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享誉全球的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苏黎世机场被瑞士警方拘捕,理由是31年前他在好莱坞影星杰克·尼克尔森家里犯下女童案,当时,他正要去苏黎世电影节接受终生成就奖。
2011年的纪录片《罗曼·波兰斯基:一部电影回忆录》中,波兰斯基面对自己相识近50年的好友说起自己被捕时的心情:“与当年事发时我被捕的反应完全不同,非常平静,这令我震惊。”关于此事,波兰斯基在影片中承认了所犯下的错误,并且谈到心里最难过的就是多少年来给双方的家庭和人生带去的伤痛。
罗曼·波兰斯基是个曾被美国警方通缉31年的“洛杉矶逃犯”,也是当今影坛能在81岁高龄仍手执导筒的首屈一指的大师。而当他还是个6岁的孩子时,母亲就被纳粹德***抓走。“扫荡过后,爸爸来带我们走,他抱着我,亲我,当我们快走到犹太集中营的时候他突然流泪,说他们带走了妈妈,当时我没哭,我说别哭,不然他们会抓走我们。”波兰斯基讲述这些的时候已经眼含泪水,他那些可怕的童年灾难,在自己63年之后的《钢琴师》一片中成为了震撼人心的回忆再现,并成就了那样一件极其客观冷静而又悲天悯人的影史杰作。
胜利、悲剧、激情和苦难充斥着波兰斯基跌宕起伏的一生。2013年,他的人生刚好走满了80年,自从拍完了那部被自己认为可以带进坟墓的《钢琴师》之后,像多数的欧洲名导一样,他也开始尝试用电影手法来描绘戏剧舞台。戏剧和电影,这两门一直暧昧但从头掐到尾的艺术,却悄然间成为了艺术家们纷纷撮合的一对恋人。《穿裘皮的维纳斯》是继《杀戮》之后,波兰斯基又一部“戏剧式的电影”。比起上一部中电影手法极其有限地发挥,这一部仅有两个人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舞台情境里的戏中戏元素,以及接连不断的跳进跳出的手法通过电影的场面调和及景别控制,可以达到怎样魔幻般的效果。
影片里的男主人公终于在苦苦面试了一大堆女演员之后遇到了上帝恩赐般的女神,他像剧中人一样甘愿做这个女神的奴隶,甘愿让她狠狠地抽打他折磨他。并在获得之余,更进一步地确认并升华这种疯狂地迷恋所带来的满足感。哦,我的女神,我的暴君,我那穿裘皮的维纳斯。男主人公完全被这样卑微但又甜美的追求包裹着,而最后,当他心甘情愿的被绑在象征的石柱上时,才发现女神甚至已经化身为上帝派来的试探,将他这一切歇斯底里的欲望和丑恶一条条抓出来,捆在自己身上。女神化作烟雾般消逝,而自己则在那个始终坚挺的石柱上动弹不得。
除了影片天衣无缝的技艺呈现,波兰斯基对原著的颠覆式叙述,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他在人生的后半段所遭遇的那些情感纠葛,似乎找到了一段合适的注解。“上主惩罚他,把他交到一个女人手中。”导演在片尾留下的这句话耐人寻味。他一生最爱的女人死于非命,人们还因此对他恶语相加;后来与他相伴20多年的妻子(本片女主演艾曼纽·塞尼耶),在他们相守晚年之际却还要承受自己几十年前所犯花田之错带来的苦痛折磨。上帝在波兰斯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从他身边拿走了太多,但后来还给他的那些在电影艺术上过人的才能,却又成为了他过分欲望的生发器和罪行的审判者。
影片中,女主人公摘下了自己脖子上的***皮制锁链,给男主人公戴上,然后开心地说道:“这太潮了,就像蛋糕上的糖霜。”从原著基础上来看,整部影片似乎就像一层蛋糕上的糖霜,是原著那些灵魂拷问、人性挖掘所组成的厚重糕体的一份必要点缀,同时因为这份点缀,原著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和更大程度,更新形式的体现。舌尖碰到糖霜的那一刻,蛋糕的滋味才变得层次丰富、灵动而愈发甜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穿裘皮的维纳斯:你就像蛋糕上的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