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倦了城市的人们总是向往田野。春天,我跟着米隆一家人从巴黎回他们老家―“维利耶-威努”(Villiers-Vineux)村。这是一个我向往已久的假期,在农村趋同化的今天,不知道法国的乡下有什么不一样?
维利耶-威努村坐落于起伏平缓的山坡上,绿色的牧场环绕着一座座院落。这个村子20世纪50年代人口为250人,从事农业的农场40座。40年过去了,真正的农场只剩下4座。
米隆一家这次来农场的重要工作是劈柴。在法国,大部分土地和森林是个人所有,但同时,国家的生态管理非常严格。有专门的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土地的出租根据评估结果定价。私人土地和森林都不可以自行改变为其他用途,也就是土地只能种地,不可以盖房子,森林不可以因砍伐而缩小面积。砍树都要申请,砍几棵、做什么用等等都要说清楚。米隆家农场的后面就是自己的森林,里面有国家保护级鸟类“灰鹭”安窝,所以更是受到专业部门的监管。
米隆爸爸已经存储了可以用10年的柴,那些都是从自家森林里的老树、死树上砍下来的。虽然已是春天,但农场的房子里还是很冷,仍需要一些暖气。其实到夏天仍要烧柴,是为了烧洗澡水和供厨房用的热水。农场里的柴火存储在一个高处的仓库,要用拖拉机拉到低处,然后用电锯锯成小块使用。这个距离虽然很近,但还是需要车来运输。在农村,男孩子很小就会开拖拉机。他们告诉我,拖拉机其实很容易开,难的是带着拖斗驾驶,控制拖斗的位置。在这个方面,米隆爸爸比儿子水平高。所以,父子一起装柴、卸柴,而父亲负责开拖拉机运输。劈柴看起来并不难,电锯子操作简单、方便,效率也高。劈好的柴码放在仓库里,有另外的一种美。
这座看着不起眼的城市,取名托耐赫的原意是“雷电”。我们在城中窄小的街道穿行,突然一个拐角,在教堂的背面,奇迹般地见到一眼翠绿与碧蓝混合的泉水和一个圆形开放的建筑群。顺着台阶往下走,看到说明的牌子才知道这是始建于1731年的公共洗衣池。
洗衣池以圆形结构把天然泉水围在中间,设计出缓冲槽,周围还有专门生火烤干的凹槽空间。这眼泉水的流量是每秒200升,是这个城市的主要供水来源。泉眼处是个巨大的深洞,曾经有人潜入洞中,沿着地下河,找到与该泉水相连的水系。在法国很多城市都有利用河水建造的类似功能的公共洗衣池。但这样品质的泉水以及这样建筑精美、与周边环境结合巧妙的公共洗衣池实属罕见。
如此悠闲的小农生活,在我看来比起时下盛行的小资生活要充实和美好得多。男人们去干一些体力活,让他们的肌肉更发达。他们满脸是灰地走进房间,把从地里采来的野花插到花瓶中,坐下来打开酒瓶,接过女人递来的面包和肉肠,大口地吃着。他们身上散发的男人气息比健身房里走出来的男人更有魅力。女人们则挎着篮子到集市上去买菜,到地里摘菜,然后坐在阳光下拣择新鲜的蔬菜。她们接过男人递上来的野花,在厨房里炖上肉,然后牵着狗去乡间散步。这样健康的生活带来的是真正的放松。
(欲知更多,请阅2009年第10期《文明》)
这是托耐赫市一个始建于1731年的公共洗衣池,该市离维利耶-威努村仅15公里。从巴黎开车往东南方向行驶,经过高速路、部级公路、乡村公路,160公里的路程,只需2个小时就可到达维利耶-威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