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称格言为“勒谐”,意为“善言”,主要宣扬人的处世哲理。格言诗,也叫哲理诗,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学者喜欢用这一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它深入浅出,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字句整齐,琅琅上口,哲理深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用格言诗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采用四行一段的民歌体,每行七言(民歌为六言),为了陈述主题,采用人们所熟悉的比喻、推理等手法,富有哲理性。除了鱼虫花草、日月山川外,还用民间典故、谚语。不少藏族群众能够背诵、引用许多格言诗。
最著名的格言诗集有《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身论》等。
《萨迦格言》有9章,分别为观察学者品、观察上等人品、观察愚人品、观察贤愚混杂品、观察恶行品、观察自性品、观察不当行为品、观察事物品、观察教法品。其内容丰富,有对统治阶级凶狠本性的揭露,有对自私、虚伪、贪婪、愚昧行为的讽刺和抨击,有对如何求知识和做学问的劝告。其对生活是非曲直的议论,反映了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难免带有种种偏见和时代的局限。《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1182―1251年),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以后漫游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成为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班智达。其著作除《萨迦格言》外,还有哲学著作《明因藏论》及佛教律部著作《三仪律差别论》等。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70岁时病逝于凉州(甘肃武威)。
《格丹格言》有125首,两首为一组,以对比手法谈论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标准与《萨迦格言》大致相同,都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作者索朗扎巴(1478―1554年),安多人,从小出家为僧,专攻因明学,在拉萨哲蚌寺获一等格西学位,52岁担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76岁去世。
《水树格言》是藏族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从水引伸出来的,叫《水喻格言》,139首;另一部分是从树引伸出来的,叫《树喻格言》,100首。有对暴君和坏人的揭露和抨击,有对正直纯洁美德的赞扬,有求学、待人接物应持有的态度等。写法与《萨迦格言》相同,四句七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作者贡唐丹白准美(1717―1786年),生于现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卜楞寺的大活佛,即贡唐第三世,才华出众,著作很多,辑有《贡唐丹白准美全集》。
《国王修身论》,21章5000余行,是格言诗的长篇巨著。作者米庞嘉措(1846―1912年),生于今四川甘孜州德格雅曲定琼,幼年聪明好学,12岁出家为僧,游学藏区各地,投拜名师,学法求知,精通五明文学,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学者。传说他长于医道,有起死回生之术,乐于救助贫苦,颇受群众敬重。米庞嘉措集中了藏族学者和古印度学者关于国王的各种论述,结合自己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观察,写成此书,内容繁杂,包括谨言慎行、用人之道、公正***、学***典、修身养性、对待百姓、处理***务、制定策略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统治阶级的施***方针、处事原则、道德标准、是非概念等。现录《国王修身论》中的几首格言诗:
有人不说也不干任何事情,有人不说却办好一切事情。若是搞不清该说与否,乱说一通多半带来不幸。
心胸狭窄的嫉妒者,专门奉行非议别人的哲学;好像不中伤周围的人,自己的名声也随之冷落。
不合时宜的任何空话,大家都会轻视它;合乎时宜的金玉良言,对人对己都益处极大。
一切英明的国王,对任何人都应寻访,不要堵塞群众言路,及时查问是智者良方。
这些优秀的格言诗,哺育着一代代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培养了这个民族善良、进取、不屈和勇敢的精神品质,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赢得了各民族的尊敬和爱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哲理深刻的藏族格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