打来电话,说想见见我,我同意见面。王某的姨夫告诉我,王某家里有个七十多岁的爷爷,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在外打工,已经多年没有回家。其间,王某的母亲从外省打来电话,向我道歉,并告诉我,她欠孩子太多了,她在王某五岁时就外出打工了,很少回到让她伤心的家,请我原谅她孩子一次。原来,家里的变故,家庭的不完整,造就了王某乖张的性格,他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他更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我对他太不了解了,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缺少对他的精神关怀。

王某进我的办公室后,先是深深一鞠躬,满脸诚恳,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那样对您,我那几天心情很烦躁,不由自主对您发火了,都是我不对,请您原谅我这一次吧。”看来,这几天,王某的大姨和姨夫没少做工作。我觉得,王某像是变了一个人。多听话的孩子,多有礼貌的青年,多懂事的学生。我也别绷着脸了,就说:“老师也有不对的地方,简单,粗暴。老师原谅你,也向你道歉。你以后要发奋努力,通过读书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家庭状况。你还有年老的爷爷和生病的父亲等你去赡养,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呀,孩子。”话未说完,王某流泪了,王某的姨夫也在抹眼泪,我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抓住这个机会,我多次找王某聊天,说家事,谈理想,论人生。此后,我欣喜地看到,王某变了,听课认真了,作业认真了,脸上还经常挂着微笑。当然了,会不会反复呢,会不会是三天热度呢,这要等时间来验证了。

人之初,性本善。爱好学习的学生是相似的,有问题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同。通过这次事件,我认识到,要想教育好问题生,必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必须让他从内心接受你,要给他更多的精神关怀,同时还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

教育实践表明,班主任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班主任自身的情感人格,是影响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班主任角色的特殊性。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或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在学生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发展是根本,因此,在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中,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核心内容。所有的教师都应当关心学生的精神发展,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但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并在与学生的相互关怀中共同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级或学生的精神、性格,是班主任教育思想和形象的折射,就班主任自身而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真诚地关怀学生,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学习,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

精神关怀篇2

【关键词】教育教师精神关怀

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如果你想流传千秋万世,就种植观念。"观念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所以我们想要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自然更应该具备"做学生精神的关怀者"这样的一种理想和信念。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在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找到答案,"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关怀的过程。"确实,教育是关注人的灵魂的一项事业。在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关怀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精神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树立"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的工作理念,把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要从了解学生出发

"精神关怀"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名词,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宽容、赏识、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情况。

首先,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可通过学生档案和平时接触中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家庭概况,比如: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健康状况;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积累等情况,以便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要懂得透过平时的学习生活来观察学生。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曾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3700名学生作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据此撰写了大量著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揭示了许多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通过长期不懈地综合考察,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了解我们的学生,正确评价其道德品行。

二、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真诚的师爱为源泉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说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盎然,开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教师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浓浓的师爱,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学习热情。正如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我们所要教育的学生,爱应该是精神关怀的源泉。这样的师爱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殊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职业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师爱,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教师对学生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

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犹如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位教师好似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小家庭,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重视程度不一,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保证师爱的有效性,就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公平、不失偏颇地爱每个学生。既不能无原则的造就和放任自流,也不能对学生护短。同时,这个大家长更不能依据成绩高低让"好学生"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因为这样的做法容易加剧学生两极分化:好学生因此而骄傲自满,后进生则极易失落、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后患无穷。因此教师选择适当的方式激励每个同学健康发展。

三、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信任为沟通的桥梁

理解学生,需要我们能够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需要我们学会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我们,渐渐地缩小与我们之间心理距离。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精神的关怀,许多留守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中会遇到比其他孩子多得多的困难,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欠理想,常受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给予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流,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同时要积极帮助他们营造团结互助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尊重和温暖,从而使他们完全融入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树立起生活、学习的自信心。

四、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以身作则"为催化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校,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我们的作风、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乃至一举一动对于学生来说都可能是一种无声的引导。它犹如一粒种子,一旦撒播在学生的心田,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教师品质低下、行为不端,不但无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嘲笑。因此我们大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懂得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作表率的道理,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让自己的言行成为教育的无形催化剂,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精神关怀篇3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科学性 艺术性 精神关怀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笔者在职校工作已有16个年头,担任班主任也已有12个年头了。这么多年下来,回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虽说所做的工作比较细碎,但正是这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学生变化的十字路口。职校的学生难教、难管,这就要求我们中职班主任一定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学习和成长。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职校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给予精神关怀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班主任应该在开学第一天,向全班同学灌输集体思想,让每位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是班级的主人,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 “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使班级中每个同学都努力为班级争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中职班主任,只要成为了学生们所敬仰的老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这就像是年轻人谈对象一样,如果喜欢对方,肯定会心甘情愿为对方做一切事情,不会说半个“不”字,而且会完成得非常漂亮。笔者在职校多年,也渐渐摸索出这么一条规律――学生喜欢那些能够关心他们,平易近人,公正公平,有亲和力,而且有幽默感的老师,对有些整天在学生面前把脸拉下来,并时时刻刻都很严肃的老师,学生不一定喜欢。

三、用合适的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学生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思想上叛逆,而且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他们,那他们就会像是一群野马,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为此,笔者会在新班级刚开始时,制定出一系列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比如说:12级计算机班在开学初,笔者就针对班级750元助学金制度(每个班级只有63%的同学可以享受)明文规定了一些制度:德育积分在前十名的同学确保一定享受;跟上学期相比较,若德育积分进步明显(进步了五名以上)确保享受;班级中低保/残疾等家庭困难的同学若一学期中没有重大违纪发生也确保享受;处分过的同学一律不享受。正是由于制定了这一系列的制度,优秀学生就在各方面比上学期更进步了,因为他们要确保前十名,中等偏下的学生也有机会了。当笔者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制定出这些制度之后,各任课老师都反映说班级比上学期更优秀了,学生也更自觉了。

四、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对我们计算机专业这种男生占大多数的班级来说,调皮学生就更多了。班主任应多与他们交心、谈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乎他,老师尊重他,老师也关心他。由于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受到老师的冷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因为他们表现不好,所以到了职业学校,就形成了很强的自卑感,很怕别人瞧不起,但自尊心极强。有时甚至仅是老师在上课时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就会跳起来,像一头发怒的小牛。有一次上数学课,有一位同学将手机拿出来玩,被数学老师看到,于是老师就批评他,并让该同学将手机交到讲台上,可这位同学不肯拿上去,后来老师也生气了,就走到他边上,硬生生地想将手机拿去,于是这位同学也就跳起来了,开始顶嘴并动起手来了。事后,笔者找了该同学,跟他好好沟通了,也让他自己换位思考当时的行为是否有点过分。在笔者的耐心疏导之下,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后来他诚心诚意地向数学老师道歉了,并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还要求老师将他的位置换到第一排。

中职学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很多,情况也很复杂。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很辛苦,但只要抓早抓实,在精神方面真正关怀他们,有着春风化雨般的爱心,肯定就能滋润每一棵幼苗,使之长成参天大树,也能为社会尽一个人民教师的微薄之力。

精神关怀篇4

一、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学生只有喜欢班主任,就会接受班主任的教诲,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并且愿意听班主任的课。怎样才能让班主任的魅力发挥磁石般的效应呢?首先,班主任要魅在语言,语言是所有教师传输信息的纽带,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所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一句机智幽默的语言,有时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远比冷冰冰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进取心与荣誉感。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格外舒畅、亲近,可谓声声入耳。其次,魅在仪态,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承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入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像……。”所以,仪表、眼神、动作等仪态,虽然无声,作用却非常神奇,鼓励和赞美的眼神,提醒或刻意制止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大方自然而又亲切的动作,都会胜过苦口婆心的批评或劝说;再次,班主任要魅在人格。教师良好的形象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成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一切。

二、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

朝气蓬勃、学趣盎然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竭力奋斗的目标。怎样才能搞好班集体的团结、增强班集体的朝气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强调学生学习之余,引领学生多参加学校或班集体举行的各项活动。如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书法绘画比赛等,哪怕是一次对教室的彻底清扫,学生全员参与,经历了积极的准备和勇敢的面对之后,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形成和谐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佳机会。

三、用闪光点来激励学生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有人认为:“但凡后进生不求上进,没有优点。”这话极不科学。谁说后进生没有优点?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鼓励后进生上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有体验了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他们必将成为班集体的佼佼者。

班主任只要能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局面。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开拓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可充实和丰富人生生活的价值,“后进生”将会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朝着优秀和良好的方向前进。

精神关怀篇5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养老社会保障 社区

一、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以上就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

现在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大致有70个,和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较大。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03%,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到2020年要比现在纯增1个亿,将达到2.48亿。

与巨大数量同样重要的是老龄人口的质量变化。与祖辈相比,今天的老年人平均年龄要大得多,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1300万,而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还有,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大批人才逐渐进入到老龄队伍、他们的人数占老年人的比例将日益扩大。未来的老年人将会更健康,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并有更多的收入。因此,在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地区分布等方面,老龄人口呈现更加丰富的多样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982年的时候是5%,到1999年就达到了10%。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正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000到10000多美元,而我们国家19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才800多美元。即使到现在,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我们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不仅有供养、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而且还产生了心理、文化、教育、交往、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显著,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镇,农村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是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下降等,也给当代农村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结构老化。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因此,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更大,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占了很大比例,许多老年人既缺乏经济积累,又缺少知识储备。这使得我国老年人总体上缺乏依靠自身力量安度晚年的条件。

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解决老龄化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新世纪中国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就是:***府、企业界和家庭如何应对人数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要、偏好和生活方式。这个问题要靠社会化的途径来应对,其中***府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来确保所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本物质保障,调动老人及其家庭和社会一切力量来应对我国老龄社会的挑战。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除了依靠社会保障、经济资助、生活照料以外,还需要精神安慰,来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对此,不仅儿女及亲属要给于老人亲情,也需要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

二、老年人精神健康现状及分析

健康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状态,健康包括了所有组成健康生活的交往活动和享受的能力,例如学习、享受快乐、欣赏新的经历的能力以及诸如交通、就餐等必要的个人自理的能力。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5%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老人有明显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老人有一定的精神***症状,0.75%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另据有关报道,中国现在有6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确诊的病人还在增加。老年痴呆症的流行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西方国家的事,现在中国患这种病的人数在迅速增加。

老年人离退休以后,从具有活力的社会劳动者、建设者变为赋闲者。他们中有的对地位和权利的失落还不适应,有的对某些社会行为失范产生了困惑和焦虑,还有的因为生活环境迅速变化产生怀旧心理和回归情绪,更有因为日常生活的孤单甚至因为空巢家庭产生孤独感、空虚感。这种改变让老年人心里难以适应,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心态,新的矛盾。由于他们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在心理和行为上更多地表现出忧郁、消沉,常常会有人生苦短的凄凉感觉。而且,他们经常对医疗、待遇有意见,抱怨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家庭中的代际矛盾等。因此,帮助他们学会利用闲暇时间摆脱孤独、忧郁并健康地生活,促使他们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并感到生活有意义,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并与各种年龄的人和睦相处,是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孤独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有专家分析,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首先会带来情绪上的改变,表现出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

老人孤独引发的心理症状还会引发身体疾病,产生躯体障碍。老年人心情不好,心里的压抑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到身体某个部位,表现为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气短、关节痛、便秘等。

有的空巢老人常年思念子孙,独居陋室,很少与人交流沟通,身体健康江河日下;身边缺少人照料,有的老人甚至猝死家中数日后才被发现。

三、养老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老年人往往有颐养天年、修心养生、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临终关怀的强烈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的有效供给则严重短缺。

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服务是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说,北京市的养老服务条件在我国处于领先的位置。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但希望社区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如社区办老年

饭桌、送餐、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此外,很多人还希望能享受“日间照料中心”即托老所的服务。事实上,这两种方式都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来完成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社区养老”。但现在的社区养老服务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事业还远远满足不了养老的需要,现有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与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还有距离,服务项目和内容也不够齐全。许多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没有建立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现有的养老机构中专业护理服务人员的数量严重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专业护理人员的正规培训机构严重不足。

同样,在具有领先水平的上海,有***府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等模式,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2004年,上海养老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的1.6%,比2003年增加0.1个百分点,而同期老年人口增长率为0.3%,养老床位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二是养老机构结构不平衡。郊区养老机构由于交通和医疗不便,虽然收费低,但老年人入住率不高,市中心不少养老机构条件并不好,却受到周边老人的欢迎,但又因为收费高制约了老年人的选择。三是居家养老质量无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人员较少,素质不够高,队伍不稳定;许多服务项目不健全,在为老人提供用餐、护理、就医等服务方面与老年人要求差距较大。

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如此,其它城市就可想而知了,城市郊区和广大农村、老少边穷地区更是不容乐观。与城市相比,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因为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赡养服务人口的下降使农村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难题,因此完善农村养老机构将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完善和健全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健康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口老龄化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紧迫的实际意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是老年人最现实、最强烈的需求。尊老、养老、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家庭内,子女等晚辈以报恩之心尊重、爱护、善待老人,承担对老人的抚养与照料;而老人则以慈爱的心态关怀、爱护子孙后代。这样就能形成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和乐美满的家庭越多,整个社会的安宁祥和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和***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涉及到千家万户。这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安康,有利于家庭和睦,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能够吃饱穿暖,而且希望能够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完善提高,老年人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而这些需求的满足,离不开老年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老年服务业为其创造条件。发展老年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的质量,增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有的老人的丰富学识有待进一步挖掘。鼓励老年人与年青人接触和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的延承,又有利于吸取老一辈的精神财富,也有利于愉悦老人的精神。我们要尊重和学习老年人在长期劳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据报道,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员工创造的价值,要比一个青年人多3倍。老员工有经验,有的还拥有专利,理解能力极强,工作刻苦认真,不大计较薪金待遇。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我国现有离退休科技人员500多万人,其中,年龄在70岁以下的约占70%,具有中高级职称、身体健康、有能力继续发挥作用的约占70%。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发展、老年人知识技能的平均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需求范围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老年产业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而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老年服务业自身得到发展,那么也就增加了相关商品的种类,扩展了服务的领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增加了社会的财富,扩大了就业的渠道,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老年服务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和连锁效应,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建议

我国老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具有新困难和新机遇的前沿问题。老龄化的规模以及它在未来几十年会出现的多样性将会挑战国家的现行***策和现存机构的工作。***策的视野要跳出“老而穷”或“老而残”的局限,来面对多样性的挑战。

1、倡导中国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风气逐渐成为社会的崇尚。鼓励家庭敬老爱老,发挥家庭资源直接、便利、可靠的养老功能;同时广泛发动全社会青年多与父母沟通、交谈聊天,孝敬长辈,关心老人的精神健康。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做尊老爱老的带头人,车上为老人让座,行走让老人先行,在传统节日里,教育青少年尊老、爱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2、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完善***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投入机制。对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区别对待,给予***策扶持;发行养老保障债券,增加福利收益中用于养老事业的比例等。对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的老人,根据本地区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完善老年人的救灾救济和紧急救助机制。

3、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依靠社会的力量向家庭提供直接的帮助,使老年人在家也能得到全方位照顾,充分享受社会及儿女亲情的温暖。建立健全社区的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化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建立高龄、空巢老人的数据库,尽可能地为他们安装应急呼救等便民装置。建立定期对高龄、空巢老人进行走访和关心的制度。社区建立老年人心理医疗体系,依托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组织专业人员为老人做心理咨询等。社区要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及继续教育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吃饭、锻炼、沟通、学习和聚会的场所,使老年人掌握消闲知识和技能,使其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和延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开办老龄人学校和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4、鼓励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生活的幸福程度。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能够吃饱穿暖,而且希望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完善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老年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老年服务业为其创造条件。

5、鼓励在每个社区都建立老年人协会,以满足老年人的归属和精神需求。***府要从物力和***策上支持老年人协会,赋予这个组织合法性和一定的权威性。

6、要科学有效地让各种积极、“正规”力量进入社区,让老年人与外界交流渠道多样化。发动社会工作组织、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看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把所有的老人都热情地融入火热的社会环境之中。

精神关怀篇6

关键词:精神“养老”;关爱;老年人

中***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11-0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谓“精神上的慰藉”讲的就是精神“养老”问题。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有离退休人员1.35万人,60岁以上占76.8%,与儿女分开生活的占80%以上,其中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有700多人。他们经济上具有自我养老能力,物质方面要求不高,但精神方面的需求却是普遍和强烈的。精神“养老”就是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其实质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亲情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期待的需求等。解决好精神“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社区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要认识到,精神“养老”不仅是家庭范围内的事情,还应扩展到邻里、社区甚至整个社会,这也是离退休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理解老年心态,宽容老人弱点

首先,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老年人退休带来了失落感,子女***或老年丧偶产生了孤独感,身体状况变差带来了忧郁感,这使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老年人的这些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培养健康心理。其次,要尊重老年人的历史贡献。老年人为儿女、为企业、为社会付出了青春,贡献了最好的年华,许多人是巴陵石化公司建厂四十三年来的老功臣、老专家、老同志。因为新老交替,老年人退出了事业的舞台,进入晚年生活,这是自然规律。尽管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业绩成就各有大小,只要他们有道德、有爱心、守法纪,其人格理应受到晚辈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再次,要重视老年人的价值。“家有老,是个宝。”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利人重于利己”,有充裕的时间,心甘情愿为儿女、为社会奉献“余热”,是社区文明创建、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最后,要宽容老年人的弱点。时代变迁,他们盛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变,容易与年轻人产生“代沟”;他们体力、精力、记忆力明显衰退,喜欢怀旧,不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有的老年人以“家长”自居,“倚老卖老”,过多要求子女或他人服从自己的意愿与要求,而难以体谅儿女或他人的难处与苦衷。另外,老年人的生活理念、消费习惯也与晚辈们不同,比如喜欢吃稀软的食物,看传统的影视剧,身处清静的环境,过节俭的日子等等。老年人的弱点和特殊的生活习惯,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要多予谅解。当我们与离退休人员发生“代际”矛盾或观念冲突时,要注意忍让和克制,不能“针尖对麦芒”,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付出时间陪伴,关爱注重细节

精神“养老”涉及到时间上的付出。老年人时间相对充裕,需要打发漫长的退休时光。而儿女们因为身处竞争社会,忙于工作和应酬,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面对众多的服务对象,事务繁杂,时间比较紧张。没多少时间陪老人,就成为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尽量多与老人零距离接触。如巴陵石化岳化社区离退休办公室建立了对口联系人制度,“以晚辈之情,尽儿女之心”,提供“亲情”服务,下发联系卡,5名干部向平均年龄83岁的66名离休老干部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或面谈,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家访。老人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要求,必须认真听取,全面了解,首问负责,尽快答复,不得敷衍了事。离退休管理服务人员要经常提醒老人的儿女,给衣食不愁的父母多一些时间远比多给金钱重要,要挤时间“常回家看看”,赠送老人以精神的食粮。关爱一方面是社会或组织给予的,老年人对单位或组织依恋感、归属感特别强。巴陵石化岳化社区建立了离退休***支部和居民自治组织,3 535名离退休***员编入76个支部,其他老同志都编入所在社区苑片、楼栋,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扶贫帮困等社区公益活动。每年的“老人节”系列活动更是离退休人员的欢快节日。除了各种文体项目,还评选、表彰“老有所为”先进、“安全文明标兵”、“金婚老人”等,社区离休干部每年、退休人员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关爱另一方面是亲人给予的。儿孙们心里要常惦记年迈长辈的健康忧乐。分居两地的,要经常有书信、电话或视频问候,老人听听电话传来的声音、看看视频影像也会浑身舒坦;逢年过节,要抽出时间探亲。老少同堂,儿孙绕膝,欢声笑语,老年人会感到无比欣慰。离父母家不远的儿女,要经常回到父母身边,主动帮助老人干些家务活,避免老人力所不能及,劳累过度,跌倒摔伤。在老龄化的今天,关爱老年人可以反映出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年轻一代的道德水准。***府部门、社区和驻地单位都要大力倡导敬老爱老的文明风气,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大病医疗、扶贫救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供各种便利的、优质的服务,认真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关心老年人的“黄昏恋”。爱能溶解千般愁,子女孝顺取代不了伴侣慰藉。有知心伴侣嘘寒问暖,相依相扶,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前提。即使老人们的再婚家庭有矛盾,必要时社区也要介入,规劝儿女们为老人幸福着想,转变观念,抛弃私念,鼓励和支持老人再婚,妥善处理好重建家庭的关系。

三、鼓励晚辈自立,欣慰儿孙“成龙”

儿孙往往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自己再好不算好,儿孙幸福才算好”。他们倾注心血、竭尽全力抚育儿女。老人终其一生的美好心愿就是期待儿女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我们要懂得老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有的老人因为子女就学、就业、就医、婚姻等问题向社区求助,社区要尽力为老人解除后顾之忧。要奉劝子女们,老人给予的教诲和忠告要认真听取,严格的要求和鞭策要正确理解,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勤奋,“打拼”自己的精彩人生。子女的学业、事业、婚姻美满是对老人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精神上最大的宽慰。反过来,社区内有些成年的儿女学习不思进取,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婚姻视同儿戏,经济上“伸手”,物质上“拿来”,变成令人耻笑的“啃老族”。有的儿女“有钱是爹娘,无钱冷如霜”,长期无休止地“搜刮”老人,甚至把父母的“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养老金据为己有,不仅加重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更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许多老人亲情难舍,对此只能长吁短叹,无奈接受,成为难以治愈的心病。针对这种情况,巴陵石化岳化社区采取评比“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典型示范、在社区搭建就业平台、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形式,为老人们排忧解难。同时鼓励儿女们自立自强,让老人有一个安心、轻松的幸福晚年。

四、激发生命潜能,展示“夕阳”价值

精神关怀篇7

一、精神关怀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精神传递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用精神关怀来充盈我们的教育,用精神关怀来培养学生的关怀精神。只关注学生勤奋学习和获取知识,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和人生幸福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同样,只关注学生学习,不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教育是一个“动心”和让人“心动”的过程,而“动心”和“心动”的过程是通过精神传递来完成的。所以说,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精神关怀,这不仅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更是一个教育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者的责任问题。一名教师只有真正去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关心学生,才会使教育呈现人性美、张扬人性美。

从教育的评价导向来看,追求的是看得见的数值,中学教育的终极考核也是高考分数,这是有违教育规律的。所谓好的做法也只是为了提高考试的分数,急功近利,不尊重个体的鲜活生命,加剧了精神滑坡。评价的尺度单一而苛刻不尽合理。为了应付各种指标及考核,学校教育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在时间上拼精力消耗,学生睡眠得不到满足,身体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在训练上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减不下来,导致心理压力大;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简单粗暴,不把学生太当人看,体罚和变相体罚时有发生;在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单一死板,缺乏多元的评价机制,优秀人才难以现世。这些现象都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教育越来越把活泼可爱的学生作为一种预期的产品来对待,很少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们自我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尤为可悲的是目下一些所谓成功人士竟有歪论: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也成功了吗?不也活得很好吗?还大肆强调:人生必经磨难方能成才。古人也有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我们的教育就在于教育学生吃苦,不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大家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家庭教育不当或问题学生的增多,尤其是留守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在问题学生中留守生占了很大比例。像我校,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的占近50%,个别班级超过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学生基本上寄居在亲戚家或由祖辈监督教育。父母所给予的是充足的生活费,而精神关怀教育严重缺乏。精神关怀,应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二、精神关怀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身体发育和精神发育的过程。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充满精神关怀的环境。学生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心理偏差需要精神关怀来发现、分析、矫正;学生的心理创伤需要精神关怀来抚平。目前,就家庭教育来讲,存在着过分重视物质关怀、对孩子学业期待过高和对学校教育过分依赖等现象;就社会教育而言,则存在着成人追求多元化、成人社会教育意识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负面影响,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精神关怀需求更为突出。从学生现状来看,更需要给学生精神关怀。

《厦门商报》报道:近日对上海的中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学生普遍感到“不快乐”,近九成中学生“感到郁闷”,仅有10%的中学生表示平时不太“生闷气”,57%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太大,主要表现在“考试压力大、感觉很累”、“补课太多、没有双休日”、“成绩提不高”,另外“父母唠叨太多”、“睡眠时间少”、“没有时间玩”、“学校生活太枯燥”、“对社会上问题看不惯”等都成为“郁闷”的理由。如今,“郁闷”已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禅。中学生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体会不到快乐?他们为何依然感到郁闷?

正是由于缺乏精神关怀,学生的暴力倾向和心理问题日渐突显。砍人事件时有发生,搞得社会动荡难安。学生心态出现较大偏差,背离社会正常轨道。

近期《扬子晚报》和网络上有关全国中小学生近视防治抽样结果显示:小学生近视率为26.96%,初中生为53.64%,高中生则超过72%,发病率世界排名已从1998 年的第4 位上升到第2 位;关于身高也不容乐观:世界排名第一的荷兰为182.5厘米,我国排第32 位,仅有169.7 厘米,不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连荷兰女性的平均身高都没有达到。这反映出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的,不以民族的前途命运为终极目标。值得有识之士深思!

更为严重的是,社会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排名居于前列。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难以让人搞清楚。来自教育的精神关怀有多少?当今学生现状不容乐观:厌学、空虚、烦恼、焦虑、不适应、孤独、逆反、人格和道德缺失、自我中心、陋习恶习不断、身体状况日下。幸福感从何谈起?!

从中国社会大气候和时代走向来看,我们需要对学生精神关怀。如今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精神危机:功利化、人心浮躁、缺少精神关怀。中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国人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中学生需要精神的教育。精神关怀,是修补裂痕的粘合剂;精神关怀,是减少摩擦的润滑油;精神关怀,是翱翔万里的加油机;精神关怀,是驱散黑暗的照明灯……正是有了教师对学生情意浓浓的关爱,教育才有了活力、动力和张力。我们真诚地希望,精神关怀不再是学生的奢望与空想,而是所有教师发自内心的表白与行动。

三、精神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培养持续、和谐发展的学生是我们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实施精神关怀是推进和谐班集体、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精神关怀可以促进中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学校通过对性格缺陷学生、青春迷惘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学校通过对学业滞后学生、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引导,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

精神关怀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目前对精神关怀教育问题的研究,一般都处在理论层面上,而针对中学生的实践研究还很少。如果教师能对精神关怀教育进行研究,这将对教师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通过建精神关怀成长档案和实践探索过程,可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精神关怀有助于推动学校扎实开展整体德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素质。

精神关怀篇8

一、历史教学呼唤精神关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心理、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

1.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精神关怀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把学生当作学生,而且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精神关怀教育就是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联系在一起,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教育不只是使学生获得生存技能,而且要提升学生的需求层次,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现代教育精神培养现代人才。

2.精神关怀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教育只关注学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情感领域的目标,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由此可见精神关怀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由单一的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等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精神也得以发展。

3.精神关怀是历史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师自身没有关怀精神,则无法承担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教育。教师的工作是专业化的工作,教师要发展提升自身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专业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学习人文素养,具备关怀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若教师缺乏内在的精神关怀动力,教师难以持续发展,难以形成内在的精神需求和道德情操,难以形成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和责任心。只有引发教师的精神情感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释放教学活力。只有具有关怀精神,才能使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推动教师自身持续成长。

二、历史课堂应当成为精神关怀教育的主阵地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特殊性。它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发展历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教育上,历史学科具有极大的优势,历史课堂理应成为精神关怀教育的主阵地。

1.历史学科的终极意义是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在历史学科传承的知识中,既有看得见的有直接作用的知识和技能,也有看不见的潜在的智慧和道德修养,还有对人生终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究。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激发一种***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个人、家庭、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并由此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历史课程要求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简言之,历史学科的终极意义是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2.历史学科的教育使命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科在提高公民素养、培养现代公民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育的最新定位。历史教育可以加强公民的***治和法制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对家庭国家的责任心,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健全的民主法制观和开放的世界精神。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优秀个人品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3.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蕴藏丰富的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传承人类文明是历史学科的特性,也是历史学科进行精神关怀教育的优势所在。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各国各民族历史,从***治经济到外交***事,从科学技术的思想文化,历史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文明。人类的悠久文明不单是物质文明,还蕴藏了丰富的精神文明,这些精神文明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操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这些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历史教学中精神关怀教育的具体实践

鉴于历史学科的特性和作为重要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渗透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对生命、国家的责任感,尽最大可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从知识关怀回归精神关怀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功利性,使得现代教育过分偏重知识关怀,强调技能教育,人文学科被边缘化和弱化,历史学科成了“小科”、不考试的学科。这样的教育只是使学生知道并拥有“何以为生”的技能本领,却让学生丧失了对“为何为生”的思考,完全忽视了精神关怀方面的教育,造成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学生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失当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强调记忆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精神营养来提升自身的品格情操和精神境界。

2.注意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精神亮点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注意了学生的不同点才能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和方法。成功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需求,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亮点”。仅以历史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帮助不同的学生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还要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导来激发学生的“亮点”并达到“更高更好更亮”的程度。我曾遇到过一个学生,对学习包括历史在内的很多学科都缺乏兴趣,上课时间总是无精打采。但我发现他本人对于表演有极大的兴趣和专长,是校话剧社团的成员。发现了这名学生的特长,于是我便给他布置了一项历史作业:从历史教科书上取材表演一部历史剧,演员越少越好。这名学生先是兴奋继而感动为难,兴奋的是要表演历史剧,为难的是取材和演员受限。我答应给他一周的时间准备。一周后他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独幕历史剧《商鞅变法》,以商鞅深夜沉思自述的方式演绎了商鞅立志变法的志向、变法的举措以及不畏阻挠坚持变法的决心。将教科书上关于商鞅变法这一篇目的知识都浓缩在近十五分钟的历史剧表演中,不但震撼了其余学生,也震撼了我,这名学生也从中感受到商鞅的内心世界,学到书本以及其他学生没有学到的精神财富。此后他多次以历史剧的方式来表演历史课。学生的才能和亮点是无限的,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亮点并由此激发学生精神世界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发展。

3.激发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和“填鸭”,而应该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期望,使学生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内化为成长发展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立“今日我当老师”的活动,在每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尝试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当老师”承担某一节课的教学,其他学生或学习小组做评委。学生的表现十分积极,主动寻找备课资料,向教师咨询重难点内容。课堂上上课的学生认真授课,其他学生认真点评并吸取经验教训。这样调动了多数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由自己学历史、领悟历史,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学习乐趣。

4.要善于发掘课程内容的精神内涵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传承人类文明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也是历史学科进行精神关怀教育的最大优势。人类的精神文明营养既有直接可见的直接学习的营养成分,如历史人物的远大志向、顽强毅力、个人品质等,又有潜在的看不见的需要仔细体会的成分,如禅让制蕴含的朴素的民主观念、法国大***宣扬的人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含义等,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看不见的智慧和修养,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来满足并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精神关怀范文精选

学习

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运用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运用,内容包括企业财务共享服务问题概述,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势逐渐走向全球化,集团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近些年,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

学习

巧用数学集合知“多少”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巧用数学集合知“多少”,内容包括初一数学什么叫黄金集合,集合数学知识点高一手写。本文通过高中数学的集合概念对诸如many,agreatnumberof,alotof,alargeamountof,alargequantityof等表示数量的修饰名词的短语进行梳理以便考生

学习

文章作文700字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文章作文700字,内容包括叙事散文700字作文大全,记事文章作文700字。西方奇幻:死神,又名冥神,掌握生死,本名哈底斯,对灭魔神士中的死神塔那都斯在此作一些修正,提醒作者。天堂,共七层,最高天为水晶天,上帝住处。上帝名耶和华,传说中创

学习

手机也拍大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手机也拍大片,内容包括手机拍大片人像,潘庆华教你用手机拍大片。类型、形式、主题不限地去拍摄一个城市宣传片?听上去,这似乎是每个城市宣传片导演的梦想,谁料没有限制,却给导演出了难题。想别出心裁的用手机拍城市宣传片,

学习

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江湖》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江湖》,内容包括散文集一个人,散文集有一种思绪叫怀念。内容《一个人的江湖》文集中的作品,以情暖人,以真感人,传承精神,彰显爱心。文笔优美,意蕴丰厚,启人心智,感悟人生。关键词:情感爱心本真勤奋优美散文集《一

学习

伦敦生活一如既往

阅读(39)

除了200多人的中国记者团在希斯罗机场短暂的喧闹让人感受到奥运即将来临外,伦敦让人失望了。没有大幅的旗帜和标志遮盖这些古老的建筑,没有强烈的意识改变着伦敦人的生活节奏,奥运会在开幕前3天依旧无法挑动起伦敦的热情。而略显平凡的奥运

学习

文雪文章作文500字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文雪文章作文500字,内容包括写春雪的作文500字,春雪50字作文。最近看到文雪的作文,感觉变化真的很大!文雪现如今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精品!貌似她没有了从前的把所有的感受都往文章里面倒,貌似没有了从前一篇接一篇的节奏!其实

学习

空调设计中风机盘管的选型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空调设计中风机盘管的选型,内容包括如何计算空调盘管选型,室内空调系统中风机盘管安装。本文通过阐述风机盘管的类型及特性,针对空调设计中如何合理选用风机盘管,达到预期的空调效果,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风机盘管;负荷;风量;气流

学习

离婚后 孩子怎么办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离婚后 孩子怎么办,内容包括孩子成年后离婚模板,离婚后关于孩子的条款。问我跟老公工作都很忙,以前孩子一直是他爷爷奶奶带的。现在我们协议离婚了,我不想带孩子,因为工作需要到处跑,没有办法照顾他;前夫自己有个公司,挺忙的。如

学习

美食世家.贾三

阅读(28)

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街区划分。在举世闻名的古都西安,有一条因民族特色小吃而著称的回民街,西安人亲切地称之为坊。在坊上,有一位叫贾三的人,在西安,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称他为“坊上贾三”。公元1625年,贾家先辈贾继祖从南京迁居西安

学习

企业物流信息化浅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物流信息化浅析,内容包括唐山物流企业信息化咨询,浅析物流企业信息化。[摘要]物流信息化是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企业实现物流信患化的重大意义,并就企业物流信

学习

《登幽州台歌》赏析

阅读(77)

本文为您介绍《登幽州台歌》赏析,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燕台,亦即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幽州,唐时幽

学习

财税暂时性差异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财税暂时性差异,内容包括财税政策问答题,暂时性差异的财税处理。一、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前提及影响因素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

学习

死亡: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死亡: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内容包括人要面对死亡的时候的心理,死亡是一件迟早会到来的事全文。本栏目撰稿人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

学习

浅析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时代要求和内涵,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要求案例。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历史主题和具体内容。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所处的国

学习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精神实质。关于科学发展观我想先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句话,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

学习

侠义精神武术文化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侠义精神武术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传统武术论文,武术文化研究文献综述。1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内涵侠是指有武艺、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人或行为。侠的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分途后所形成的武士阶层有关。顾颉刚在《武士与

学习

复兴“亚洲的精神文化”

阅读(37)

结识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会长柳在沂先生是缘于三年前的一次采访当时他是韩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本刊在那年的春节期间做了一期以“韩剧何以打动中国”为主题的封面话题此后因为工作的关系又有了几次交往记者一直为他热心文化事业热心

学习

从《孽子》看白先勇的宗教意识和人文关怀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从《孽子》看白先勇的宗教意识和人文关怀,内容包括孽子小说在线全集免费阅读白先勇,白先勇孽子能与什么作品进行比较。《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对一群底层少年成长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生命中困顿与救赎的

学习

铁人精神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铁人精神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内容包括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有哪些,论铁人精神及时代价值。铁人精神的含义,及其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铁人精神对当代社会及民族发展的影响,对青年人的教育,对青年人一切优秀品德的培养,以及铁人精神

学习

《精神卫生法》与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体系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卫生法》与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体系,内容包括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病评级标准,精神病医院管理国家规定。精神卫生工作环境的变化催生了《精神卫生法》的制定与实行,《精神卫生法》作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提纲挈领的法律规定,>>

学习

《简·爱》中的人物性格与精神分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简·爱》中的人物性格与精神分析,内容包括简爱的人物性格命运,简爱中其他人物的性格介绍。《简・爱》是一部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文学巨著,小说中女主人公自尊、自强、勇于追求平等,顽强反抗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小说中男女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