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让全世界认识了篮球,那么,篮球小巨人姚明则让中国人疯狂地喜欢上篮球。然而,如今这位小巨人却是牵动了无数球迷的心,几乎从上个赛季开始,小巨人就因脚踝受伤而很少出现在NBA的赛场上。姚明患的是罕见的应力性骨折,而很多青年人和篮球运动爱好者经常遭遇的是另一种病痛――踝关节扭伤。
扭伤了,是不是应该长期戴护踝?
患者:李某某大学生
我喜欢打篮球。前阵子打球扭伤了左脚的脚踝,伤得挺重,整个脚踝以下都是肿的,从小腿往下到脚趾头,可以看到一块块淤斑。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骨头没事,叫我回去休养。现在快半年了,基本可以恢复简单的活动,走路的时候还是觉得内踝容易疼痛,走着走着也很容易扭一下,虽然扭得不重,但挺疼的。自己上网找资料,网友说要穿护踝,虽然戴着护踝活动起来确实轻松许多,没那么疼了,但不是很舒服,而且,一旦不穿就感觉脚踝好像很不稳,缺了支撑似的,似乎很容易扭伤。我以后是不是都要戴着护踝?
关于这位患者的问题,我们不急着回答。不妨先针对踝关节扭伤这个常见的小毛病,作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吧。
认识踝关节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除膝关节以外的一个大的负重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组成。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后缘稍向下突出称为后踝,腓骨下端向下突出称外踝。外踝细长,较内踝长约1厘米,且位于内踝后约1厘米。内踝、外踝和后踝构成踝穴,可容纳距骨。距骨分头、胫、体三部分,共有六个关节面。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凹形关节面相接,其两侧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相嵌合。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所以,一般足内翻扭伤较足外翻要多见,足跖屈扭伤较足背伸多见。
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可能会导致骨折、韧带断裂等,轻者可导致韧带过度牵拉而部分损伤。许多人误认为,踝关节扭伤只是小问题,扭伤后依旧可以行走、工作。殊不知,这样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延误***,容易留下后遗症。
数据显示,30%~40%的足踝扭伤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和正规的***而留下疼痛等后遗症,其中,15%左右的人会转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确诊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脚踝容易出现反复扭伤、打软腿、行走疼痛等症状,最终需要接受韧带重建手术。同时,任踝关节长期在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活动,会使患肢的力矩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膝盖和髋关节,甚至对侧原本健康的下肢各个关节也出现疼痛、变形。因此,踝关节扭伤轻视不得。
护踝,其实没那么重要
护踝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凡事若知其所以然,则能知其然。在了解护踝的工作原理后,就不难知道护踝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常见的护踝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袜子型护踝。结构较为简单,跟袜子有些相似,只是没有袜子的前端,而且脚后跟部分往往是挖空的,弹性要比普通袜子强。这种护踝价格相对便宜,但不能调节松紧度,前期使用过程容易过紧,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原本有肿胀,现在肿胀消退,则会出现松动的现象。
第二种:绷带型护踝。类似一条弹力绷带,两头缝有魔术贴,使用时,将护踝按照“8”字形缠绕于踝部。这种护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松紧调节。但是稳定性稍差,容易滑动。
第三种:混合型护踝。是上面两种护踝的结合体,即在第一种护踝的基础上,连着弹力松紧带。这样的结构,既保持了第一种的稳定性,不易滑动,又克服了不能调节松紧的缺点。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结构复杂、层数太多、护踝显得太厚,穿上鞋子后会有不适感。而且弹性过大,特别是脚稍大的人,可能会出现即使松紧带调到最宽松也还是很紧的情况。
以上三种护踝,虽结构不同,但有着共同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弹性和形状,对踝部起固定作用,分担踝关节部分承重,从而达到保护踝关节的目的。这样我们不难理解,护踝的好处在于使脚踝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减轻部分踝关节的压力。护踝对踝关节的恢复并不能起直接作用,恢复的关键还在于踝关节扭伤后的正确***。
护踝的角色
其实,在踝关节扭伤的***中,并不是特别强调护踝。因为护踝的固定作用有限,如果出现合并有骨折的踝关节扭伤,往往需要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甚至做手术。而护踝最多只能用于没有合并骨折和其他较严重情况的轻型单纯性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一般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的***关键在于消肿。急性扭伤后,应立即停止一切运动,不让受伤的关节继续负重。24小时内尽快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冰敷3~4次,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之后就要对受伤的踝关节进行加压固定,减少肿胀和淤血,这个时候护踝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注意加压不要过紧,以感觉有压力但不会让自己末端发麻或缺血为度。24~48小时后,可以对受伤关节改为热敷,帮助消肿。同时,在1~2周内,尽量卧床避免活动,抬高患肢。一般以外用药为主,无须内服药,以免胃肠道受到刺激。在确认无韧带完全性断裂,无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减轻后,应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须以被动方法为主,如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做被动屈伸、旋转、牵拉。在1~2周后,应鼓励除去护踝和其他外固定物,下床逐步进行主动锻炼,直到完全恢复。可见,就一般的***过程,护踝更多是在前期(1~2周内)起一定的固定作用,后期的恢复锻炼虽不是完全禁止,但应尽量不使用。
理智选择,避免依赖
***的最终目的,是让踝关节恢复原有的功能。因此,对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进行锻炼和恢复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任其维持在一个功能缺陷的状态。当然,锻炼也要有一定限度,不能一蹴而就,否则容易再次受伤,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既然不鼓励其使用护踝,而像他这种情况,使用护踝又的确可以减轻疼痛,那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的建议是,合理使用,避免依赖。踝关节损伤后,关节的活动肯定不再自如。关节活动度减少会导致踝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产生异常,从而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而护踝本身的固定功能会使踝关节活动度进一步受限制,从而影响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另外,由于护踝可以减轻踝关节负重,长期使用,容易使踝关节发生废用性改变,导致踝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韧带肌肉松弛。如此下去,会让患者更离不开护踝的保护,变成一种依赖,陷入恶性循环。前面的这位患者不使用护踝时会出现步态不稳、关节无力,就是一种表现,需要注意。因此,使用护踝的最好方法是,前期开始恢复锻炼的时候,可以佩戴护踝辅助锻炼,然后逐步调松护踝,最后脱离护踝。如果之后出现如本文患者的情况,行走过多后出现疼痛,说明踝关节并未完全恢复,这时候可以尝试先减少活动量,如减少行走的长度或者减缓行走的速度。若偶然活动量增加导致疼痛,则可以在回到家后,戴上护踝,让踝关节稍微“休息休息”。因为在家中使用护踝的时候活动量不多,不容易产生依赖,又可以缓解疼痛。如果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那么就要佩戴护踝,以防踝关节在过分剧烈的活动中承受超出目前恢复范围的压力。
溺爱孩子的母亲会毁了她的孩子。护踝有保护踝关节的作用,但是,一旦对其产生依赖,它就是让你脚踝变得更加脆弱且不能恢复的祸首。因此,用好护踝,别让它宠坏了你的脚踝。【11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