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霖(1885~1969年),字霖甫,亦称麟甫,男,江苏省常州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奠基人,我国第1位会计师,中式簿记改良的先驱,我国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民国时期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创办者。
一、个人生平简介
谢霖,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现常州市武进区)罗墅湾。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先在日本明治大学专修法律,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商科,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清宣统元年)学成回国,从此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期间,1907年与孟森(1869~1937年,历史学家)合著《银行簿记学》一书在日本东京出版,中、日两国发行,展开了谢氏会计理论研究壮丽画卷的序幕。
回国后的第2年,清朝***府开考经济特科,以优异成绩被收录商科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获举人“功名”。随即被派第一次进川任四川总督衙门秘书(文案委员),后改任劝业道署商务科员、科长兼成都商学堂教员,开始了会计教育生涯。
1912年(民国元年),坐上了大清银行(即后来的中国银行)总司账(总会计师)的交椅,踏上了终生难以割舍的会计实务之旅。翌年,与钱应清、杨汝梅(予戒)先生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之后,担任南京临时***府***邮***司科长、中央银行总会计师兼两湖明德大学讲师、交通银行总会计师;1919年4月至1922年2月,担任戊通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任总经理。期间,他一边从事会计实务,一边对会计实践系统化、规范化,编著《实用银行会计》一书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民国初年,拥护孙中山,积极投身辛亥***,受聘担任广州大元帅府会计长,使自己的会计职业仕途达到了顶峰。
1918年,对于谢氏和中国会计事业都是值得牢记的日子。6月,他上书北京***府农商部、***,呈请执行会计师业务获批。受两部之托起草的《会计师暂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10条9月公布试行。被授予第1号会计师证书,成为中国会计师第1人。同年末至次年初,先在北京开设我国第1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则”),后在天津设立分所,开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之先河。
同年,受蔡元培校长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新会计。此后,兼任国立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北法商学院、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担任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光华大学会计系主任及商学院院长、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等职。与此同时,还担任华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南京大同面粉厂厂长。
1926年,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1927年,加入以刘大钧(1891~1962年,经济学家)为社长于1923年创立的中国经济学社。1932年,在上海创立正则会计事务所并任中央银行秘书长。1935年,入川,他被任命为四川财***特派员,第二次入川整理四川财***。后因四川地方钞票兑换率过低,有损民众利益,愤而直谏,遭到当局不满,被免去职务。
1937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转折,时任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谢氏辞去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受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的委托,始任光华大学董事,第三次入川赴蓉负责筹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现西南财经大学渊源之一)并担任筹备主任。翌年,受聘谢担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主持校务。1943年,因教育经费得不到国民***府***的支持,学生闹,被迫辞去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副校长职务,继续担任学校董事、常务董事,兼任成都各高校教授,在成都、重庆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到乐山、雅安、自流井等地开办分所。1945年担任私立光华小学董事长。
谢氏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履行会计师职责。1944年,应重庆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之邀,赴美参与同加方的经济合同谈判,为民生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被加方称为“世界上最有能耐的会计师”。由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成都市商业局顾问、市人民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委员、省***协委员等职。1956年,在那***治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被扣上“”帽子,随后由子女迎往北京居住,颐养天年。
1969年2月,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三朝元老”,我国会计学界的鼻祖,走完了艰难曲折、辉煌壮丽的会计人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4岁。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2。
2001年,被列入20世纪19位中国会计人物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2位。
二、《银行簿记学》及其理论贡献
谢氏为传播会计和经济管理知识,在簿记与会计、银行簿记与会计、成本会计及***府会计等多个领域,独著和与合作撰述教材、专著、会计制度等共30多部,独撰和与他人合作撰写会计学术论文及会计公文30多篇。
会计簿记类教材。主要有《实用簿记学》(与徐炎合著,正则会计事务所1946年)和《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1937),《实用基础簿记》,《会计学》、《簿记学》、《成本会计》和《改良中式会计》等。
银行簿记与会计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学》(与孟森合著,日本江户簿记学会1907年),《实用银行会计》(商务印书馆1912年),《实用银行簿记》(同前1925年),《实用银行簿记学》(同前1935年),《银行簿记》(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36年)和《银行计算法》(与李澄合著)等。
会计制度类。主要有《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商务印书馆1936年),《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规程账簿表单格式》(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重庆市自来水厂会计规程》(上海北成都路美术印书馆1936年),《中国自由职业会计制度兴所得税・简易中式会计制度・所得税法规及报告表式汇编》(与陈德荣合编,正则会计事务所1937年),以及《实用改良中式账簿》(同前)。
会计与商法类教材。主要有《银行簿记法》(与李澄合编,中国***书公司1920年),《公司法要义》(商务印书馆1934年),《票据法要义》(同前1937年),《海商法要义》和《破产法要义》等。
此外,还有《实用***府会计》(与林树湘合著,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41年),《中国之会计师制度》(同前),《银行经营论》(与李澄合著,中国***书公司),《银行制度论》(与李澄编,同前),《运输学》(与徐炎合著,1949年),《铁道会计》、《审计学要义》、《商人通义讲义》教材和专著。还校阅《会计数学入门》(余介石、余子合著,中华书局1946年)。
从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先生撰写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会计理论文章。主要有《论股份有限公司分次缴股方法不宜适用于中国》(《银行周报》1937年第1期)和《新式会计方法在中国之过去与未来》(《会计杂志》,1934年3卷2期)等。
会计制度与法律类论文。主要有《新式工商业会计之必要事项》(《四川经济月刊》1935年第5期),《工商业会计与法律之关系》(《光华大学半月刊》1935年第2期),《中国现在实行的所得税》(同前1936年第3~4期),《呈实业部解释会计师条例第16条疑义由》(与奚玉书、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6年第60期),《全国工商会计制度简易改革之方法》(《与汉口商业月刊》1937年第1期)和《会计法律与工商业》(同前1937年第1期)。
会计实务工作报告。主要有《[民]廿三年度第二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1935年第56~58期),《[民]廿四年度第一届决算报告》(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同前1935年第59期)和《廿年来从事会计工作之经过》(《光华大学半月刊》1936年第10期)等。
会计公文。主要有,在《上海会计师公会会刊》上,1935年与王海帆、江万平合作《呈覆遵令设立识字学校文》,《呈社会局检送会员名册请各法院备案函》,《呈市社会局请监督工商业清算文》和《呈司法行***部检送会员名册请令行本市各级法院遇案轮流选任文》(以上第59期);《呈市社会局呈报会员兼职情形文》和《呈市***部及社会局为定期举行会员会请派员会指导文》(以上第53~55期);《呈社会局请遇案轮流选任文》(第56~58期)等; 1936年与贝祖翼、奚玉书合作《呈立法院请规定核办人民请求事项应有一定日限由》(第60期)一文。
此外,还有《成都自来水与市***建设》(《成都市》1945年第1期)和《序》(1949年)等。
谢氏的会计论著,对我国会计理论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为我国会计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给会计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下面以《银行簿记学》一书为代表,介绍谢氏对中国会计理论的贡献。
《银行簿记学》一书,是继清末外官吏蔡锡勇著《连环账谱》之后,由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第二部会计著作,溶会计方法介绍与会计理论阐述于一体,既是谢氏的处女作,又是其代表作,于1907年由日本江户簿记学会印刷发行。该书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其理论部分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的基本内容为蓝本,银行账簿设置方面借鉴了早稻田大学的研究成果,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参考了日本学者米田喜的《簿记学讲义》。其主要贡献在于,首次引入了一系列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给国人以新的启示。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为我国第一部专业簿记著作。《银行簿记学》一书,虽是继蔡锡勇著《连环账谱》(1905年)之后我国近代第二部会计著作。两者相比,蔡氏的著作可称为一部普通簿记学,谢氏的著作则是一部专门针对银行业的专业簿记学。所以,它虽为我国第2部会计著作,但在专业会计领域,尤其在专业簿记学领域实为我国第一。
二是为中国会计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与方法。除首次将西式记账凭证(专用“传票”)的格式及运用方法,会计报表(借贷平衡试算表、借贷对照表、损益计算书)的格式及编制方法,借贷记账符号及借方和贷方的明确含义与账项处理方法传入中国之外,还详细地介绍了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具体运用,以及主次分明的新式银行账簿组织等新的簿记概念与方法。
三是引进了融中西式簿记为一体具有日本银行簿记特色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这种经过改良适应东方人语言习惯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虽然与原滋原味的“普通借贷分录法”有一定距离,但同《连环账谱》中用“有该(收)必有存(付),该(收)存(付)必相等”,来解释西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相比,既适合中国人的习惯,又同“普通借贷分录法”更为接近,确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为后来兴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是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的重要著作。由于该书既以日本会计学者的簿记理论著作为蓝本,又有谢氏等人的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国人的习惯而阐明发挥,克服了《连环账谱》“设例详备而释理不足”之缺陷,更容易被国人所接受,更有利于西方簿记成为中国化、大众化的普通商业语言,从而为作者后来在大清银行等企业推行“现金式借贷分录法”,初试会计改良,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该书实为指导我国会计改良之重要著作。
该书的出版问世,给沉寂几千年的中国会计之海荡起层层漪涟,为1930年中国掀起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银行簿记学》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正如杨时展教授所言:它“和《连环账谱》并辔联镳,带动了中国会计学术的发展。……作为商品经济的灵魂的会计,其著作终于也在老大封建的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了。……如果说,帕乔利的书使帕乔利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会计学的鼻祖,则蔡、谢两位的书当然也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的鼻祖。”
三、实务及“正则”与中式簿记改良的主要贡献
谢霖会计大师,对中国会计实务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办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探索中式簿记改良。
谢霖先生是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1918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欧美及日本已经比较普遍,我国尚无此制度。当时的上海已有对外经济往来,其中的经济纠纷、涉讼案件都由上海外国会计师――法国的达理(Dare Mareell)、英国的麦克劳(A.Mclure)仲裁,即使原告被告双方都是中国人,也得由外国会计师清算账目,或作出鉴定,往往丧失。谢氏出于爱国义愤,维护民族利益,于1918年6月呈请北京***府农商部、***,建议制订会计师条例,得到两部响应,受托代拟《章程》10条及批文底稿。《章程》从会计师资格、申请会计师执业手续、会计师执业范围及取酬、会计师执业纪律及处分等方面,规范了会计师制度,特别是对会计师资格的规定比较详细,要求比较严格。其具体规定为:凡是要取得会计师资格者,必须是本国年满30岁以上的男子,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本国或外国商科或商业专门学校3年以上毕业,得有文凭者;在资本50万以上银行或公司充任会计主要职员5年以上者。《章程》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第1部“会计师制度”的诞生,催生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和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国会计事业迈开了崭新的步伐,进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快车道。
谢氏为我国创办会计师事务所第1人。1918年,他领到第1号会计师证书后,于7月在《银行周报》第58号封底刊登“农商部、***批准谢霖会计师事务所广告”,向社会公告该事务所承办:检查账目并出证明书、清算账目并制报告表、规定会计章程及账簿组织、编制统计报告、答复关于会计之咨询等事务,标志中国注册会计师开始执业。是年末至次年初,谢氏与秦开、杨曾询等人合作在北京开设了我国第1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复又于天津开办分所。后因业务发展需要,1930年将总所迁至上海,再发展到汉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迁到四川成都。经过数10年的发展,“正则”的分支机构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杭州、芜湖、南昌、长沙、常德、汉口、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开封、太原、衡阳、湘潭、沙市等20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1957年,因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而结束业务。当年,“正则”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齐名,在全国会计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时至今日,“正则”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民国时期创办并延续下来仅有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
谢氏不仅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会计师业务;而且在事务所内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此为基础,宣传西方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他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期间,将两行总行及各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会计人才。后来,会计补习学校从北京的“正则”本部发展到外地的其他分所。抗日战争前夕,在汉口正则会计师事务附设了补习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成都、重庆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先后增设了会计补习学校。可谓会计事务所开到哪,补习学校就办到哪。“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会计补习学校,(周舜臣、李凤鸣,1987)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初、中级会计专门人才,而且为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积累了经验。此外,“正则”还利用事务所编辑出版会计书籍,既普及和传播西方簿记知识,又为正则会计补习学校提供教本。如前,谢霖先生的不少会计著作和教材就是通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出版发行的。
谢霖教授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驱。清末民初,一些官办、商办企业相继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的逐渐增加,中国旧式收付会计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旧式收付簿记势在必行。1912年,他担任中国银行总会计师后,对该行推行了一系列会计改革措施。5年后的1917年,在履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师职责时,又对交通银行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他根据西方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银行业务特点,设置了适合中国的银行账簿组织体系,首次采用西式账页和阿拉伯数字,以传票为记账依据,用“借贷”作为记账方位标志取代了“上收下付”式垂直型账户,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收付记账法改革为“现金式借贷分录法”。使我国由传统的单式记账向科学的复式记账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借贷复式记账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谢氏推行的会计改良,得到会计同行的高度赞扬。有关资料表明,顾准先生在1934年6月回顾此事时说“中国银行由谢霖、杨介眉(1884~1942年,银行家)改革会计试用新式制度,实为银行应用新式会计的嚆矢”。(毛伯林,2002)
1934年山西省***府修建同蒲铁路,邀请“正则”代拟会计制度,谢氏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为之设计的中式铁路会计制度,实施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由哪国修建铁路便采用该国会计制度的惯例,挽回了民族尊严,得到了国内铁路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
谢师还长期活跃在经济与会计学界,发挥着引领与主导作用。1913年,与杨汝梅(予戒)、钱应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1926年,继我国第1个会计师公会――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成立之后,发起成立京津会计师公会。为广大经济与会计学界,进行经验交流、学术探讨搭建平台。
四、教育的主要贡献
谢霖教授在开办会计实业、改革旧的会计制度,著书立说、引进会计理论的同时,致力于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及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在他门下走出了薛迪符、钱培钧和归润章等众多会计大家名师。
谢师是我国早期复式会计的传播者。清朝末年,在他步入职场不久,即担任劝业道署商务科长之初就举办商务传习所,自任所长讲授复式会计,为我国培养了新式会计人才。此后,他被当时的教育家胡元先生聘为两湖明德大学教授,讲授复式会计;谢师数十年先后在全国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讲授新会计、复式会计、银行簿记、银行会计和铁路会计等课程,为改善我国旧式会计教育状况,推动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谢师是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创办者。1937年,他受命第3次入川,亲手创办了光华大学成都分部。这是一所多层次(包括本科、专科、预科、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多学科(含文、法、商3个学院和中文、外文、***治、数学、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经济等)的综合性大学。在教学中,谢霖教授除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讲授会计课程外,还延聘了叶圣陶、罗章龙、薛迪靖、杨佑之等一大批各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真可谓教授如云、人才荟萃,使这所学校很快就成为全国有影响、有成就的高等学府。
谢师推崇的“母实业父教育”的办学宗旨,倡导的“严谨、勤奋、求实、为公”的校训,贯穿着办学岁月,赋予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与正则补习学校的无尽活力,激励着无数会计学人奋发向上。
谢霖,武进才子入“明治”,银行簿记第1著;中华注会制首创,中国注会第1人;力改中式旧簿记,兴办“分部”育英才;“正则”执业开天地,永载华夏会计史!
参考文献:
[1]陈杰:《中国CPA第1人――谢霖》,《中国财经报》2005年4月1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