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环护城河内的水轻轻流淌,仿佛岁月――薄冰融化着,柳絮飘飞了,波光中印着夏日的烈焰粼粼,树叶黄了落了被风吹起了――然后,又飘雪了,然后薄冰又融化了,春天又来了――那就是岁月。
刘勃舒常常站在自家窗台上看窗外的护城河水悠悠流过。他是否在水波潋滟中想起了自己趟过的那些生活?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今年已经八十二q了――路过了那么多的岁月,经过那么多人的人生,也走过那么多的历史时刻,回忆的行囊大约满满当当的吧――
他的过往有大片回忆的仓库,当然,有的也未必收入其中;他的未来还有很多可期的风景,尽管有的他也不怎么在乎;他还是那个刘勃舒,有才,有趣,有烦忧,有快乐,喜怒现于脸上,不伤害他人,也不委屈自己,真性情老头儿。
永远的大男孩
“在学校里,他有一个可爱的外号:小鬼。”生前的杨之光回忆起初入学时的刘勃舒,笑声霍霍。1950年,15岁的刘勃舒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年龄最小的一名学生,“记得那时候,他常去徐悲鸿老师家,虽然他年龄小,但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小鬼’这个外号里,有对他年龄小的调侃,也有对他聪明伶俐的爱护在里面。”杨之光回忆着他们的青葱岁月,六十余年的光阴如箭矢般飞来。
刘勃舒与徐悲鸿之间因信结缘的师生情谊,早已成为艺坛一段佳话,广为颂传。12岁小男孩炙热的艺术梦想通过一封信传递到大艺术家那里,并得到了最珍贵的鼓励与呵护。15岁的江西少年刘勃舒独自站在徐悲鸿的家门口忐忑地敲响门铃,也敲开了自己的艺术之门。徐悲鸿与刘勃舒,中国近代美术史两个重量级人物,便在那一刻有了交集与传承。
“每逢周末,徐老师都会让我去他家里,去吃一顿好吃的,廖师母的厨艺很好。”氤氲的烟云顺着手指袅袅上升,回忆如潮水漫上刘勃舒的心头。丰盛的午餐之后,必是徐先生认真查看他作业的时候,徐先生嘱咐他带上一周所有的习作,一张张为其点评。少年刘勃舒在恩师的教诲下,绘技突飞猛进。而更让他受益终身的是,老师从艺的严谨与认真。
“要画够三千张速写……”
“要以真马为师,了解马的习性,熟悉马的运动规律……”
“要有自己的风格……”
徐悲鸿谆谆教导,至今仿若还在耳边。徐先生英年早逝,余音袅袅铭记心间,经年努力,终有大成,未负先生期许。
著名油画家詹建俊与刘勃***年上学,又一起分往国画专业学习,他目中的“小鬼”刘勃舒风趣,幽默,随性,好玩。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对艺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第一年不分专业,董希文给大家教素描,他年龄小,最初基础不是很好,但是悟性强,很快成为班里素描的佼佼者。”詹建俊说,“第二年分专业,我和汪志杰、刘勃舒分到国画专业学习,当时叫彩墨画系。蒋兆和教我们用毛笔水墨作人物写生,还有老师教我们花鸟画。我系统地学习了国画技能。”1953年,刘勃舒以优异成绩美专毕业,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班。依旧与詹建俊是同学。
1954 年春天,中央美术学院和华东分院组成“敦煌艺术考察团”,由叶浅予先生带队西北考察,刘勃舒和詹建俊分到了一组。“那时,敦煌壁画还都开放,我们在里面观赏临摹,自由自在,很是痛快。”他们在敦煌的大美天地游弋,感受着艺术中线条勾连,色彩晕染里蕴含的与灵魂***腾,几个月的敦煌之行,刘勃舒与同伴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与艺术传承都有了深刻的感受。
“其实,他一直就像一个大男孩。”何韵兰如此评价着她丈夫,语气中有欣悦,也有宽容。他与她,相遇在彼此最好的年华,那时中央美院的钢琴就在操场边的体操房内,刘勃舒弹肖邦夜曲,何韵兰在夜色中默默欣赏。窗外皎皎月辉见证着这对年轻人的爱情。彼时人都单纯,何韵兰也是中央美院学生、多才多艺,她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绘画之外有音乐。还有“他有些羞涩,会脸红”。就这样被打动。
“刘勃舒很爱抽烟,何韵兰不想让他抽,抽烟对身体不好嘛。可是他烟瘾又很大,想要过过烟瘾时,就会来我家,我们一起抽几根。”詹建俊和刘勃舒毕业后都留校任教,住在著名的王府井68号院,比邻而居数十年。“我们两家离得很近,刘勃舒常会过来玩儿。有一次,我俩正坐在一起吞云吐雾呢,何韵兰过来叫他回家吃饭,刘勃舒一看何韵兰进屋了,迅速地把烟头掐灭,攥在手心里,‘你们抽烟了?’何韵兰笑眯眯地问。‘没,没有,我们聊事儿呢,没空抽烟。’刘勃舒吸吸鼻子,狭促地冲我笑一笑,跟着何韵兰回家吃饭了。”
“在生活中,他是蛮讲究的,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穿衣服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特别整洁,也很少见褶皱,很有绅士的派头。”詹建俊回忆着,“即便是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也穿戴得体,对待自己一点也不马虎。”老先生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一直未曾改变过,如今去他家里,还能看到由他亲自挑选的家装饰品,从墙壁充满异域风情的挂件到木桌上的桌布,都有他参与的痕迹――古朴,简约,充满着文艺范儿。
“有求必应”与“一画难求”
刘勃舒师出名门,艺术体系完整,在人物素描,写生风景,以及画马画鸡方面等都有深厚造诣。世人皆知他是画马高手,在画马方面,他深悟徐悲鸿艺术中的严谨与凝重,却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真正做到了老师徐悲鸿所寄予他的厚望:不落窠臼,画出自己的风格。
刘勃舒的作品线条遒劲,墨韵生动,意境奔放,他笔下的马潇洒,奔放,雄健,自由,高贵。洋溢着一股“天地悠悠任尔行”的无拘无束,写意十足。从12岁临摹徐悲鸿的骏马到绘出完全属于自己风格的奔马,刘勃舒在艺术探索之旅中从未有过停歇。
“年轻时为了画马,常常住马棚,半夜里观察马的咀嚼姿态与睡眠姿势。”刘勃舒想起曾经住在马厮里的生活,笑容浮现在脸上,“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线条优美,又很高贵,看着它的眼睛,似乎能和你对话。”画马的人爱马,白天在内蒙的草原牧场,刘勃舒骑着马,跟着马群在蓝天白云间晃荡,时而策马奔腾,时而信马由缰,在马背上感受着自然万物赋予的灵性与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刘勃舒 天地悠悠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