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人工成本研究日臻完善,在人工成本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根据已有的人工成本及相关理论,对人工成本的实质、特征作出科学分析,建立了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四种类型:双向控制型、比率控制型、弹性控制型和双向失控型。
【关键词】 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研究
一、人工成本的内涵与构成
人工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或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也可以说,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活劳动的全部投入。按通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核算利润水平,故称之为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等,如***1所示。
二、人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指标
人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指标可分为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总额、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比例),比率型指标(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一个由人工成本各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所组成的数组式向量,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建立该指标应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要能反映活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二是要能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职工收入水平间的关系(生产和分配关系);三是要能据此判定企业人工成本的高低状况。所以,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与意义如下:
(一)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增加值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100%
其中,增加值是指企业经由产销过程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投入劳动力和资金所净赚到的金额。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的比较,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可以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二)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是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其中,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营而获得的收入。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同时它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以及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投入的效益,这两个指标间的关系受增加值率这一指标的调节。即:
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增加值率
增加值率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中增加值所占的比例。它表示企业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全部价值与新创造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显示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物质消耗水平。在人工成本总额一定的条件下,增加值率越大,劳动分配率越小。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增加值率三大指标实际上是将销售收入、人工成本、新增效益、劳动生产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一组指标。
由于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是相对数指标,消除了量纲的影响,有利于进行比较,也适合于国际间的比较,而无须考虑不同货币单位的汇率换算。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竞争性不明显,进行人工成本的比较意义不大。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于在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三)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该指标指企业在全部成本费用支出中有多大部分用于人工成本方面的支出。其计算公式为: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劳动效率状况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在各行业中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生产要素,其相对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三、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模型研究
为了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有必要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特色的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模型。
(一)分析思路
为了建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模型,需要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和水平状态两个方面来考虑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从增长状态建立起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模型,从水平状态建立起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模型。如***2所示。
1.进行人工成本弹性控制的思路
进行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消耗性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的产出效益的大小。也就是说,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应带来一定的产出效益,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和人均销售收入也应呈增长的趋势;否则,这种人工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负面的。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的增加必然引起总成本的增加,二者也是一种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率与人均增加值增长率、与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总成本增长率的比值,反映人工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即它在总投入中的含量的变动趋势。
2.进行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的思路
进行水平状态控制,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以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兼顾个人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劳动分配率是人工成本与增加值的比值,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本文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所以,最后计算出的综合偏差率应大于0且小于等于l,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才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得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
有的企业的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指标出现了大于100%的情况,这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人工成本超出增加值或销售收入的不合理现象,有的还必须扭转亏损局面,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
综上所述,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可以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可以进行比率控制。企业若在这两方面都控制得较好,则认为该企业是双向控制型的企业;若两方面都失控,则认为是双向失控型企业。
四、人工成本的控制模型
(一)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销售收入弹性、总成本弹性及综合弹性的计算
1.人均人工成本的增加值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v――企业劳动分配率与行业劳动分配率的偏差率,Ds――企业人事费用率与行业人事费用率的偏差率,Dc――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与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偏差率。
2. 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的计算公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学力. 我国人工成本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06,(44):26~35.
[2] 张丹,皋蕲.对制造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方法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2):161~164.
[3] 陈盛春,肖征,卫丽.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建立[J].机械管理开发,2004,(10):89~90.
[4] 白宝凤.刍议企业人工成本控制[J].财会研究,2000,(4):48~49.
[5] 索枫林.议人工成本管理[J].包钢科技,2006,(8):66~6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