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篇1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①,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②,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③。
宜未雨而绸缪④,毋临渴而掘井。自奉⑤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⑥。
器具质⑦而洁,瓦缶⑦胜金玉。饮食约⑨而精,园蔬愈珍馐⑩。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11,实***盗之媒12。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13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1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1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16,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17。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18。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恃20,悔误必多;颓惰自甘21,家道难成。狎昵恶少22,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23,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24,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25,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26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27不继,亦有馀欢;国课28早完,即囊橐29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30;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31。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32。
【注释】
①庭除:厅堂院落;除:台阶。
②既昏便息:既昏,天刚黑时;息,歇息。
③物力:可供使用的物资。
④未雨而绸缪(móu):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天未雨之时,剥桑根以缠绵其牖户。语出《诗经・豳风・鸱》“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⑤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给或消费。
⑥宴客切勿流连:宴客,宴请宾客;留连:乐而忘返或依恋不舍。
⑦质:质朴、朴素。
⑧瓦缶:泥制的盆罐,指粗劣的餐具。
⑨约:少,简约。
⑩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
11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泛指穿堂入室、搬弄是非的妇女。
12***盗之媒:***乱偷盗的媒介。
13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14义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
15温恤:体恤,给以温暖。
16乖舛:违背,差错。
17分多润寡:富有的周济贫穷的。
18厚奁:丰厚的嫁妆。
19莫甚:指没有比此更严重了。
20乖僻自是:执拗孤僻,自以为是。
21颓惰自甘:颓废怠惰,自甘情愿。
22狎昵(xiá nì)恶少:亲昵品行恶劣的浪荡青年;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23屈志老成:曲意迁就年高有德者。
24谮(zèn 音怎,去声)诉:进诉谗言,说人坏话。
25施惠无念:给人恩惠,不要挂在心上。
26匿怨:对人怀恨在心,面上却无表露。
27饔飧:早餐和晚餐。
28国课:公家的钱粮课赋。
29囊橐(tuó 音驮):口袋。
30科第:科举考试。
31身家:自身和家庭。
32庶乎近焉:差不多便近于是个好人了。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因易与宋代朱熹的《朱子家训》相混淆。因而世人改称《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本文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治家格言篇2
自先秦至清代,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家书家训名篇,突出的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它们为维护当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封建社会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读本,其中有一些治家之道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颜氏家训》治家篇
《颜氏家训》系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颜之推所著,一共七卷二十篇,分为序致篇、教子篇、兄弟篇、后娶篇、治家篇、风操篇、慕贤篇、勉学篇、文章篇、名实篇、涉务篇、省事篇、止足篇、诫兵篇、养生篇、归心篇、书证篇、音辞篇、杂艺篇、终制篇,是其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主要用于教导子孙,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其“治家篇”中的崇尚孝、爱、义、俭等观点更是脍炙人口,为人效仿。在“治家篇”中,颜之推论述道: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所以,父不慈就子不孝,兄不友爱就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就妇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的了。”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且吝啬,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进入到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妇女的习性,大多宠爱女婿而***儿媳妇,宠爱女婿那女儿的兄弟就会产生怨恨,***儿媳妇那儿子的姐妹就易进谗言。这样看来女的不论出嫁还是娶进都会得罪于家,都是为母的所造成。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弊端,能不警戒吗?”
“婚姻要找贫寒人家,这是当年祖宗靖侯的老规矩。近代嫁娶,就有接受财礼出卖女儿的,运送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门祖家势,计较锱铢钱财,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门庭里弄来个下流女婿,有的家里主管权操纵在恶儿媳妇手中,贪荣求利,招来耻辱,这样的事能不审慎吗?”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系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它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它主张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权贵。朱伯庐家训中有许多发人深思的教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选段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家书330余封,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篇、用人篇等,基本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堪称家书典范。下面从其“治家篇”中甄选出的三则以观其治家思想。
诫诸弟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和三字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和三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能和,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不和,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此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逸,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诫诸弟子侄不可倚势骄人
“托魏荫亭寄百五十金还家,以五十金周济亲族,以百金作家用。***中银钱,余不敢妄取丝毫,故不能多寄。名者,造物所尊重爱惜不轻以与人者。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大名,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家中自父亲叔父奉养宜隆外,凡诸弟及吾妻吾子吾侄吾诸女侄女辈,概要俭以自奉,不可倚势骄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吾常常以此儆惧,故不能不详告贤弟。望时时以此教诫子侄也。”
告澄弟在家厉行俭约
“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之意思。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弟家之渐趋奢华,即因人客太多之故。此后总须步步收紧,切不可步步放松。总之,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不欲多寄银钱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回,弟须时时留心。”
治家格言篇3
纪念***八十周年
北斗光芒照九洲,丰功伟业写春秋。
风云叱咤三山倒,天地欢腾四化求。
改革成功开放好,宏***再展***收。
同心共鼓东风力,昂首高歌壮志酬。
反腐唱廉有感
腐败必然群起攻,中央下令反歪风。
贪污行贿不知耻,浪费铺张损害公。
可恨***风遭破坏,须知国法不相容。
襟怀坦白求前进,磊落光明向大同。
金婚自勉
四十年来共苦辛,而今七十白头吟。
糟糠故事常回忆,苦莱生涯永记铭。
苦尽甘来非命运,天翻地覆是人民。
金婚永把金光闪,愿作螺丝不锈钉。
“有国才有家”是中华民族之灵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对其最到位的诠释。然而,特别是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历史时期,仅仅偏执于“有国才有家”这个单一的层面里就显得意犹未尽;因为“富民强国”才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于是,“家和万事兴”就成了家文化的传世经典。昆山人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顺乎历史的发展的潮流而被奉为家文化的经典之作,备受千家万户推崇求索,自然而然地被后人当作处世立身、为人做事、教育启迪警世后代的一面明镜。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面明镜依然熠熠生辉,依然清澈照人,其影响和现实意义还是那么的明显重大。
“朱子治家格言”影响深远广大
“朱子治家格言”问世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即使用当今的眼光予以评论的话,其中虽有一些封建道德的东西;然而,这也无损于整体的内在思想,她好比一块玉,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并且,其影响深远广大。
一、妇孺皆知,代代相传
三百余年来,人们对“朱子治家格言”虽然说不能全文背诵,但至少可以说妇孺皆知,最为经典的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种效应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影响到东南亚各国。只要我们稍稍注意,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放置“朱子治家格言”的全文,选择“朱子治家格言”语句装点室内文化氛围的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又据笔者所知,众多的家庭已把“朱子治家格言”作为了家庭教科书育人垂范,作为铭言律己律人躬行。
二、潜移默化,净化社会
“朱子治家格言”作为传统清廉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倡导的是勤俭、洁身、清廉、本分、爱国、孝道、和谐、自乐和和顺等等,这些精髓内涵自然而然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人们必然地以此作为铭言律己律人躬行,并且,这种律己律人已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到了日常生活的言和行之中,从而对整个社会来说,或多或少地遏止了“持势力而凌逼孤寡、贪口腹而恣杀生禽”等的不良行为,从而起到了约定俗成、规范行为、净化社会和弥补法律不到位法律不作为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效的自律的潜移默化的、这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强盛和社会的繁荣发展都是有积极影响的,如果说,中华民族能多一点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少一点没落的贪渎文化该有多好啊!
“朱子治家格言”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由昨天走向今天的,毋庸置疑,今天比昨天更加光辉灿烂,是因为聪明的人类传承了昨天的光辉灿烂,扬弃了昨天的糟粕污垢。但是,人类不是神仙,在传承和扬弃中不可能做到两个百分之百和尽善尽美,也就是说,传承还有不足扬弃还有不足。于是,在不断的传承和不断的扬弃中从昨天走向今天走向明天,当然,在传承和扬弃中要不断完善、提高,升华和创新,于是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话再说回来,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转轨变型的今天,金钱地位越来越高,高出了金钱固有的意义,历史的沉渣余孽泛滥肆虐——拜金主义、诚信失缺、道德沦丧的痼疾日显抬头。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宏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扬弃糟粕污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进一步传承和宏扬“朱子治家格言”的精髓更有其迫切性和现实性。
一、是力戒“富不过三代”的良药
综观我国的历史,“富不过三代”成了中华民族家庭兴衰的历史规律和历史悲剧。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外因,即战乱、天灾、疾病和家庭财产得不到法律和国家的保护;其二是内因,即人祸。人祸有两种:传统的没落的腐朽的贪渎文化和好吃懒做。如果说,在当今社会里,要使“富不过三代”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务必要力戒贪渎文化和好吃懒做之风的滋生蔓延。个中道理并不复杂。在急剧地转轨变型的年代里,众多贪官落马。其根本原因是不能自律自重,大都深受贪渎文化的侵袭和影响。事实就是这样,这些贪官的家庭环境大都是妻子不贤或子女不肖,其背后不是有一个老婆或是有一个或几个贪婪的情人;或者是子女没有教育好没有出息,或放纵或依附在老子老娘身上搜刮民资民财,鱼肉百姓,坏事做尽做绝,直到把老子老娘彻底掏空,如此家庭不败才怪。至于好吃懒做,更是不言而喻,真所谓坐吃山空,所以说,“朱子治家格言”的精髓仍然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失为力戒“富不过三代”的良药
二、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
倡导和谐是“朱子治家格言”的重要思想内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单一停留在“家门和顺”这一层面,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其对应的语句有“毋持势力而凌逼孤寡”、“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些缄言虽然时隔三百余年,仍然悦耳中听,一点也不觉得是陈词滥调,相反是掷地有声,切中时弊,与当今提倡的“八荣八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何其相似!因此,全面理解和传承“朱子治家格言”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三、有利于家业的发展和厚积
“治家”是“朱子治家格言”的根本宗旨。当今,我国把“富民强国”定为国策。富民的真正含义是富家。富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累积。“治家”的核心是一代教育好一代,每一代都要“教子要有义方”。只有这样,家业才能一代厚实一代。过去,中国的家庭最大的悲哀是其周而复始从零开始,跳不出创业——败落——再创业——再败落的怪圈,世世代代停滞在起跑线上,或者是贫困线上。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昨天的可悲的家庭发展史必须划上句号。今天,我们的国家正逐步走上法治之路,私有财产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富民富家成了***和国家的核心任务。因此,治家不仅是单个家庭的重任,还包含了社会的重任、民族的重任。因此,只有把家治理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厚积,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强。所以,吸收“朱子治家格言”中的真谛良方,并加以创新扩容、对家业的发展和厚积是十分有利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综观国内外教育,不外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朱子治家格言”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凡是成材的人才大都少不了好的家教和健康的家庭影响。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且,好的家教也是一代传承一代,一代影响一代。不仅如此,家庭还会扩展成家族。所谓家族,就是有血缘的家庭繁衍叠加而成。也就是说,好的家教能惠及到整个家族。比如说,美国就涌现了不少优秀家族,这些家族中的不少成员堪称为国家的栋梁。由于我们的国家长久以来遭受“富不过三代”的厄运,相对而言,我国的优秀家族就不多。但是,我们可以乐观地预料,在中国,以后会有相当量的优秀家族不断涌现,栋梁之材会不断脱颖而出。但是要有两个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浩劫年代不能重演;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必须传承和创新。比如说,“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之作,必须得以传承和创新,以此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收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