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同事Sarah Suzuki一起为这次的‘物尽其用’,这件作品以纪念碑式的体量揭示人性和尊严,莫测的现实前迷失了过往,宋冬却以此为我们解释了革新的积极意义。”
宋冬于今年6月24日在纽约MoMA举办个展,入选今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aMA)自1971启动的Projects项目。参展作品是宋冬同其母亲赵湘源共同完成的“物尽其用”,这件作品是由一万多件日常用品组成的庞大装置,2005年于东京画廊首次展出,之后2006年参加了第六届广州双年展,2008在柏林文化宫展出,并且今年出现在英国Walshall当代美术馆的“亚洲再印象”展览之中,所以该作品具有很高的展出曝光率,虽然经过多次大型展览,这次进入纽约MaMA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纽约MaMA启动的Projects项目,旨在推出国际上具有先锋意识的前卫艺术家,并且使他们进入到国际性美术馆体制当中。这个项目为多位当代艺术的领***人物举办过个展,像比尔,维奥拉(Bill Voila)、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等。纽约MoMA自1929年创建以来,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代表作,重视艺术史的发展逻辑与学术的梳理,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其间纽约MaMA经过四年的整修扩建,耗资8.58个亿,2004年重新开馆后,纽约MoMA决定逐步从“现代“走向”当代”,馆长格兰,罗瑞(GlennD.Lowry)表示:“这座以收藏现代主义艺术作品著称的博物馆将把关注的重心投向“二战”以后的当代艺术,尤其是现在的各种艺术实验,如录像、互联网等多媒体艺术,以便和当代社会保持更紧密的互动关系。”
“物尽其用”与其说是一件作品,不如说是一个历经多年而成的项目,它是由赵湘源女士多年来积攒的生活用品组成,其中不乏具有几十年的肥皂、断掉的娃娃腿、饮料瓶盖、锅碗瓢盆等上万件物品。这种带有偏执性的收集精神一方面源于赵湘源因陷入失去丈夫的极大悲伤中,借以收集物品来缅怀、填补一种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无疑体现出了一代人的生活哲学,这与其曾经真实经历的历史现实有关。对于经历过物资极度匮乏年代的人而言,“物尽其用”成为一种生存之道,这种思想带有深刻的社会历史痕迹,赵湘源正是通过自己多年收集生活用品的行为十分极致的表达了这种精神。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赵湘源女士于今年一月因为救一只被困于树上的小鸟而不幸遇难,悲伤与缅怀将成为展览无法弥补的遗憾。当然,“物尽其用”中的作品的成型,除了赵湘源女士多年积累外,宋冬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生活物品组合之所以成为一件重要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缜密的思考与提取是密切相关的。宋冬把一种日常行为升华成一种精神哲学,使这些生活日用品进入到艺术的评判标准之中却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宋冬通过这些物品,展现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意识。“物尽其用”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凝聚在“物”本身,使社会状态与个人生活状态在不同的时代对比下,产生了一种显性的关联性。我们会发现,物尽其用的观念或许对于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现状而言,看似有些过时,甚至无法理喻:在新的社会情势下,没有人再去讲求物尽其用,而是不断的追求更新,其主要的原因归结于社会的发展与物资的富足成为人们浪费的资本,但是以这种生产与消费的速度,无疑导致的是未来的物资匮乏,那么物尽其用则又将成为一种必须施行的生活策略以及精神标准。对于这种观念的思考。使我们开始反思现存社会存在的问题,然后这种符合逻辑的历史转变与对未来的担忧,也反映出消费主义思想盛行的弊端。这使看似过时的物尽其用的精神获得了一种积极的意义,它很当代,甚至很前卫。
这次纽约MaMA选择宋冬的这件作品进入Projects项目展出并命名为“Project 90:宋冬”,无疑我们会发现“物尽其用”的精神与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或许这也是MaMA选择该件作品进入项目的原因。这次展监的策展人芭芭拉,伦敦(Barbara London)说道:“我和我的同事Sarah Suzuki一起为这次的项目展览系列挑选了“物尽其用”,这件作品以纪念碑式的体量揭示人性和尊严,美术馆的观众可以从中发现日常生活之新的意义。当有些人在变幻莫测的现实前迷失了过往,宋冬却以此为我们解释了革新的积极意义。”“物尽其用”首次是亮相于东京画廊,由巫鸿策划,而本次纽约MaMA展览在策划方面,倾向于选择可以集中体现出具有个人的精神性的物品来展示,将是一次“有趣”的变化。为配合展览,纽约佩斯维尔登斯坦将在25街画廊于6月25日举办一个艺术沙龙。策展人之一的Sarah Suzuki将与艺术家及评论家一同展开一次名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对话,从社会与***治语境的角度探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以及其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艺术间的关系。据闻研讨会结束后,宋冬将再次现场表演吃盆景的行为艺术作品,并将与到场嘉宾共同完成该表演,同时放映作品“吃山水”Video。想必这次佩斯维尔登斯坦与纽约MoMA的学术合作肯定和冷林的双重身份脱不开关系,冷林既是宋冬画廊北京公社的老板,同时也是佩斯维尔登斯坦分支机构佩斯北京的总裁。
宋冬作为60年代的艺术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作品大多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出发,体现了一种平民式的、蕴藏于生活之中的艺术精神与生活哲学。宋冬不断的探索与思考生活得细节,从中悟出一种哲理,将这种哲理以一种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这种形式有时是隐藏在一种似有非有的状态之中。宋冬的作品一直是具有实验精神的,难以归类,但是与中国生活状态、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渊源颇深,甚至从中可以发现他的作品真正的蕴含了一种中国固有的精神――像1995年于拉萨进行的行为“印水”,以及之后的“水写日记”,“水写时间”等系列,都体现出一种“悟”,宋冬创作的影像作品“水中捞月”、“砸碎镜子的边界”、“摸父亲”等等,将现实与影像的特质融入一种形式之中,冷林为此曾在文章中提出宋冬的作品具有一种“隐形式”的特征。宋冬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但是他的作品一直保有先锋和实验精神,并且在不断的创新,这源于他对待艺术的执著和激情。为此宋冬受到学术界的肯定,收藏其作品的一般多为美术馆、艺术机构以及资深藏家。相对于他的学术地位,宋冬在市场方面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今年在苏富比的拍卖上,其代表作“印水”(三十六张一组)的成交价格为704,000元,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宋冬作为Projects项目自创建以来的被邀请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家,预示着宋冬在国际艺术领域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