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达五万之多,也堪称世界之最。然而这一另日本人引以为豪的现象,如今正给日本社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人口超老龄化。伴随这种“超老龄化”现象的产生,日本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问题――“孤独死”。自2002年起,“孤独死”事件频频发生,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文章试从多个角度深入探析“孤独死”现象频发的原因。
【关键词】日本;孤独死;老龄化;原因
一、日本“孤独死”的现状
“孤独死”现已成为日本一个特有词汇,指的是独居的老人死亡时,身边既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说是在没有任何人察觉的情况下孤独死去,直到尸体腐烂发出异味甚至化成白骨后才被发现。
自2002年起,日本各地“孤独死”现象频频发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据日本权威研究机构统计,仅2011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孤独死”的就超过1万5千人。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1年的数据显示,仅在东京一个地方一年的“孤独死”案件就多达2718宗。
日本内阁早在2009年10月就对全国约35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地区内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识”两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会“孤独死”的老人比例达42.9%,尤其是在单身家庭中这一比例竟高达64.7%。另外,这一问题在大城市也更为突出,在东京等大城市和人口在1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切身感到自己将“孤独死”的老人比例也超过了45%。
正因为“孤独死”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典型性和深刻的社会性,2008年日本***大辞典《广辞苑》在进行第6版修订时,甚至特意将“孤独死”作为一个专有词汇载入其中。
二、日本“孤独死”的原因
为何多年以来都以长寿自居的日本竟会频频发生“孤独死”这样凄惨的社会事件,其原因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严重的人口超老龄化问题
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男性平均寿命为79.94岁,女性为86.41岁。截止2014年3月31日的统计数据,日本满百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4397万人。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时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超过21%的话就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据日本***府公布的2011年度《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958万,占总人口的23.1%,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在这些老龄人口中,就有超过500万的人口为独自一人居住,约占老龄人口总体的六分之一。随着高龄人口的逐年攀升,独居者也越来越多,“孤独死”现象必然也会愈演愈烈。
(二)沉重的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首先是造成日本人“孤独”的重要原因。自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企业的临时工和合同工的比例增加了3倍。泡沫经济的恶劣影响还未散去,日本又遭受2008年金融海啸的侵袭,给原本就已经非常萧条落魄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因此,日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使许多人被迫成为工作狂,拼命工作的他们中有不少人从未结婚,直到退休彻底成为一名独居者。
日本经济多年的萧条让那些边缘人群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些人以退休或失业、无业人员为主,多患有慢性疾病、住廉价公寓,又以高龄、单身居住的男性居多。根据东京都福祉保健局的数据,仅2008年东京都内孤零零地离开人世的、65岁以上的老人(含自杀)就有2211人之多,而2002年还只有1364人。在经历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灾难后,“孤独死”和自杀一道,成为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灾民的两大杀手,至今已经夺去了1618人的生命。这个现象已经如此普遍,以至于有搬家公司的老板说他两成左右的业务是清理死后的现场,而这正是2009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电影《入殓师》的主题之一。
(三)滞后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
客观来说,日本老年人享受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还是比较健全的,在发达国家中也算处于较高水平。在日本,***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可建养老设施。***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范围内的养老设施,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则根据不同消费阶层、不同需求建相应的商业或公益性养老设施。
然而,人口的超老龄化问题急剧加重了社会的养老负担,需要加大对医疗设施、老年人福利设施和从业者的投入。作为亚洲最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日本在应对老后生活方面不可谓不得力,并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但任何制度***策都有无法弥补的短板,当前日本社会面临的养老设施短缺、从业人员不足、***老人等现实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同时,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甚至恶化,造成住院等个人负担大大增加,使得许多人住不起医院,或在疾病还没有得到根治的情况下就不得不提前出院,在家养病。有病却无法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这必然给许多独居老人造成沉重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
(四)“老老看护”弊端重重
尽管没有确切统计数字,但目前由“老老看护”引发的孤独死高发。在日本,仅由老人和超高龄老人组成的家庭十分常见。
在近几年发生的“孤独死”事件中,有多起都是由于“老老看护”引起的。在一些家庭中,一位老人负责照看另外一位老人,当照看方的老人病倒或死亡后,被照看方的老人则因失去看护又无自理能力,而被活活饿死。家庭成员中唯一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一方去世,其余家人由于失去照料、主动或被动断绝与社会的联系而发生连锁死亡。
(五)“少子化”和“小家庭”的影响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婴儿的出生率逐年降低,如今日本早已进入未婚化社会,众多适龄青年男女都选择不结婚。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过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日本的不婚率逐年攀升。据NHK报道,“日本社会当前有71%的适龄男性未婚,25到29岁的女性有60%未婚,30岁到34岁的女性中有近一半未婚”。
另一方面,传统的日本家庭通常是父辈、子辈、孙辈三世同堂,一家之主的丈夫作为家庭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威,这样的家庭在二战前的日本是非常普遍的。然而自二战后,这种“大家庭”的生活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到如今,只有夫妻(或单亲)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小家庭”(日语中称为“核家族”)已占据全部家庭的60%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年轻人结婚后都会离开父母生活,那么独居的老人也将越来越多。
伴随着不婚或不育年轻人的增多,就意味着这些年轻人退休后都毫无例外地要独自生活,孤独终老。同时“大家庭”的逐渐消失,也使得更多的老年父母被迫独自生活,这都给“孤独死”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六)冷漠的人情和根深蒂固的“面子”问题
大量“孤独死”的老人都是死后多天都未被注意,直到尸体变质发出异常臭味才被发现。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日本人与人之间淡薄冷漠的人情关系。住在同一栋楼里,甚至是自己的邻居,相互之间几乎从不来往,对对方的状况几乎毫不知情。这一起起悲凉的“孤独死”事件,让不少民众将表面繁华的日本称为“人间沙漠”。
一方面是冷漠的人情,另一方面是独居老人对融入社会缺乏信心。尤其是常年在外打拼的男性退休后,更容易受到“工作狂人后遗症”的困扰――他们不仅生活技能低下,还缺乏社交的技巧和信心,更容易与世隔绝。日本***府的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25%的男性和10%的女性表示,他们在危难的时候找不到可以信赖的邻居或亲友帮忙。
因此哪怕是亲友之间也很少有深入的沟通,更不用说与陌生人沟通拉关系了。儿女成年以后一般不会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也不会帮忙抚养孙辈,相互来往也不多,长此以往亲情就变得更加淡漠。这同时也导致另外一个现象的发生,即老年犯罪率的逐年攀升。每年为了排遣寂寞去偷窃而被捕的日本老人有3万人之多。
日本人极爱“面子“,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日本***府会提供一些救济金,符合条件者就可以申请领取,可问题是多数日本人自尊心和隐私观念都很强,宁愿一个人偷偷地吃苦受累,也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困苦,更不愿意接受“嗟来之食”。
三、结语
“孤独死”这个现象是日本近二三十年来社会问题的缩影。在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总数连年萎缩的同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却不断创下新高,户数也在增加,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是一个人独居,有媒体就此称日本是“孤族之国”。
当越来越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孤独死发生后,日本人担忧,别人的今天是否会是自己的明天?再完美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难以覆盖每一个体,现代社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日渐淡薄的人际往来。但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担忧正促使越来越多日本人走出家门,主动增进与身边人而不只是亲人的联系。他们只有努力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重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参考文献
[1] 吕盈盈.日本老年独居者的悲哀[J].当代电视,2011(2).
[2] 阳芹.日本“少子化”现象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 尹银.日本的养老经验与对策[J].外国问题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常丹丹(1985.01-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日本“孤独死”现象频发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