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市价格运行特征
今年4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3月环比下降0.5%出现回落后重拾攀升态势,4月环比涨幅为0.3%,1-4月累计同比上涨6.1%,低于全国涨幅(108.2%),再创近11年新高。
1.物价上涨范围有所扩散,但仍然是结构性上涨。在居民消费领域,物价上涨领域已由食品和居住逐步扩散到部分生活日用品和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个人用品及服务涨幅均为2001年以来最高。但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大类分析,呈现“五升三降”的特点,食品、居住分别上涨19.7%、5.5%,依然呈现结构性上涨态势。
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再创新高,但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一改逐月攀升态势,近几月出现逐月回落态势。自 2007年3月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基本呈现逐月攀升之势,2008年1-4月,同比涨幅达到17.1%,4月当月同比上涨18.3%,均创2001年以来的新高。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推动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快速上涨,但由于消费领域市场供大于求的总格局,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上涨并不稳固,其环比涨幅在持续7个月为正之后从2008年2月以来连续3个月出现回落。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上游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的传导压力。
3.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小幅回落,租赁价格快速上涨。4月全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较前三月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但仍较去年底提高5.8个百分点,呈高位运行态势。持续高位的房价带来房地产市场的价高量缩,购买者的观望以及奥运因素共同抬高租赁价格,普通住宅租赁价格呈逐月上涨之势,2-4月环比涨幅分别为3.4%、0.69%、1.36%。
原因分析
与前几轮物价上涨是由于生产资料领域的价格首先上涨,通过传导效应进而带动全社会物价出现上涨所不同,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国际大背景下的猪肉、粮油等农产品的局部供需不平衡引发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进而传导到生产资料领域,再加上当前处于流动性过剩时期,两者结合产生扩散上涨效应,引起混合型通胀。短期来看,当前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新涨价因素更多是短期因素造成,长期来看,当前我市物价快速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释放有关,更是全球化不断深入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当前物价快速上涨是长期“高增长、低通胀”水平下积累矛盾的释放,是“报复性反应”。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近十年期间,GDP年均增长11.6%,CPI年均涨幅只有1.7%;一直处于“高增长、低通胀”阶段。但长期以来,资源价格、农产品、劳动力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价格作为市场资源配置最重要的信号,是经济发展无形的剂,长期被扭曲必然会加剧经济运行的矛盾,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得到释放。
2.全球通胀背景下输入型通胀助推我市物价上涨。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美元持续贬值以及投机行为的影响下,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超过130美元/桶;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65%,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40%以上;带动了我市上游价格的攀升,并逐渐传导到下游消费品市场。
3.上游价格持续上涨的累积和传导效应显现,推动物价上涨。受原材料输入型通货膨胀以及新一轮经济周期扩张对需求的带动等因素影响,自2003年开始,MPI就持续快速上涨。受制于下游买方市场的压力,PPI上涨幅度始终低位徘徊。在宽松的资金环境下,资金的低成本也部分抵消了上游产品的轻微涨幅。但不同类别产品的出厂价格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采掘、原料等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保持两位数以上涨幅,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而大量的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挤压利润空间等方式消化物价上涨影响,其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延长了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时滞。持续的生产价格倒挂积累了生产领域的价格矛盾,生产资金环境趋紧也加快了其向下游的传导速度。
4.预期成为影响物价上涨的更加明显的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持续快速上涨,加上四川大地震的发生,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均提高涨价预期。在价格上涨预期下,生产者容易出现囤积居奇、搭车涨价、超速涨价等行为,对物价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经验数据表明,通胀超过4%,实际通胀与通胀预期的相关性高达0.79;当月CPI超过8%,通货膨胀在心理预期作用下有自动加速现象。另外,奥运举办在即,价格上涨预期增强,可能会推动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影响分析
物价上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从长期来看物价上涨环境有利于企业及时传导上涨成本,也会加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竞争状态,导致部分效率较低的生产者退出该行业,同时刺激资金投向发展不足的行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下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积蓄能量。但是,从短期来看在目前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模式下,本次物价上涨会带来居民收入缩水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延缓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等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价格结构性矛盾,使价格作为信号灯的作用减弱,甚至给实际经济发出错误信号,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引起宏观经济波动,有可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对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产生潜在风险。
1.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加剧社会收入差距。因收入来源结构的不同,物价变动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影响,会改变原有的收入分配的比例和原有的财富占有比例。一方面,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体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变小,我市居民收入中约90%是工薪收入,工薪收入中95%以上是固定的工资收入,其余为灵活的其他劳动收入。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当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时,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存款者实质在变相补贴贷款者,不仅引起社会财富再分配,也不利于控制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从我市不同收入阶层来看,高收入层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不仅绝对数额远远大于低收入层,分别是低收入者的12.8、5.9倍;且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大于低收入者,因此,物价上涨导致低收入层实际收入缩水比例更大。
2.价格倒挂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市多数行业景气状况恶化。一方面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家加工工业和一般日用品的出厂价格达到近十几年最高涨幅加速价格传导,同时持续多年的廉价劳动力和资金成本正在逐步弱化,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体增速放缓并继续呈现下行趋势,企业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策调整等客观上也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持续的生产价格倒挂以及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带来持续的利润挤压、企业发展前景堪忧,特别是对一些市场竞争压力大、产品替代性强的行业。今年1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季下降14.4、11.5、2、1.9个点。
3.增加了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的难度。现阶段国际资源价格快速上涨,我国资源性产品供需日益紧张,各产品之间比价不合理,如我市民用与工业天然气比价为1∶0.95,而国际平均水平仅为1∶0.48;我市石油与天然气比价为1∶0.24,而国际平均为1∶0.6,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迫在眉睫。但是,在目前物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资源性产品调价被一再延迟,资源价格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将继续积累深层次的矛盾。
我市后期价格走势判断
目前北京市经济周期处于从扩张期向减速期过渡阶段,考虑到2008年是奥运会的举办之年,将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期性的下滑趋势,预计北京市经济在2008年仍然能够保持较快速度发展。根据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关系,2008年北京市物价仍存在上涨的压力。
另外,从我市历史数据来看,环比折年率能够较好的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目前我市的环比折年率已经出现下降态势,但还没有和同比数据相交,同时考虑到四川地震对物价的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仍将继续高速增长,而年内涨幅将呈现高位趋缓的态势。初步测算,仅考虑去年翘尾因素的拉动,2008年上半年CPI上涨4.5%,预计上半年物价涨幅在6.1%左右。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