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视角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

摘要: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素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想象奇特而著称。“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的主题之一,有关死亡意象与死亡隐喻的诗歌占很大比例。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约翰・邓恩死亡概念隐喻认知一、引言

作为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而著称。奇喻的大量使用使得邓恩的诗歌独树一帜,也与当时流行的文风格格不入。德莱顿(John Dryden)说他“喜用玄学”,并称他及其追随者所写的诗为“玄学诗”;18世纪的约翰逊博士(Samuel Johnson)也贬斥他“把杂七杂八的想法用蛮力硬凑在一起”(Gerald Hammond,1974:51)。甚至连赞誉邓恩“在某些方面可称世上第一诗人”的英国古典主义先驱本・琼生(Ben Jonson)也曾预言“邓恩那些将不被人们理解而销声匿迹”(Ben Jonson,1996:139)。直到20世纪20年代邓恩诗集和玄学派诗选的重新编订,邓恩意象新颖,想象奇特的作品才重新为人们所欣赏。艾略特(T.S.Eliot)称赞邓恩将“思想与感觉化为一体……一朵玫瑰在他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感觉”(王佐良,1997:136),认为只有奇喻,才能达到用感官了解思想,或实现思想到感情的转换。邓恩的诗歌充满着柔情与巧智,奇想与悖论,而造成邓恩诗歌语言陌生化和意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隐喻的大量使用。邓恩诗歌中不仅仅用天文学意象、炼金术意象和圆规意象等创造性地隐喻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爱情观,反复出现的死亡意象也极具隐喻意义。本文拟从认知角度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以了解诗人对死亡的思考与感受。

二、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诗歌

传统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Lakoff和Johnson(1980)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认知方式,因而本质上是认知的。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的实质在于借助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Lakoff &Johnson,1980:5)。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于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隐喻由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两部分组成,其工作机制是映射(Mapping),并受恒定假设(Invariance Hypothesis)的限制,不能随便改变意象***式(Image Schema)的结构。隐喻的意义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实现的,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于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2001:106)。映射使认知成为可能。概念隐喻与通常所说的隐喻不同,它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生成性(李勇忠、李春华,2001:27)。例如,“DEATH IS DEPARTURE”(死亡是分离)这一概念隐喻,可以衍生出诸如“He’s gone(他走了),“He’s left us”(他离开了我们了),“He’s no longer with us”(他再不和我们一起了)等隐喻表达式。在认识同一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可以将其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从而加深认知水平。

隐喻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没有隐喻就没有诗歌。隐喻本身就是小型的诗歌(束定芳,2000:12)。路易斯(C.Lewis)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转引自束定芳,2000:120)。可见,隐喻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概念隐喻不但存在于日常语言中,而且在诗歌语言中也有运用。Lakoff和Turner在1989年出版的《超过冷静理性:诗喻分析指南》(More Than Cold Reasons: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对诗歌隐喻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概念隐喻用于诗歌时,往往是对普通的常规的隐喻加以有意识的延伸(胡壮麟,2004:94)。诗喻虽然在语言层面更加复杂,映射也更加复杂,但在本质上与日常使用的基本隐喻并无差别,都是思维方式的体现。然而,诗喻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基本概念隐喻,因为较之基本隐喻,它需要更高的境界,更细腻的刻画,更吸引人的突然性(王红卫,2009:104)。本文将对约翰・邓恩诗歌中有关死亡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通过对“DEATH”这一目标域与多个不同的源域的映射,来领略诗喻的独特魅力。

三、从认知视角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

“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经常提及的主题之一,在其55首爱情诗《歌与十四行诗》(Songs and Sonnets)以及宗教诗和赞美诗中有着许多的死亡意象与隐喻。本文尝试从认知视角解读邓恩爱情诗与宗教诗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分析同一个目标域“DEATH”由多个源域的映射在诗歌中的体现。

1.DEATH IS DEPARTURE

《赠别:莫伤悲》

有如德高之人安详辞世

只轻轻对灵魂说一声:走

哪管悲哀的朋友纷纷论议

这个说断气了,那个说没有

(傅浩,1997:76)

邓恩于1611年随Robert Drury出使法国,作这首《赠别:莫伤悲》以赠妻子(王佐良等,1983:248)。这是诗歌的第一节,诗人将恋人间的分离比作死亡,而死亡的意象是“走”。诗人将德行高的人对待死亡安然自若的态度与悲痛欲绝的人对待死亡难以自拔的态度进行对比,强调虽然身体别离,但精神和灵魂常伴彼此。

《遗产》

我上回死去时――亲爱的,我死亡

就像与你离别一样频繁

(傅浩,1997:25)

在《遗产》这首诗中,邓恩将“死亡”描写为与情人间的离别。

《断气》

我们不请求谁恩准而相爱;我们也将谁都

不欠,一死竟如此廉价,只消说声:走。

……

除非太迟了,无法把我像这样杀戮,

已身为双重的死者,一边走,一边叫:走。

(傅浩,1997:108)

《断气》这首诗中,邓恩仍然把“死亡”比作是“走”,全诗表达出在面对死亡时的那种洒脱与豪迈的气概。

从这三首诗歌中出现的“走”或“离别”的意象,可以从一般的隐喻表达式中发现这一死亡概念隐喻“DEATH IS DEPARTURE”,但这一概念隐喻在邓恩的诗歌中远不止上述三首。从认知视角分析,此概念喻的映射过程为:源域的具体概念(DEPARTURE 走;离别)目标域的抽象概念(DEATH 死亡)。死亡就像是和恋人间的分别一样,没有什么特别悲痛。诗歌中所暗含的这一概念隐喻表达出了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豁达与坦然。

2.DEATH IS SLEEP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认知视角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

学习

劲舞团2.0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劲舞团2.0,内容包括劲舞团2软件免费正式版,劲舞团入门文档。《劲舞团》第二章“舞星一夜”最新版本即将登陆中国服务器。当“领舞模式”和“动感模式”还在让你的热舞之夜无限疯狂时,《劲舞团》2.0最新模式“激舞模式”将以

学习

刘勃舒 天地悠悠任我行

阅读(22)

北二环护城河内的水轻轻流淌,仿佛岁月――薄冰融化着,柳絮飘飞了,波光中印着夏日的烈焰粼粼,树叶黄了落了被风吹起了――然后,又飘雪了,然后薄冰又融化了,春天又来了――那就是岁月。刘勃舒常常站在自家窗台上看窗外的护城河水悠悠流过。他是否

学习

令人捧腹大 笑的《憨豆的黄金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令人捧腹大 笑的《憨豆的黄金周》,内容包括憨豆黄金周的经典语录,憨豆的黄金周感悟。出品:环球影业公司StudioCanal公司全国发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史蒂夫・班德莱克主演:罗文・阿特金森爱玛・德・

学习

十三罗汉 第17期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十三罗汉 第17期,内容包括十三罗汉高清在线免费阅读,十三罗汉的故事简短。NBA球员位置的新定义随着NBA发展得越来越迅速,有些传统的观点便会让人产生疑惑,其中“位置的定义”问题就是这些难题之一。当三分线还没有划定之前,NBA

学习

谢楚余:古典诗香调

阅读(19)

在品味谢楚余的艺术创作时,尝试打开你的五感世界:与画中人进行一场至深至清的相望感受画面丰富的肌理追溯古典悠长的呼吸却没少世间宴席的地气尝试穿梭在这层次丰满的醇味中,体悟形而上的醉境。前调东方古典气质在谢楚余的艺术世界中,潺潺流

学习

公路沉降观测中沉降值计算方法的探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沉降观测中沉降值计算方法的探讨,内容包括公路路面沉降计算公式,公路沉降计算的例子。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稳定和沉降是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搞好沉降观测工作,不仅对路基填筑的进度和施工工艺提供合理化建议,保证路基

学习

太阳花开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太阳花开,内容包括太阳花一年四季开吗,太阳花开。抱起我的太阳花,我开始了今天的旅行。今天我要去的地方,有我去过的,也有我没有去过的。今天我要去见的人,有我见过的,也有我没有见过的。〈一〉00:00,我再次把我的家仔细地看了一遍

学习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内容包括高中生物必修二杂交育种知识点,高中生物变异和育种知识点。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

学习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年终财务分析报告范文ppt。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篇119××年度,我局所属企业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形势下,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搞活经济强化管

学习

书卷多情似故人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书卷多情似故人,内容包括书卷多情似故人全文阅读,书卷多情似故人全文是什么。闲散的日子,总喜欢手持书卷,寻一宁静处,细细品读。心随着文字起伏,那些小幸福、大沧桑、大幸福、小曲折,枝枝节节凝成一片月光,铺洒在我的窗台。抬眼望

学习

梁波罗:永远的“小老大”

阅读(56)

时光荏苒,再见当年《五十一号兵站》里的“小老大”时,不禁让我惊叹:谦谦儒雅的风度,俊朗清舒的脸庞,匀称挺拔的身材,身着得体的休闲装,使他显得充满活力,仿佛时间在他身上停滞了,让人怎么也不相信他已年过古稀。然而在去年,梁波罗以一本《梁波罗:艺

学习

火星登陆指南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火星登陆指南,内容包括登陆火星过程讲解,火星登陆计划全文。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吸引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目光。“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宇航员将在太空驻留30天,并开展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学习

观看杨兆顺同志报告后心得体会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观看杨兆顺同志报告后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杨兆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杨兆顺心得体会。4月日,社区组织观看了《杨兆顺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杨兆顺同志把小区视为“家”,把社区的“小事”视为头等大事,把治安复杂的“高危区”、

学习

胡小燕:我当代表这四年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胡小燕:我当代表这四年,内容包括人大代表胡小燕,三水区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胡小燕为她代表的产业工人提交了三份议案。第一份议案,关于产业工人社会保障问题。这份议案的背后,是无数打工者将

学习

雷蒙德.约翰.钱伯斯

阅读(23)

雷蒙德・约翰・钱伯斯(RaymondJohnChambers,1917~1999)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会计学者之一,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会计教育家。由于其成就突出,成为1991年被选入美国会计名人堂的唯一一位会计大师,也是1950年会计名人堂设立以来入选的第二位北美以外

学习

浅谈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分析中国式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便捷的信息服务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模式,同时不可避免的

学习

约翰逊焚烧星条旗案

阅读(434)

攻击国旗是一种“言论表达”1777年7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确定了美国国旗的构成: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以及13颗以蓝色衬底的白色五角星,象征着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美国人对于国旗的感情,是在一战和二战中不断加强的。1907年,有人因为

学习

以裘法祖院士医书编辑为视角浅议医书的编辑

阅读(32)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编辑《大众医学》和《黄家驷外科学》以及外科学教材体现出来的编辑思想给予勾连分析,讨论通俗医书和专业医书编辑的若干方法原则,并通过这种对名家编辑医书思想的清理,以对当代通俗医书和专业医书编辑起到一定的

学习

爱情三元论视角下的“山楂树”之恋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三元论视角下的“山楂树”之恋,内容包括为什么说山楂树之恋是纯爱,山楂树之恋作者谈爱情。[摘要]张艺谋的新作《山楂树之恋》以极其清新、细腻的笔墨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特殊时代里的纯洁爱情故事。作品描述了漂亮的城里姑

学习

约翰·多恩诗歌中的悖论情节探源

阅读(17)

约翰・多恩长久以来对悖论情有独钟。从早期爱情诗到后期宗教诗,他对爱情、宗教和死亡的态度都异常矛盾。他的心里仿佛一直存在着一个战场,总有两股敌对的力量在互相撕杀。多恩的悖论情节与他曲折的人生经历不无相关。可以说,他一生身处各种

学习

从隐喻视角探析《流浪狗之家》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从隐喻视角探析《流浪狗之家》,内容包括流浪狗之家的隐喻,流浪狗之家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摘要]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也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充满了趣味性、形象性和意象性。同时,隐喻还是人们认

学习

鲁迅笔下的狼隐喻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鲁迅笔下的狼隐喻,内容包括鲁迅笔下“又凶又怯”的狼,鲁迅说狼。【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成为了理解人类认知的重要方法,尤其在文学著作中,作者善于利用隐喻来完成对另一事物的解读。隐喻对文章意义、理解和推理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