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理论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消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K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w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与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1998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明确了积极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内,已从美国扩展到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B.L.Fredrick(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2and2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2action)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他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2being)、快乐(happiness)、爱,等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只有3个月内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性别角色的效应: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受近期的整体条件的影响。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情感稳定性、控制欲、耐性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情绪成分的影响是泛文化的,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化影响的。
2、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性(positivepersonality)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individualism);(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R:positiverelationswithothers)。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3、积极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Kasser等人对18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Williams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三、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1、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积极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另外,积极教育的目标是把所有人尽可能地建设到一个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这一理想状态是依每个人具体情况制定的各自可能达到的动态的理想状态,不求一致,但求尽力。
2、积极心理***
塞里格曼(Seligman)(2002)在《积极心理***手册》中提到“积极心理***”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疗法,而是一种反对过去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增进和培养人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吸收了东方佛教、道家和禅宗等思想,着眼于冲突、烦恼和苦恼的积极面,致力于加深自我认识,接纳自己,从而建立自我信任和安全的新生活模式。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在《积极心理***》中提到了积极心理***的五个阶段:a.观察/保持距离阶段;b.调查阶段;c.处境鼓励阶段;d.语言表达阶段;e.扩大目标阶段。
四、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1、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诞生标志是1961年创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和1962年成立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协会”。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戈尔德斯坦等。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心生活体验,它看重人的积极面,强调对人的尊重,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
2、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积极心理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土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研究对象和内容、方***以及***观上,既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同时又有超越。
(1)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方面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反对大量地对人类负性情绪即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的诊断与***等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它和人本主义一样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性积极面。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继承,不仅如此,积极心理学还有了更进一步的超越。人本主义心理学忽视了人的个性,价值和创造性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制约性,而积极心理学则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它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与健康等方面。积极心理学拓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长期感兴趣的许多类似问题,把那些难以量化,难以实证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具体化,并进行实验或实证性的研究。
(2)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基础,不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那些表面化的东西。在具体方法上,他们并不排除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既用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也采纳解释学、启发式的方法,既重视现象学的描述分析和存在分析,也重视系统的研究。然而,在实际的研究中,人本主义学家往往又暴露出它以意识经验现象学分析来反对实证的主流心理学的倾向性,这就必然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材料的支持,造成它所主张的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设想和它为自己辩护的理由产生矛盾而无法解脱。而根植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完善,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这一点从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的研究起点“习得性无助”以及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之一主观幸福感就可窥见一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就不只是单纯的科学实证,实验的量化方法,也不是单纯人本主义现象学,存在分析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3)积极心理学在心理***理论与方法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人本主义的***目标是人格的成长目标,可以说是积极心理***的理论渊源。赛里格曼说,积极心理学长期以来总是致力于修复病人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和损坏的大脑,期望通过修复病人的这些损坏部分来治愈病人。积极心理***与人本主义心理***的出发点以及***目标是相似的,但前者又对后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积极心理学采取以解决冲突为中心的,以现实能力为依据的***方法,分为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如果我们说人本主义心理***是非指导性的***,强调患者自助的作用,那么我们则认为积极心理***是指导性的***,自助———教育———心理***三位一体的模式。它不仅重视来访者的作用同时也重视***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能更具有结构性,***双方能有更好的互动。
五、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不足
1、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倡导探讨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等,以及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引导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促进个人,团体和社会的繁荣,这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空档。心理学长期以来注重研究人类的消极一面,例如病态心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幸福生活和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学。它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生活,发展和发挥潜能和实现价值。积极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把人比作机器和动物,认为人要么有本能驱动要么有环境决定的被动的、消极的人性观,它注重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它的诞生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导向。
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足之处由于积极心理学刚刚兴起不久,尽管它吸收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但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关于积极心理***的研究只有一些笼统和概括的理论,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另外鉴于心理学学科历史的短暂性、学科性质的复杂性和人类心理的多变性,如何吸收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来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结果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获得的,因此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本土研究还有待加强。最后,从传统消极心理学100多年的历史来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人类的心理问题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因此否定消极心理学而大力提倡积极心理学是不妥当的,无论是消极心理学还是积极心理学都不能片面化,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KennanM.SheldonLauraKing.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3]LazarusRS.Copingtheoryandresearch:Past,present,andfuture[J].PsychosomaticMedicine,1993,55(3):234—247.
[4]严标宾,郑雪.自我决定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99.
[5]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1.
[6]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106—110.
[7]郝琦,乐安国.积极心理***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