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又有更细的划分。“旦行”是戏曲舞台上女性角色的总称,根据角色性格、年龄、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又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和“老旦”等行当。“花旦”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中国戏曲鼎盛的元杂剧时期就已正式形成,她的舞台表现形式、手段、技巧丰富多样,斑斓绚丽。
花旦行在京剧中多扮演青年女性,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灵活、敏捷,动作性强。也有波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她们以做工和念白为主,念白又以京白为主,有时也说韵白。花旦的眼神的运用极为重要,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亲近待人,用眼神的技巧去吸引观众眼球,从而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花旦的唱腔曲调丰富多样,应工主演的许多剧目均涉及“二黄”和“西皮”声腔的各种板式,在“西皮”快板的运用上,特点更为鲜明。节奏多变,字密而腔简,像唱又像说,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的作用。二黄板式中,使用得最多也最具特色的是“四平调”,《红娘》“传简”中的四平调是极具代表性的,其中“佳期”用的反四平调是荀慧声先生独创的,被称为花旦行当中的咏叹调,婉转悠扬,十分精彩。“南锣”原是地方小戏或曲艺中的,运用于京剧则以念词为主,念一句吹打一句过门,直至尾声的一句,才随着唢呐等乐器伴奏歌唱,诙谐活泼、韵味浓郁。还有一种“柳枝腔”也是由地方戏移植过来的,笛子、海笛伴奏,腔调轻快活泼,京剧花旦以“柳枝腔”演唱的剧目有《小上坟》,如:“回首来带上两扇门……”。还有一种从民歌中吸纳的山歌小调,调式清新、风格质朴,传统京剧以山歌小调演唱的剧目有《小放牛》、《柜中缘》等。
《卖水》是一出京剧花旦代表剧目,我于1980年在中国戏曲学院进修时,由张逸绢老师亲授此剧。于1993年参加湖南省戏曲演员大奖赛中获表演奖。并向我省不少地方戏剧团的青年演员和大专院校的学生传授过此剧。通过长期的演出实践,反复地思考捉摸,下面我就《卖水》和《拾玉镯》等几出京剧花旦名剧,谈谈京剧“花旦”表演艺术的特点。
《卖水》中的“梅英”,是一个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的小丫环,她的表演、身段夸张明快而俏皮。从掀门帘,迈门坎进屋,迈出花园外张望,又跳回园内,关门、上楼、下楼等表演,都要依靠多动作少台词的身段,让观众清晰地看出“梅英”身处的规定情景,感受这个身处底层的女孩是怎样地热爱生活,怎样的活泼可爱,从而与稳重忧郁的小姐形成性格上和体态上的明显反差。在这里,扮演梅英的演员,“圆场”十分重要,整出戏中,多次运用了“圆场”、“花梆子”、“退步圆场”、“台步”等身段,特别是主要唱段南梆子:“行行走,走行行,信步儿来在凤凰亭……”一边唱一边舞,脚底下圆场基本不停,然后出门寻人,音乐节奏很快,同时也要求旦角脚底圆场快而稳。接下来的出园门往左后“园场”,立身向后张望,回到台前示意不见人前来,往右同样一番寻找,迅速进门、扦门、小踮步接碎步接圆场,要在舞台上很短的距离内,体现出急速奔跑,紧接上楼,用“花梆子”由半蹲到慢慢立身,表示由楼下至楼上,正当高兴时一不小心绊倒,接着一个跳坐,三个耸肩,俏皮一笑!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人物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和急切的心情,还有俏皮可爱的性格。我毎次演到这里都能获得台下观众一片喝彩声。
另一出戏《拾玉镯》中的“孙玉娇”也是花旦应工。“轰鸡、数鸡、找鸡、喂鸡”这组表演动作,靠的是演员的手,呼叫、跑动、眼神的技巧,使观众看到这些虚拟的并不存在的“鸡舍、房门、米缸、米”,以及活蹦乱跳的小鸡,让它们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戏中的“习针线”,就是一段典型的通过演员的手、眼、表情动作,通过绣手绢,取针、选线、抽线、打结、咬线头、纫针、穿线、搓线、捋线、打结、穿针走线等整套的无实物表演,虚实交汇融合,成为一体。再如《挂画》,锤子为实,钉子为虚,盘子为实,画卷为虚,虚实结合,巧妙展示。既真实地再现生活,又充分地展示了戏曲表演艺术的程式美。
花旦在京剧舞台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花旦的唱、做、念和音乐服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程式特点,受到观众喜爱。只要有“花旦”出场,舞台上便呈现一抹亮色,漂亮的头饰、服装和亲切悦耳的念白、唱腔、音乐曲牌,往往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能很快将观众带入戏中,构成花旦艺术的特殊魅力。
我们要将优秀的京剧传统花旦艺术传承发扬,让这枝艺术奇葩在京剧艺术的殿堂里争春斗艳,百媚千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卖水》谈京剧花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