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全家福》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从剧本出发,到演员,到导演、舞美都堪称精良,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但是,此剧一经播出,却并没有收到预期的高收视率,其中原因值得深思。对于该剧的反思和分析,首先应当从故事本身来切入。毕竟,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二度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一部已经播出的作品是广受好评或者是反响平平,往往都是和剧本有关系。
本文将对电视剧《全家福》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遵循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下,一部成功的作品如何在保持好的市场口碑以及不俗的收视表现之间跨越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鸿沟,希冀对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全家福》;收视率;艺术价值;作品定位
一、故事情节跌宕,虎头蛇尾
一部影视剧播完,观众很直观地会有自己的关于这部作品好还是不好的直观感受。在这里,情节性强不强,故事好不好看,就往往成为判断一部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电视剧中的情节是指那些能够表现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关系的事件。[1]情节性强的作品,故事就会好看,就会有引人入胜的效果。反之,情节性不强,节奏缓慢,叙事拖沓,就会让观众哈欠连天,赶紧换台。
《全家福》这部作品的情节性在初始阶段和后续阶段的表现是不一致的,需要分开来看。以第26集作为分水岭,前面部分的故事紧凑,情节性强,能紧紧抓住观众,让观众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而后面的部分从主人公王满堂退休之后的故事,基本上就不怎么吸引人了。前面部分的故事,紧紧围绕着王满堂为首的隆记,是如何从困境中一步步凭借着掌柜的王满堂的义气和胆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部分故事因为关注的是王满堂的命运,牵动人心,所以让人有一直看下去的冲动。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大家始终在关心一个问题,隆记怎么样了?王满堂到了古建队会成功吗?他能顺利完成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种种考验吗?
但是到了第26集以后,王满堂退休了,整部剧的故事性开始从家族的兴衰命运转而到了王满堂和院里刘姐、周大夫等人的后代的芝麻琐事。所以,节奏上就显得比较缓慢,也就会让电视机前面充满期待的观众失去了继续观看下去的兴致,既然隆记没什么事情了,王满堂也光荣退休了,剩下来的王满堂和大妞两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吵架,几个孩子各自的成长线索,都显得琐碎有余,悬念不足。也就是说,失去了原本生存需要的危机感,王满堂这个人物的命运也就不能激发起观众更多的兴趣来,所以,观众的流失也就显得不足为奇。
二、人物生动鲜活,个性匮乏
好的编剧应该是一个拳击裁判,看着手下的人物彼此厮杀,此消彼长但是却能统揽大局。所以,不光主人公要强,围绕在主人公周边的人个个也都要强,这样的比赛才精彩,而在《全家福》中,明显的是主强宾弱,具体如下。
1.王满堂:这是里面设计的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他诚实守信,笃守行规,是个响当当的一号人物。编剧在第一集开始的第一场戏,就围绕包括实力强劲的吕记在内的京城众多营造社来“竞标”王府老太太家里的花园亭子这一事件,将王满堂胆大心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过人胆识和精湛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活生生,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人物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显示了编剧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功力。随着剧情的发展,王满堂的性格也如浮雕一般,慢慢浮现,丰富。他坚持中带着这么一点执拗,严厉中又透着一股子慈爱,是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2.刘姐:按照编剧最初的构想,是希望塑造一个敢爱敢恨,有点男人婆性质的一个“前卫”女性形象。但是看了秦海璐扮演的刘姐之后的感觉是:刘姐心地善良,但是有些刻薄,思想比较***,感情上面表面强势实则被动。本来这个人物的设计,属于性格人物,是带有喜感的,可以调节全剧节奏的,从编剧角度来看,这些都没有问题,可是问题的关键是:她虽然很抢戏,但是并不可爱。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她和周大夫之间的情感线其实并不感人,随着剧情的发展深入,两人之间的年龄越来越大,类似于吵架、斗嘴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其实是会让人感觉有些幼稚的。
刘姐这个人物在戏剧功能的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编剧在进一步展开的时候,忽略了人物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基本事实,没有将人物在保持基本性格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来,这个人物自始至终经历了那么多,但是内心的成长显得微乎其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感觉这个人物很闹,但是却激不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人物的塑造上面,显得有些可惜!
三、人物关系巧妙,冲突不足
一部成功的作品,离不开合理精彩的人物关系的铺陈和展现,合理但是充满想象力的人物设计,往往会使得编剧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充满朝气。
《全家福》的人物关系属于比较扎实,但是缺少想象力。作者借用一个北京的四合院,将王满堂、刘姐、周大夫几家巧妙联系起来,将故事拉到一个固定的空间来展现,且将几个人之间的关系用密密的针线缝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的效果是不错,也贴合了“全家福”这一作品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从这一点上说,编剧在把握全局、铺陈故事的能力上面是值得肯定的。
正是因为明白人物关系的设置对于一部剧的成败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剧才煞费苦心地营造各种人物关系,尽量使得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扯上关系。王满堂的身份是隆记的掌柜,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了古建队的队长,自然,他身边围绕着的都是以古建队为纽带的“人物关系”,而妻子大妞因为和刘姐、周克明是房主和租户的关系,又自然地将这部分人“联系在一起”,这样,王满堂和大妞两人就将剧中人物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做本来已经可以了,但是编剧还嫌不好,硬生生地将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面的刘姐和周克明搞在了一起,扯出了一条线,用意当然很明显,希望在推进故事的时候不至于仅仅由王满堂这一边发力过于单薄,而是凑上一个寡妇和单身男人的暗恋作为辅助,以期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在同名话剧《全家福》中,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物关系设置主次得当,简单但是强劲有力。刘姐就是一个***主义女战士,整日大剌剌地想着“***建设的宏***大业”的一个“热血女青年”,按照这样的性格设定,她是没有心思谈恋爱的。所以在处理起她和周大夫的关系的时候,也就显得简洁有力得多,就是充满小资情调的一个“小男人”和“大女人”之间的很有意思的一种人物关系。
在电视剧中,这组人物关系被赋予了一层情感色彩,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使得原本应该集中在主人公身上的笔力分散在了这些事情上面,既没有起到丰富主线的作用,相反,还使得整个故事的重心有些时候感觉有些偏离。一出戏的精彩与否,不仅在于事件冲突的强烈程度,更在于剧中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因为这种错综复杂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奥斯卡·王尔德说过“生活是对艺术的模仿”。[2]艺术家通过想象力创造出极尽复杂的关系及矛盾,生活则往往被看作是简化了的或曰“去复杂性”了的矛盾的集合。
四、作品定位高远,好大婺空
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表明是这部电视剧在多大范围内被观众所接受,也就是说,收视率是这种接受范围的数字化体现。[3]一部作品的收视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被量化的一种表现。这些因素就包含了创作班底、演员阵容、播出平台、播出时段以及同时期地方卫视和央视其他同时段频道播出节目等多种因素。
就该剧而言,以上因素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有优势的,但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就该剧而言,有一点值得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作品的定位。究竟是拍给谁看的,这点看似很漫不经心,但是却很重要。好的作品总是定位准确,收视群体目标清晰。
以湖南台为例:湖南台立足在娱乐立台的思想之上,所引进和播出的都是一些时尚青春但是不需要怎么费脑子的一些偶像剧和古装剧,像前几年的《还珠格格》系列,《一起来看流星雨》系列,《丑女无敌》系列等。这些剧从收视率角度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试想假如将上述剧目放在央视或者别的省级平台,是否还会收到同样的效果呢。
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在湖南卫视播的异常火爆的《宫》系列,曾经红极一时,但是到了天津台这样的还算不错的北方台,收视却十分惨淡。这就说明了同样一部剧,播出的平台和时段都十分的重要。
和前几年同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四世同堂》《乔家大院》《大宅门》等一经播完就立刻红遍大江南北,成为茶余饭后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所不同,《全家福》播出后的影响似乎并没有预期的大。正如前面所说,原因有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的定位并不准确。
《全家福》从名字上面看,是讲述“家”这个概念的,其背后隐喻的应该是风雨沧桑后的人生况味。在这里,一群生活在老北京四合院里面的小人物的悲喜命运,在作者的笔下被客观理性地描绘了出来,有点像《茶馆》。虽然这样的立意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编剧却前后并不一致,有脱节的嫌疑。也就是说,前面部分以王满堂所代表的隆记和后来的古建队的命运为主线,围绕着这群人的命运交织在写戏,有点像民国传奇。但是从第20集开始,戏剧重心开始慢慢地转到了王满堂的下一代,且开始将王退休后平淡的生活支离破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气质上面有点像《金婚》。
相比于《大宅门》中看白景琦如何从不羁少年如何历尽沧桑,接管白家祖传基业的传奇;《乔家大院》中看乔致庸如何从落败书生转而汇通天下,富可敌国;到《金婚》中看一对青年男女如何相濡以沫,走完一生的浪漫。而《全家福》呢?原本可以发展成王满堂如何振兴隆记的传奇,但是没有,而是转而发展成了主打情感牌的市井温情。风格的前后不统一,造成的结果就是观众群的流失,影响剧目收视。
五、结语
《全家福》的总体故事情节缺乏想象力,人物塑造也有薄弱。当然,还是要说,这部剧从剧本到导演,演员,都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优秀剧目,之所以有如上感受,是因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创作是多样化,见仁见智的。影视剧作品中,故事情节设计是最重要的,编剧们与其舍本逐末做一部面面俱到但是又没有特点的作品,不如单纯把故事写好,展示鲜活真实的人物,这样的影视作品,将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陈晓春.电视剧情节论[J].艺术广角,1999(02).
[2] 陈丽.生活对艺术的模仿[J].世界文学评论,2006(01).
[3] 陈玮.电视剧收视率辨析[J].中国电视,2003(04).
[作者简介] 肇燮(1975—),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电视剧《全家福》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