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撰稿人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青年研究》等多家报刊心理专栏作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出版《心理咨询师实用技术》等著作30余部,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
马老师:
您好!我今年65岁了,退休前做文字工作,现在还喜欢读点书,写点东西,所以,经常看过您的书,也经常读到您的文章。您对老年心理的分析很有道理,对我帮助不小。您谈到的如何对待衰老和如何对待疾病,对我很有启发。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纠结,跟别人不好意思开口,想和您谈谈。
是这样的。最近我闹了一场大病,心脏的问题,幸亏抢救及时,做了心脏支架,总算转危为安。现在,我已经出院在家里疗养,身体状态恢复挺好,可以出来进去,生活基本正常。我不说,别人看不出我闹过病。但是,我自己心里很消沉,非常消沉。自从病后,我总是担心死亡会随时到来,担心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跟您说心里话,虽说我已是这个岁数的人了,但一想到死,心里就会不安,有点害怕,有点慌乱,有点绝望,有点不知所措。我知道,这样的心态很不好,可就是走不出来。家人也劝我,没事的,放松心情会好起来的。可是,我还是担心哪一天死神会降临。您别笑话我,和您有什么说什么,您是心理专家,希望听您分析应该怎样认识死亡,应该怎样面对死亡,让我不再那么焦虑不安。谢谢您!
您的读者 田桂***
田桂***先生:
您好!感谢您的信赖,感谢您对我说出您的心里话。您这个话题,确实很不轻松,说些一般的道理也没意思。好在,我也是60岁的人了,也曾经大病一场,也曾经与死神握手,您就别把我当专家,咱们就老友聊天吧。我也有什么说什么,说说我个人是如何看待死亡这个话题的,说说我的心里话,一家之言,与您交流。好吗?
我们中国人忌讳说死。过去我也这样,不愿意说到死,不愿意想到死。可生老病死,这个死又谁也躲不过去。况且黄泉路上无老少,这个死的话题,不是哪个岁数的人的专利,不过是岁数大的人更需要学会面对死亡罢了。所以,我以为,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这本身就比避而不谈要好得多。
面对死亡,我经历过怎样的认识过程呢?
还是几年前,在天津天鹅湖度假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一个海峡两岸殡葬文化与生命教育研讨会。我的一位朋友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召集人,邀我参加。不用说,这是一个离不开死亡的研讨会。说心里话,若不是朋友的真情相邀,这个会我是不会有兴趣的。因为说实话,活了几十年,自认经常想到“生”,还几乎没有想到过“死”。总以为,死离自己还很远、很远,人生在世,学会“生”也就是了。
可是这次会议中有关生命教育的研讨、有关死亡的研讨,让我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生命的升华。两天里,聆听了太多的关于死亡的话题,就心有所悟。原来,“死”是一个人随时都要面对的事情。死是生的另一端,二者并不遥远,人生无常,生命在一息之,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死亡有所准备。不仅要学会“生”,还要学会“死”。
但是,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却不喜欢谈论死亡,我们更拒绝对孩子们谈论死亡,我们的学校里几乎没有死亡教育或生命教育,以至于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对死亡的认识还那样肤浅而粗糙。大家对于死,除了恐惧,就是无奈。因为恐惧,似乎只能避之三舍;因为无奈,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不难想像,对“死”如此被动与消极,对“生”又能有多少主动担当与积极面对?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死亡。学会死,就是要学会活;学会活,就是要学会做――做人做事做好自己。一句话,认识了死,学会了死,才会让自己活得更好。我们都想活的更好,但是,不认识死,怎么能更好的活?看看我们这个世界,且不说还有人吃喝***赌贪,且不说还有人坑蒙拐骗偷,就是我们这样自认为是好人的人,多少日子里还在瞎忙瞎干,瞎吃瞎喝,瞎玩瞎闹,瞎争瞎抢,活得稀里糊涂?为什么?就是因为不懂得死,不认识死,没有学会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知是人生阅历的增加,还是死里逃生的启迪,让我对死的认识总算有了一些进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再怕思考死亡,不再怕谈论死亡,对死少了一份恐惧与无奈,对生命多了一份坦然、释然、淡然与欣然。
认识死,就是知道死是人生的必然。世事无常。有生有死,便是人生的无常。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雨果临终前说:“生命的旅行,总有结束的时候,我该休息了!”这,会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坦然。
认识死,就是知道死不过是一期生命的结束。我们的生命像地上的草,草枯萎了,却孕育了新草春天的萌发;我们的生命像天上的云,云消散了,却融入了无尽的蓝天;我们的生命像大海的浪花,浪花消失了,却融入了永恒的海洋。正如罗素所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像河流一样,最后河水流入海洋,永远的奔流不息。就是这样,死亡意味着新生。这,会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释然。
认识死,就是知道人生需要学会放下。人生不能虚度,人生要有所作为,为社会,为大众,要精进努力奉献你的所能。但是,要为而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一切顺其自然,不贪恋,不执著自我。这,会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淡然。
认识死,就是把握好生命当下的一刻。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我们能够把握的,是现在,是当下。生命就是无数的当下。我们无法预知死亡,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把握当下,活好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一句话,认识了死亡,我们就该把生命的当下活得更好。这,会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欣然。
大概正是有了这些认识,在我那天曾经面对死神的时候,没有恐惧,没有慌乱,没有哭闹,虽然想好了遗言却什么也没说,自己告诉自己,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静静地闭上眼睛,安然的等待走上生命的归程吧。没想到老天说,那只是让我练练功夫,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留些来继续坚守岗位。于是,今天我们才有机缘可以交流这个话题了。跟您说实话,现在的我,每一天都在积极的生活着,每一天又都准备着安然上路。说到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真的能够练出点功夫,让自己到时候安然上路,是一辈子莫大的福分。但愿我们的交流能帮您,少了一些想到死亡时的不安,多了一些活好当下的安然。祝福您!
心理咨询师马志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死亡:我们应该怎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