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因此也就具备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少数民族有着区别于汉族的众多风俗习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民族服饰、特色的民居建筑等等,然而在云南最为人熟知的习俗之一就是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各民族、各地区的火把节独具自己民族的特色,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本文进行的是关于云南楚雄彝族的火把节的简单研究。
关键词:云南楚雄 彝族火把节 起源 文化内涵
关于云南各民族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中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节,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和著名的当属一组的火把节,但云南地区彝族支系众多,且分布在不同地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彝族火把节,因为地域或支系习俗的不同,各火把节的具体细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是浅谈彝族的一个小分支的火把节――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祭火习俗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花费了很长时间创造了火,并将它赠与人类,火使人成为了万物之灵,并带给了人类无限的光明和权力。然而这仅仅只是个传说,现实生活中人类的祖先率先发现了火的秘密,并将它命名为“火”, 人类的一切生活依赖于火,这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光明辉煌的新纪元的开始。
世界上不少古老的民族如希腊、埃及、印度、北欧等国家及美洲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一带民族中部保留有不少拜火习俗和拜火神话。在我们中国各地区、各少数民族也都保持着古老的祭火习俗。在我国浩繁的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关于火的祭火习俗和神话故事。火的认识和驾驭,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他们组织部落、民族、母权制和父权制家庭之时便创造火的崇拜。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火的崇拜和楚忌是是很普遍的现象。
长期居住我国西南、东南地区属汉藏语系的壮、布依、傣、仫佬、彝、黎、纳西、珞巴、羌、阿昌;瑶、苗等少数民族亦有祟火、畏火、驭火的习俗。壮族敬火神,订九月初九是“送火神节”,要在野外盖一间禾草小屋,祭礼后将草屋焚烧,意在祈求免除火灾。瑶族家家火塘里终年保留火种,火塘就是火神所在,不许吐痰、扔污秽的东西。湘西土家族敬奉灶神,每年在初一、十五日要在灶上点“锅灯”。土家族还把灶神性格化了,传有“灶神菩萨上天奏本――标耿笔直”的传说,勾勒出灶神通人性“近人情的可爱的形象。在原始时代,火的威力及蛇舌似的烈焰都使他们对火产生了神秘而敬畏的感情。据有关学者调查,云南巍山彝族农历正月初一祭火。称祭“火龙太子”。云南泸西县阿盈里的彝族。农历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日祭火塘,主妇向火搪里投最肥的肉。凉山彝族视“锅庄”为火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触踏或跨越。
火祭习俗这样普遍地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存在,从时间各说,可以说从遥远的蒙昧社会延续至今。从空间上说,它跨越不同的区域。从形式来说,它复杂多样,绝不雷同。尤其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具有众多支系,祭火习俗在年代的演变和地区差异的情况下,不同支系的习俗都不尽相同。
二、彝族火把节的起源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彝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火把节由来和起源的传说,内容各异,形象生动,形式多样,蔚为大观,构成了独特的火把节传说文化系列,丰富了彝族民间文学的宝库。
火祭习俗表示火与原始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密切关系。火具有无比大的威力,因此他就具有好与坏的两重性。首先,它是人类脱离的茹毛饮血的年代,人类用火来驱赶野兽,保护自身安全,用火来围剿猎物,也称“火围”,农民用火烧掉林木,耕种作物,以此作为衣食之源。彝族在彝历虎月(阳历四月)e行“火把节”就是为烧死“天虫”保护庄稼而举行的,天虫烧不完,火把举不尽,延续至今的雄伟壮丽的场面表明了入类对丰收的祈望。而另一方面,滚滚的火舌又给人带来灾难。所以在有的民族里火神不是作为善神而是作为恶神而存在的。祭火与驱火都表明少数民族的原始人类进行物质生产、企求丰收的强烈愿望。
三、楚雄彝族火把节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关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理发的一个年节。在古彝族十月太阳历中,将一年365天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余下5天为过年日,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火把节的历史十分悠久,经专家考证认为“对于获得崇拜仪式就是产生火把节的最早根源。”按传统,六月二十四日上午杀猪宰牛样,自午后到二十六日,全村无论男女老幼,均到附近的“火把梁子”有了,并将运行斗牛、摔跤、骑马、射击等比赛。晚间祭祖、耍火把。说为耍火把,即由青壮年男子手持火把,抓取粉末撒在火把上,使之喷出星火烈焰。先屋内,后屋外,尽情喷洒,然后将各家火把集中于村内广场,男女老幼围火欢哥跳舞,以示祈福驱邪。
1982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州内彝族的法定节日。自1982年起,州、市***府每年均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火把节实质上是彝族文化传承、延续的一种方式,在节日的庆典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一同享受着彝族的民俗风情,了解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在心中那对火和祖先的崇拜,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有着一种深深的认同感。
火把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充满着彝族的文化色彩,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心声,人们用这种祭火的习俗来表达对祖先的肃然起敬,也表达着对未来生活和下一代的美好祝愿,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彝族人民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自己的后辈,不要忘祖,不要忘本。同时也让来楚雄游玩的,同是华夏民族子孙的游客,更进一步的贴近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历史。另外,宗教的信仰是少数民族节日的精神内涵,在火把节中也有许多的宗教仪式,如信仰万物有灵等,崇拜火、石头及以虎为主的多种***腾,这些宗教仪式与信仰崇拜中渗透着血缘观念,往往是人们祈求氏族、部落、社会、民族兴旺,希望祖先的灵魂护佑子孙后代平安发达的愿望表达。在节日中,人们往往会感受到彝族浓烈的节日气氛,从家家户户到大街小巷,各处张灯结彩,热闹欢喜,街市上有彝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商品,琳琅满目,大家互相分享,显示着彝族强大的内部亲和力和凝聚力。随着20几年来楚雄彝族火把节的大力宣传,每年都会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感受彝族风俗,文化效益带动着经济效益,也有不少商家停留驻足,火把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贡献。
总结
楚雄彝族两千多年来,火把节一直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影响着彝族自己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使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感受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和民族凝聚力。在这样的场合中,彝族文化的核心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彝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文化内涵,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人类历史和文化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孟慧英.从多元文化视角看民族传统节日.民间文化论坛,2006(1).
[2]余文栋.彝族文化文集.香港天马***书有限公司,2004.
[3]龙耀宏.民族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民族出版社,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的祭火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