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苏联电影《雁南飞》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影坛,并一举夺得195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1958年戛纳电影节摄影大奖。
著名画家毕加索看过影片后对该片摄影乌鲁谢夫斯基说:“这是苏联最好的影片,我100年以来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影片。”可当时电影诞生才60多年,毕加索这么夸张地赞誉这部影片,可见该片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了。
电影诞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影片《雁南飞》至今也4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仍在研究它、学习它?是什么原因使它具有这么强烈的影响力呢?
先谈一下该片产生的背景。
1956年苏共二十大提出了反对个人迷信,给思想界和***治界很大震动。同时,也给电影创作带来很大的变化,不仅在体裁和样式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开始把普通人作为银幕的主人公。
《雁南飞》、《士兵之歌》、《一个人的遭遇》、《伊万的童年》等震动了世界影坛,它们均以表现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表现苏联卫国战争,这是苏联电影史上一个巨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转折。《雁南飞》就是这类电影的开山之作。
《雁南飞》的片头一共11个镜头:1.男女主人公在莫斯科河畔欢跳着向画面纵深跑去(全景)。2.男女主人公在钢桥下看南飞的大雁(近景)。3.南飞的大雁(空镜头,全景)。4.同镜头2。5.一辆洒水车把男女主人公浇成水人(俯拍,全景)。6.男女主人公被水浇后的狼狈相(近景)。7.同镜头5。男女主人公无奈地离去(俯拍,全景)。8. 莫斯科红场。男女主人公背对镜头欢跳着入画,并向画面纵深跑去(仰拍,全景)。9.建筑物上的大钟(特写。大钟作衬底叠出片名、职员表)。10,在树林中,男女主人公迎着镜头跑来,又背着镜头离去(全景―近景―全景。此画面作衬底继续叠职员表)。11.男女主人公走在人行道上(全景。此画面作衬底职员表出完)。
下面对该片的片头进行粗浅的分析。
首先说片名:《雁南飞》。大雁迁徙向南飞,说的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宋玉《九辩》)。我国古代诗歌中借秋、雁抒发感情,怀念亲人的诗篇佳作很多。比如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当他看到汾河南两岸草木凋落,飞雁归鸣时,不禁勾起了对“佳人”的思念。西晋诗人郭泰机的“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答傅咸》),他通过秋季传来的阵阵凉意,来表达寒女的哀怨幽愁,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
看了片名,一种凄楚心寒之意向人袭来,暗示着片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定下了该片的情感基调。未看影片,先声夺人。
其次,画面造型的特点。
1.画面造型的绘画性。
《雁南飞》片头的画面造型,明显地体现出苏联早期电影运用绘画中几何构***的特点。“在早期的电影中,直线透视、构***结构和光影处理同在绘画和版画中是完全一样的”。比如,莫斯科河流形成的斜线透视(镜头1);大桥钢架形成的三角形构***(镜头2);大桥桥体和钢架影子形成的倒三角构***(镜头5);人行道边沿形成的对角线构***(镜头11)等。这些画面构***结构,非常符合苏联电影理论大师库里肖夫早在无声电影时期强调的,银幕所需要的不是复杂的,而是尽可能简单明了的构***。
2.画面造型的暗示性。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苏联电影在画面造型上,不仅注意构***的简单化,更注重其内涵,更注意给人以暗示,产生隐喻,触发观众产生联想,引导并促使观众参与创作。
《雁南飞》的片头虽然只有十来个镜头,但基本上每个镜头都有它的暗示性比如镜头1:宽大的莫斯科河流占据画面的4/5,水平线提到画外,人物好像无路可走,给人以压抑感,暗示出男女主人公的前景不好。全片的第一个镜头就给人以不祥之兆。镜头5:桥体和钢架影子组成的巨大的倒三角构***,男女主人公站在三角形的顶端(俯拍),极其渺小;又被洒水车浇成了落汤鸡。秋季,凉意,水浇,让人有“雪上加霜”之感。镜头8:红场上男女主人公欢跳着入画;镜头上摇,出现蓝天白云,克里姆林宫高大的红墙给人以和平、安全之感。可他们却向画面的左下角跑去,这一切美好景象好像与他俩无缘。镜头11:他们漫步在街道上,快到家了,马上就要分手了,情绪也不如前面活泼了,脸上闪现出树丛的光影,暗示着人物情绪的不稳定。
3.画面造型的对比性。
“对比”是电影艺术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苏联早期蒙太奇时代的电影更多的是通过前后两个镜头连接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雁南飞》片头画面的构***更多的是通过镜头内部两种事物的大小对比,给人以暗示,使人产生联想。
①大小对比。比如镜头1,莫斯科河占据画面的4/5,而男女主人公却只有1/5(堤岸);宽阔的河面和跑到画面顶点的“小人儿”形成大小对比,构***极不平衡,像走进死胡同,无路可走。镜头5:巨大的桥体与钢架的影子形成倒三角形的两条边作为前景,透视出站在三角形顶端的男女主人公(俯拍),形成大小对比;再加上洒水车从天而降的浇水,试想,已是深秋了,能不让人心寒吗?镜头8:宽阔的红场、高大的建筑、无际的天空和即将“消失”的“小人儿”也形成了大小对比。和第一个镜头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②外在情绪和画面内涵的对比。镜头中的人物情绪是兴奋的,动作是跳跃的,音乐是欢快的,但和画面造型产生的压抑感,秋凉感形成了对比。尤其是莫斯科河畔和莫斯科红场的镜头,人物跳啊、蹦啊,无忧无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与画面构***的内涵对比,形成极度反差,更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雁南飞》的片头,作为整部片子的一部分,从结构上讲,是对影片故事的铺垫。就是说这样一对相爱并有着美好未来的青年男女,将来的命运如何呢?一开始就给观众设下了悬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片摄影上的最大特点,是不遵从现实生活的逻辑,不遵从自然界本身的色彩,而是创作者用强烈的主观情绪去改变现实生活,使之符合影片情绪的需要,用引导观众注意力的构***,使他们很好地看到画面中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摄影”理论。这是苏联当时提出的摄影应当“干预”生活的理论主张,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打动观众。《雁南飞》的摄影艺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
(文中引言除有出处外,其他均引自〔苏〕查希里扬《银幕的造型世界》)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影《雁南飞》片头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