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实现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良好沟通和交流,采访到最真实、最需要的新闻线索,并掌握一些新闻采访技巧,融入到采访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记者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做出好的新闻报道。
1解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提问抓不住关键点
新闻采访过程总,提问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有些记者缺乏采访的实际经验和综合素质,就会对提问存在蛮目性,没有形成提问的针对性,甚至抓不住关键点。有些记者提问不具体,提的问题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譬如一些: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么样想的?这些问题没有特点,既然只是泛泛的提问便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缺乏关键点的掌控。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采取轻松的谈话式的交谈等,交谈、聊天式的采访会使采访人情味更浓,生活味更浓,效果也会更好。
1.2准备上不够充分
新闻采访对于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记者来说,是不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的。在采访过程中,有些记者对采访对象及事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致使在采访过程中脱离主题,采访氛围不够融洽。譬如在法律纠纷的新闻采访中,对整个事件的了解不够,尤其是双方情况的不了解,就会造成新闻采访过程中带有主观情绪,存在有事实模糊不清,报道不真实的现象,严重误导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并形成双方的不满,带来更大的后果。
2探讨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
2.1第一时间达到新闻现场
对于新闻采访来说,时效性和真实性报道是尤为重要的。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想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就必须深入现场,能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获取最真实的新闻信息[1]。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闻时效性比较短的新闻事件,比如交通事故,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会造成对事实的模糊认识,对新闻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新闻采访记者要及时加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构建新闻热线、市民热线,及时联系现场的工作人员,以及事故发生的施救过程等细节问题,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新闻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形成最具震撼力的新闻载体素材。因此,新闻采访记者要善于掌握好时间,要快一步赶到新闻现场,特别在现场封锁之前达到,让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新闻事件[2],勤跑、勤观察,仔细留意身边的新闻线索,提升新闻价值与可读性的全力提高,创造更真实、有力的新闻。
2.2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重要性认识和实践应用
非语言符号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优势。既包括心理探求能力、也包括对采访对象神态、手势、姿态、心态等可以展示内心情感的非语言符号。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但要准确理解采访对象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观察采访对象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使用这种信号,这种无声的信号就是体态语言,它是用表情、手势、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对人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表情等传递信息哟一个全盘的及时掌握,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从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四类不同的非语言符号式加强对采访对象的沟通交流[3]。在具体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掌握用目光和微笑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和沟通,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现场采访和交流过程中来,构建与采访对象认知、理解、交流等的完美模式,实现记者对新闻线索的有效掌握,通过相互尊重、理解、配合默契的新闻采访非语言符号,并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实现对参访对象的鼓励和支持、肯定[4]。
2.3全面照顾采访对象的心理情绪
对于新闻采访来说,面对面的对话式采访是一种很常见的采访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参访对象在年龄、职业、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新闻采访模式。因此,记者要善于掌握采访对象的心理诉求,通过对受访者心理情绪的了解,从而即兴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访形式,并且根据采访对象的性格、情绪等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采访方式,可以使用直接的语言交流,通过开门见山或者间接引导的方式,可应用微笑点头、示范引导、激将等方法,对不同的采访对象给予合适的新闻采访技巧[4]。面对一些身份特殊、话题敏感的新闻采访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更要注重采访技巧的运用,譬如对于在负面报道中,因自己的过失产生负面影响的人,面对记者时往往会推卸责任、掩盖真相或缄口不语,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记者可以采用先入为主、隐性采访等手段进行特殊提问[5]。在技巧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适度,记者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尊重参访对象的心理需求,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给予正确引导,严格遵守记者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新闻采访模式。
3结论
新闻采访是一门技术,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恰当二巧妙的应用采访技巧,从不同的视角挖掘有价值、真实、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闻,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立足基层生活,搭建记者与采访对象心理情绪的有效平台,实现先问采访的高效率、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