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学思想体系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对君子、小人这一对矛盾体的阐述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孔子的君子小人观包括两方面含义:自然层面,君子是道德行为的楷模,小人是道德不很完美或很不完美的人;社会地位层面,君子是“劳心者”,小人是“劳力者”。
关键词:孔子 君子 小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治家、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奠基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人人称道的大人君子。
孔子所说的“君子”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劳心者”,即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把体现了个性道德完整性的人称为“君子”或“仁人”。孔子指的“小人”也是广义范围的小人,一方面是指“劳力者”,即普通百姓;另一方面指在道德上不很完美或很不完美的人。
一、君子与小人不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就是说,君子讲求的是根本,一切从“义”字出发,不违背道义,亲贤人、远小人。“见得思义”,即使在好处和利益面前君子首先想到的是义,而小人想到的是利,一切从个人私利出发,成人之恶事,不成人之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慧。”(《论语》)君子思念德行,小人思念田宅;君子以典章制度为重,小人怀念小恩小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讲求各方面的和谐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从而不讲求各方面的和谐。“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严格地要求自己,小人只会苛求别人。“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君子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都不违背仁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把仁德作为行为准则。君子“克己复礼”,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这个“礼”,除了包括孔子所说的“周礼”之外,还包括人们生活的共同规则。
二、君子勤奋好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亘古名言,道出了君子以学为乐,以学为荣,以学为美的致学作风。君子务学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他们刻苦学习的程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君子所学的是“道”,以道德自觉地匡正自己,就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所以说,君子是有治学才能,为学才能,为教才能的人。
三、君子不仅仅注重内在的美德,而且注重仪表的端庄、辞色的威严
儒家对君子的仪表是很重视的,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孔子认为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就不巩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把“义”作为根本,行为上按“礼法”去做,待人谦逊,以“信义”完成大事。君子“质以文胜,文以质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以君子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懈怠;端正颜色,就接近于讲信用;言辞声调和顺,就开避免鄙陋、错误。但孔子对文、质的态度是有主次之分的。他认为质为根本,质以文胜,质在好的表现形式下,会起到更好的作用;而徒有虚表,就不是君子。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意思是说仅仅靠外表是不能称为君子的。
四、孔子主张仁***,反对暴***,他所说的君子包括居于上位的仁君、贤臣
1、君子要用“礼”约束自己,以“乐”熏陶情操,“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为上者不施礼乐,国家就会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
2、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一方面要修养自己,另外还要使百姓安乐,这是君子治国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即使是尧舜都难做到。
君子治国没有一定之规,要合乎义理去解决问题、处理事情。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用人不疑,固守正道,不偏听偏信,小人用人则求全责备,君子“贞而不谅”、“其使人也,器之。小人使人也,求备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为***君子,必须以教民为先。
孔子认为教育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不教民就是弃民,他主张开发民智,反对愚民***策,使百姓顺利执行国家法律、法令。
对于贤臣,要事君以方、说君以法。
曾子说过,君子思不出其位,也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论语》)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君主最好的报答。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就是说作官的必须百姓的信任,才能动员他们服劳役,如果没得到百姓信任,就去役使他们,百姓就会认为是***自己;同样道理,臣子得到君主信任才去进谏,不然君主就会认为是诽谤。
4、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谋求学道,而不去谋求衣食,君子不能用小事去考验,而让他去承担大任。故“君子不可小智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智也。”
正因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所以君子全面发展,不像器皿只有单方面用途,因此孔子说“君子不器。”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广博,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序《易传》,使他具有超时代的历史眼光,具有历史责任感;思想上他尊崇周礼,以“仁”为本;***治上他反对战乱,提出“德***”主张;教育上他开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超阶级、超时代的大君子。
参考文献
[1]《论语》齐鲁书社出版
[2]《孔子及其弟子》齐鲁书社出版
[3]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
[4]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5]南怀瑾《论语别裁》
[6]钱穆《孔子传》
作者简介:孙世辉,男,1969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吉林市文庙博物馆馆员,主要从事古建筑保护和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孔子的君子小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