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赤壁怀古》,如惊天骇人之巨浪,便横空出世了千古之绝唱。清人词论家徐釚称之为“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诗词,在宏大的意境之中寄寓了他超旷的襟怀、明达的识度。词圣苏轼用他激昂悲凉的心灵培育了震撼人心的篇章,又将生命的感悟倾注笔端,演绎出了独特的生命美学。
苏轼的词作正如他的人生经历一样,雄浑开阔的诗意与人生“百年第一”的映照。一首《赤壁怀古》,正如苏轼的人生写照。词诗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既使人看到了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意境高视阔步,气势浑雄,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文若其人,诗如人生。细读苏轼诗词,给人予汹涌澎湃的惊叹;翻阅苏子经历,让人有回肠荡气的感慨。其瑰丽的诗文与跌宕的人生真可谓“若合一契”了。
苏轼的人生起步,用他超凡的才能横空出世,惊世赅俗,一鸣惊人,一出场来就不同凡响。虚岁二十一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真可谓少年得志了。
一个改变词坛的伟人以他独有的风度和气势入世,正如一个孩子的出生,他用撼动母亲的哭声证实了作为一个成熟生命的诞生。诗文出炉,便有穿越千年的恒久。诗词、人生合二为一,横空出世,使得他的人生有了少年得志的才气与气势浑雄的词风浑然天成的默契。
然而,荣耀的背后亦隐藏着艰险。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见不合,被迫离京,接二连三的打击紧随其后,家庭的不幸又接踵而来:29岁时妻丧,30岁时父丧。丧父,丧妻,离京,真是祸不单行,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真可谓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了,这正是他人生中的“风起云涌”。
人生道路上是悲创的,爱情生活也是充满忧伤。王弗与他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在他的悼亡词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似水柔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词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不思量”却“自难忘”,矛盾之中却体现了情感的真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现实与梦幻的混同,让他肝肠寸断。死者孤坟凄凉,生者鬓已如霜。梦境与现实,凄清幽独,孤独忧伤。
苏轼是刚强的,然而,刚强的汉子也有似水的柔情。一代词圣,将自己真挚的内心表达得震撼词坛。
后又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又妻丧,最后跟比他小二十六岁妾王朝云生活。这个红颜知己,给他激情,让苏轼为她写的诗歌最多。但不幸的是,王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三个美丽的女子都没有伴他走完一生;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三个女子都温柔贤慧。
苏轼在近半百之时,因乌台诗案入狱。***敌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还好,青年时的苏轼,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换得了一个“士大夫”的头盔,在人生大浪袭来时,这个头盔保住了他的命。苏轼坐牢103天,几近被砍头的境地。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如秀美的江山,于惊涛骇浪的诗意又渐舒缓,死而复生的人生,亦让后人长长舒了一口气。面对长江、赤壁,岂能不引起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真像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那风逸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摇曳多姿”诗句中亦见人生的坎坷。
四十七岁的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治上也是一路风尘。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又不能见谅于旧***,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人们常说,人生坎坷的经历是一笔财富,但这样的财富不可以兑换成白花花的现金。穿山车上翻江倒海,我们可以作为一种娱乐,但人生中的这种颠簸,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也难怪苏轼对个人身世的感慨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而年近半百的苏轼却官越当越小,如何实现抱负,只能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此,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人间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诗意寄寓江月,人生无可奈何。
“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人生的打击使他更加坦荡,内心更加强悍。
苏轼,用人生的百般况味成就了他的伟大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