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圣桑的乐曲《天鹅》入手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剖析圣桑的《天鹅》及《动物狂欢节》的作品魅力,结合作者自身观点,进而了解音乐家圣桑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天鹅》;圣桑;纯净;完美
《天鹅》是我们熟悉并为之感动的大提琴曲,它出自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首,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叫人演出的乐曲,被视作圣桑的代表作品。
该曲是由大调、6/4拍子、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式。乐曲一开始,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仿佛是在淡蓝色的月光下,一只雪白的天鹅垂颈看着水中的月亮,眼中有着抹不去的忧伤。她轻轻拨动了一下湖水,水面就荡开一片涟漪……她带着她高贵而优雅的神情,安详得划入水中。
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是对天鹅纯洁形象的歌颂。她天生高贵,却把头颅低下;她的羽毛纤尘不染,却偏爱洁静;她有迷人的嗓音,唱出的却只是悲伤……她浑身洋溢的只是一种美,这种美历来为人称颂,然而没有见过她的人,又怎能体会出其中的万分之一?她就这样优雅而端庄地游在水中,谁敢说这不是真正的仙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
第三部分,水中的天鹅忧伤的低着头,她载沉载浮,伴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没有人知道她究竟为何而悲伤,是思慕还是渴望……没有激烈的旋转,没有振翅的舞蹈,她依旧是那只最高贵、最优雅的天鹅。在钢琴营造的水纹波动中,伴以毫无装饰技巧的忧郁、深沉的大提琴音,美丽纯洁的天鹅在湖面上浮游,直至在全曲最弱节奏中逐渐消失。
这首《天鹅》是整套组曲中最受欢迎的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不像其他的乐曲意在模仿和嘲弄(《动物狂欢节》里的大部分曲目都是带有嘲讽性质的,包括一些过去和当时的作曲家的作品,甚至连圣桑自己的也有),而是刻意寻求表现天鹅本身固有的美和人们对它所作的美学评价。因此,它的主要旋律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这样的轻描淡写却比华美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
圣桑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当时音乐界由一批守旧平庸之辈把持,在他们的影响下,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弥漫着奢华浮夸的风气,而真正富于新意的作品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则受到种种压制和排挤。作为一个立志于振兴法国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圣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明了与顽固保守势力的对立,更想有机会用音乐来揭露那些大人物们的真实面目。
1886年,从布拉格到维也纳的一趟音乐之旅而写出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成了实施他计划的最理想的工具。按照他的构想,他笔下的每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乐曲一开始奏出的那耀武扬威的狮子形象,其实是讽刺社会上那些有权有势的养尊处优的平庸之辈,他们惯于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显得不可一世。接下来的一段描写了公鸡与母鸡的争啼,鞭挞了那些爱出风头、自命不凡的“君子”和喋喋不休、搬弄是非的小人。此外,用骡子的飞奔模仿一味追求快速弹奏的“钢琴大师”的演技;用大象的步伐描绘那些技艺拙劣的“舞蹈明星”的舞姿态;用乌龟隐喻不学无术却拼命想往向上爬的“投机家”;用“化石”抨击头脑僵化、感情冷漠的“学霸”等等。
作曲家手中的那支笔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那个时代音乐界的众生相通过音符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正由于这部作品的涵义独特,因此圣桑对它的处理也就格外谨慎。他不愿由此而遭受那些没完没了的人身攻击,从而干扰他的作曲,所以这部作品除在1886年的狂欢节音乐会上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之后,不再允许别人在他生前出版和演奏这部作品。唯一的例外就是这部《天鹅》,它不在作者自己颁发的这项禁令之内,因为在天鹅身上寄托着人类一切理想美好的东西,它那纯洁善良的品质,正是作者想要歌颂的。
圣桑的作品长久以来都被苛刻的乐评家批评为:处处都是技巧,却不见乐念,徒具形式;虽说高雅,却流于肤浅。虽然被冠以“法国的门德尔松”的名号,但恐怕人们对门德尔松的评价却是“宽容”多了。但时间是衡量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圣桑的很多作品都百听不厌,他的音乐必定带有某种活力,才能在乐坛上立于不败之地。
成绩的不显,显示出圣桑的乐名未能充分反映其为最优秀作曲家的事实。他就像那只白天鹅,即使偶尔流露出不屑,也依旧是最高贵的天鹅。他执着于他所追求的,他音乐中的逻辑,井然的顺序,精炼、明晰的梗概,纯而不杂的专业风格,都在美学上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乐根植于古典传统,不论是否违异于正统形式,总是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新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以“古典高雅”是上。在当时所有法国作曲家中,以圣桑的音乐最为纯净,全然摒弃巴洛克及其乐派甘美甜腻的弊端。他那些甚少为人演奏的钢琴曲虽然近似沙龙式的轻音乐,但是却能以其特质与客观性而不至流为窠臼,反而颇具效果,尤以C小调触技曲(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最后乐章的独奏版)为最。此曲的光芒可视为衔接李斯特与拉威尔乐风的一座桥梁。
他被称为“法国的门德尔松”,一个从未发挥出他的天才的作曲家,巧妙但并不热情,优雅而不激烈,机智但不富于灵气,一个完美主义者,但却不是激性的完美主义者。这难道不和那只浮游在湖中的天鹅很像吗?
作者简介:
李达,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助教,从事小提琴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从《天鹅》走近圣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