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都知道“反应停”的鼎鼎大名。反应停,其化学名为“酞胺哌啶酮”,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于1956年开发上市。因该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眠作用,且服后也没有其他安眠药那样的“宿醉”副作用,故上市后很快受到欧美市场的欢迎。更令人感兴趣的消息是,据一些欧洲医生反映,怀孕妇女在服用此药后,恼人的“妊娠反应”(恶心、呕吐、难以入眠等等)很快消失,而且晚上可以睡得更香甜。这一消息传出后,顿时酞胺哌啶酮在欧美国家销量大增。据说在1958年-1961年短短几年间,欧美国家医生大约开出上亿张酞胺哌啶酮处方,其中约有20%~25%开给了怀孕妇女(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药学界有人将其译为“反应停”并沿用至今)。因其对妊娠反应确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它在当时甚至被人誉为“孕妇的福音”。
但好景不长,反应停很快露出了狰狞面目。这些年间服用过反应停的欧美孕妇中共计产下2万多例(另一说有3~4万例)短手短脚的畸形儿(后来医学史上形象化地称其为“海豹儿”)。这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药害事件使全世界感到震惊。各国卫生与药***主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封杀反应停。从此,酞胺哌啶酮被打入冷宫并从世界医药市场消失了四分之一世纪之久。
本来作为镇静、安眠药的反应停为何会成为毒害下一代的“害人药”?西方药理学家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来才发现,经化学合成的酞胺哌啶酮为一外消旋药物,它由左、右两个“对映体”分子构成。其中右旋体具有镇静、安眠作用,而左旋体不仅无药理作用,反而有致畸胎作用。反应停的致畸副作用原因得以真相大白。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学者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反应停的研究工作。综合国外研究人员的报道,其实反应停是一种多功能药物。例如晚期麻风病患者口服反应停能有效改善关节(尤其手指关节)的僵硬,抑制神经坏死。在东南亚与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麻风至今仍为一种严重威胁当地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因其价格低廉,故反应停***晚期麻风病的新用途对第三世界的麻风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上世纪90年代中西方学者报道,反应停还能用于***恶性肿瘤。最新药理研究表明,反应停可***包括胃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和肺癌等常见肿瘤疾病。研究人员通过肿瘤实验动物模型证实,反应停能抑制动物肿瘤体的新血管生成,切断其营养物质来源,故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此外,有报道说,反应停还能***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系统疾病以及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鉴于反应停药理作用的重要新发现,美国FDA终于为反应停开禁,并于1998年宣布,反应停可以用于晚期麻风病***(但孕妇除外)。此外,FDA对美国临床医生使用反应停作为抗癌辅佐药的行为也是眼开眼闭(因为癌症在目前仍属于一种棘手疾病,且治愈率并不高)。所以有人说,反应停在美国早已成为一种半公开的抗癌药。
反应停的“复活”给人们的启发是,任何一种药物均有两面性,既有治病之利,有时也有致病的可能。反应停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药物。顺便提一下,我国卫生部已将反应停更名为“沙利度胺”(因反应停的名声太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反应停――从“害人药”到抗肿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