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会感到有许多压抑,生活的疲惫,工作的忙碌,特别是在对待子女成长的问题上,常常困惑,无法找到平衡,这时候,常常有种无助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处理。看完下面的文章,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使自己的心得到些许平静。
我和丈夫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8岁,小女儿10岁。他们成长的非常健康、快乐。结婚已整整20年,丈夫是一家产值上亿的德国公司的总经理,公司在中国成立今年整整10年。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公司和咨询中心。我们都有各自和共同喜爱的工作、兴趣爱好、朋友。经常和朋友们闲谈,不自然地就会谈到工作、家庭、孩子。
很多人也许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对事业的投入,却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孩子。对他们而言,这种在生活与事业之间的权衡与取舍也许是无奈的,因为我们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事业与生活,只能选其一,无法两全。尤其是男人更不能儿女情长,好男儿志在四方。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两类父母:一类父母是以自己的工作或事业为先,常常忙得没有空关心孩子,跟孩子聊聊天、缺席于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一生下来就交给长辈或保姆照管,甚至直接送去寄宿学校。结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以致长大后,不会爱别人也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当这类父母对自己事业上的成就充满自豪的时候,另一方面,他也许会对老人、孩子感到愧疚,对丢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感到遗憾;与此同时,他还可能备感压力,情绪失控,甚至心力交瘁。从事业角度讲,他们是成功的;但从生活角度来看,他们却是残缺的,有些遗憾也许今生无法弥补,一旦他们中断职业、事业、退休或离开岗位,那种没有生活乐趣的空虚感就会阵阵袭来。
另一类父母是把孩子看作生活的重心。自孩子出生后,把全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只要听说对孩子好的,无论什么方面的,不加思考地就尽量让孩子去参加。在生活上更是嘘寒问暖,深怕饿了、冷了,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事事以孩子为先,没有了自己。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理想、愿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一位母亲痛苦地带着儿子来到我们的咨询室,儿子长大了,她很困惑、抱怨问:“为什么我的儿子这么自私,从来不会为父母、为家人着想?老师,他都上初中了,连洗澡都要我洗,我不给洗,他自己也不洗,然后就满身长大包,我曾经为他做了那么多……他连句谢谢都不会说,他现在在班里连朋友都没有,非常孤独……每天睡觉时背着家长在被子里哭……”一个孩子,如果身边的大人事事以他为中心,把他当成主角,很容易产生“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你们帮助我都是应该的”的错觉。被照顾得太多的结果,是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关怀别人、尊重别人,长大了更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因为当父母的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大家想这是否是做父母的一种悲哀!
难道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工作与生活真的就不能两全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在事业和生活中的定位和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少有课程安排父母培训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世界好像忽视了作为人而存在的事实。要知道,人是十分情绪化的动物,天生具有喜怒哀乐,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也影响着管理者,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工作的质量。更何况,一个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管理者,怎样懂得理解和管理他人的情绪?作为领导者,管理者的情绪化也会传染给其下属的整个团队,影响团队的士气和执行效率。
人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无法回头。如果你压力很大,经常失去情绪的控制;如果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可能已经偏离了平衡点。作为超忙碌的家长,如何才能兼顾事业和生活?能否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与孩子做高质量的互动?作为专职的父母,你能否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照顾一下自己?因为自己都没有照顾好,就无法更好地照顾孩子。
每天,我们都面对各种生活的选择,只是有时我们懒得去想而已。不管我们属于哪一类家长,都需要平衡的生活。重新评估生活,重新平衡事业、家庭、个人和孩子,这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你能力的体现和承诺。要知道惟有平衡的生活,才会有平衡的人生。快去寻找自己的“平衡点”吧!
李璐小档案
首届美国萨提亚家庭综合***心理咨询师
特长:早期教育、青少年成长的烦恼、厌学、网瘾、早恋、中高考压力缓解;婚姻情感冲突;人际交往障碍;婚姻情感问题,职场压力。
联系方式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