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Max在经典影片《海上钢琴师》中虽然不是主角,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影片中贯穿始终,具有多重身份:既是钢琴师1900故事的讲述者,也是1900孤独而短暂的一生中惟一的朋友和知己,但与固守自己精神家园的1900不同,他同时还是抵挡不住世俗名利诱惑的普通民众的一员。三重身份合而为一在Max这个配角身上,使主角1900更加真实、丰满。可以说,Max多重身份的巧妙设置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多重身份;配角
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终生没有踏足陆地的天才钢琴家1900独特而短暂的一生。影片中,特立独行的钢琴师1900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但另一个角色Max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影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导演对Max这个配角的安排。我们在观看电影或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更加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更加重视主要形象的分析研究,而对这些小角色或不闻不问、或一笑置之、或重视不够。可是别忘了他们虽为配角,却也是作者精心构思出来的,甚至各个都身负重任,只要我们在他们身上多停留一会,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作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Max也是如此,他在《海上钢琴师》中身兼数职:既是整个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和讲述者,也是故事中主人公惟一的朋友和知己,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从他的口中和眼中以及在他的衬托下,一个纯粹艺术家的纯洁而高贵的一生在我们眼前展开。
一、故事的讲述者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著名的“时空三部曲”或“寻找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电影为《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这三部作品中,导演运用了一种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或“寻找”,让观众不断地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在《海上钢琴师》中,担负起连接“现在”和“过去”任务的就是Max这个角色。
影片一开始观众就看到现实中生活潦倒的Max独自一人坐在夜色的台阶上擦拭小号,耳边传来他发自肺腑的内心独白,并配以悠扬的音乐声,让人的思绪随着Max一起又回到往返于美国与欧洲之间运送移民的“弗吉尼亚号”游轮。之后,Max走进乐器店卖掉小号,临走之前出于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他请求再吹一次小号,于是1900在朦胧爱情激发下创作的杰作Playing Love的动人旋律响起,而乐器店老板拿出一张唱片播放的也是这首曲子,便追问Max弹奏这首曲子的名师到底是谁?于是,回忆的大幕被慢慢拉开,Max给我们讲起1900这个几乎不存在的钢琴师的传奇故事。
在Max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了1900的悲惨身世:他被父母遗弃在游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被烧煤工人丹尼收养,教他识字。后来丹尼意外死亡,在丹尼的葬礼上童年的1900第一次接触到音乐,并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但Max给我们讲述的更多的是成年以后的1900的生活:他如何在船上观察乘客、洞悉人生,如何和找上门来的爵士乐始祖杰利斗琴,名声大噪后如何抵制录制唱片,如何邂逅美丽的女孩,如何在对爱情的憧憬下决定下船,又如何毅然决然地拒绝登上陆地,重回船上,等等。
在Max讲述发生在过去的关于1900故事的同时,影片不断穿插现实中Max从乐器店老板口中得知“弗吉尼亚号”将被拆解炸毁的消息后千方百计延缓船被炸的时间,因为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1900真的还会在船上吗?这是Max也是观众急切想知道的。到这时,影片临近结尾时,故事达到最高潮,过去和现实这两条线索也交织在一起,1900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当年的唱片的音乐声中,1900终于现身,但Max没能说服他下船,反而被1900的理由所折服,最终悲伤地离去,在远处目送“弗吉尼亚号”连同1900一同被炸为灰烬。至此,1900的故事彻底结束。
在影片的末尾,镜头又回到乐器店中,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当乐器店老板从Max口中得知1900的结局时深受触动,把影片开头时Max因为生活窘迫而卖给他的小号无偿地还给了Max。Max带着他的小号还有1900的传奇故事越走越远……
所以整部片子在Max回忆1900的故事和现实中Max追寻1900下落这两条相互交叉的主线中展开,叙事清晰又不乏悬念。Max是贯穿这两条主线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叙述中,1900短暂而又凄美的一生在我们眼前展开,让人不禁为这个一生都在海上、一生都在弹琴、一生都在坚守自己精神家园的天才音乐家唏嘘不已。
二、主人公的朋友和知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亲情、爱情和友情,1900也不例外。但亲情短暂,养父在他8岁时就因意外事故去世;爱情更是转瞬即逝,他还没来得及表白,少女就已下船;所以陪伴1900时间最长的还是Max带给他的那段难得的友情。这段友情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音乐外最重要的感情寄托,Max也成了他与外界社会相联系的惟一的纽带。正是这个朋友兼知己的存在,让观众觉得1900孤独伤感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1900和Max之所以成为莫逆之交,源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即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1900是钢琴家,Max是小号手,音乐是两人相互理解的桥梁。两人在船上的第一次正面相遇极富戏剧性:在暴风雨中起伏不定的船上,Max呕吐不止跌跌撞撞,1900却如履平地来到了他面前:“怎么了?晕船了吗?”随后带着他坐在松开固定栓的钢琴前,边弹钢琴边随船四处滑动。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生的友谊。此后,在船上的6年中,Max作为1900的朋友,见证了1900的喜怒哀乐,陪伴1900度过了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Max在1933年下船谋生,1900仍然坚守着那艘日益破旧的船,也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许多年后,二战结束,当Max偶然得知“弗吉尼亚号”马上就要被炸毁时,凭着对老朋友的了解,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为此,他想方设法拖延船被炸毁的日期,并冒险到唱片店偷出当年1900录制的唱片,用双方都深爱的音乐来引1900现身。
当Max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音乐在船上寻找1900时,随着影片的剪辑,Max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2]终于,在音乐的感召下,1900出现了,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怎么了?晕船了吗?”多么熟悉的一句话,让人回忆起他们当初的第一次见面,只是世事无常,一切都已不同。
整部影片中1900的台词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和Max的对话,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就出现在这最后一次见面中,也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在这次对话中,1900向好朋友Max敞开心扉,倾吐自己内心对欲望、城市和陆地、钢琴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本是来劝说1900下船的Max被1900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他开始理解1900不同于常人的追求,开始理解1900对不归之路的选择,他们之间至此完成了从朋友到知己的过渡。所以影片最后Max没有自私地硬拉1900下船,而是尊重1900自己的意愿,放手让1900得到灵魂的升华。在与1900含泪拥抱之后,Max转身悲伤地离去,观众也被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所打动。
三、普通民众的一员
影片中多次出现“弗吉尼亚号”上的移民们第一次看到纽约自由女神像时狂喜地呼喊“美国”以及船靠岸后争先恐后地下船,满怀希望地到陆地上去追逐各自的“美国梦”的镜头。这些疯狂追求陆地浮华生活的芸芸众生与固守自己精神家园的1900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其貌不扬的胖子Max就是这些普通民众的一员,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他身上代表了来自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物质的向往和改变生存现状的渴望。
Max也是个音乐家,但相对于钢琴对1900意味着生命不同,小号对Max来说只是谋生的工具。他凭着会吹小号这个一技之长应聘到“弗吉尼亚号”的乐团伴奏,在船上待了6年。在这6年当中,尽管他结识了一生的挚友1900,生活简单快乐,但还是摆脱不掉陆地上灯红酒绿的诱惑,其间他还曾极力劝说1900到陆地上去追逐名利。当1900问Max会上岸看他吗,Max回答说:“当然,我会去看你。你会向我介绍你孩子的母亲,邀请我周日吃顿晚饭。我会带上甜点和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你再带我参观你那像船一样的家时,你太太在煮火鸡。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餐桌上我会称赞她的厨艺,她会告诉我你常提起我。”这是Max劝说1900下船的话,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心目中所憧憬的幸福生活,所追求的“美国梦”呢?我们从Max说这些话时神往的眼神中可以读出这些。
1900最终没有下船,但Max决定离开了,他厌倦了大海和船舱,要到陆地上去追寻他心目中的梦想。但登上陆地后的Max又怎样呢?从影片中可以看到,Max,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音乐人却在工业文明社会成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的弱者,他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孤身一人,居无定所,不仅丢掉了以前在船上时的快乐,而且经历世界大战,最后还不得不为了糊口忍痛以几英镑的价格卖掉价值不菲的心爱的小号,这和1900为了音乐而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Max只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普通民众的一员。那些千方百计来到美国寻求发迹的人们结果怎样呢?其中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呢?又有多少人像Max一样得到的只是失望呢?这也是影片带给观众的一个思考:人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生活给了Max沉痛的教训,当最后他找到1900,两人坐在炸药上1900向他倾吐心声时,历经生活磨难的Max开始逐渐理解1900的追求,并放手让1900忠于自己的选择。当观众在影片结尾看到Max逐渐消失在小巷尽头的孤寂而落魄的身影时,是不是也像Max一样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呢?
黑格尔认为,在艺术作品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3]。在《海上钢琴师》中,1900是这样一个人,Max也是如此。故事的讲述者、主人公的朋友和知己、普通民众的一员,这三重身份合而为一在Max这个配角身上,设置巧妙,使主角1900更加真实、丰满。可以说,导演在Max这个角色身上所设置的多重身份是该影片能够取得成功、成为经典影片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杜凤英.小配角大用处——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J].电影文学,2007(16).
[2] 百度百科.海上钢琴师[OL].http:///view/21055.htm.
[3] 李树榕,苏都.配角,在自己的位置上是主角——从电视剧《潜伏》《走西口》谈起[J].当代电视,2009(08).
[作者简介] 白淑霞(1972—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河南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外语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海上钢琴师》中Max的多重身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