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毕业熟悉的词语有很多,比如离别,比如落泪,比如各自天涯。之前热播的《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场机场送别的戏,里面孟晓骏去美国,成东青和王阳送他。三个男人都哭了。我想许多人最怕的莫过于挥挥手,和熟悉人的作别。
高中是读国际学校的张惠雯,高三那年提前了两个月毕业。刚考完试的那天,她和另外三个姑娘搭乘去厦门的飞机,去了鼓浪屿。用她的话说就是:“作为爱大笑的文艺女青年,我不能枉费了鼓浪屿这么文艺的气质。”所以,目的地是厦门。
那是一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毕业旅行,就像单纯的结伴游玩一样。几个姑娘乘渡轮去小岛,对着漆黑一片的海水大喊。“那时我们还年少,似乎所有的情绪都能这样畅快淋漓地喊出来。”四个人抱着手绘地***在岛上转,吃小吃,买纪念品,在沙滩上光脚走路。她说:“旅行时和生活在某个地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做同样的事情,但仍然觉得旅行时候做的事情,很充实,能够回忆起来。旅行让我们很快乐,分别有分别的快乐。”
“旅行时候你会做一些平时觉得幼稚的事情,比如给坐在你旁边的人写明信片,比如讲平时不会说的话。因为心是盛放的,你就不会顾及什么。这种状态在上学的时候不会有。”听她讲起旅行的故事,你会觉得特别快乐。快乐变得像冬天
里的火锅底汤一样实在,沸腾、滚烫,它冒着热气腾腾的雾气,让周遭变得温暖和畅。
与张惠雯相比,岳明的毕业旅行更伤感一些。大学毕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难过,几场聚会和散伙饭下来,就渐渐舍不得了。亲密些的朋友,你还能笃定你们能够再见,可那个上课坐在你斜后方的同学,也许一毕业就散落天涯了。
昨天早上醒来,每个人还躺在寝室,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在一起吐槽,而今天,各自就要说珍重和再见。
难过和失落成了主题的旅行,也许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其实,毕业旅行的心境很单纯,就像是在与象牙塔式的生活告别,给青春美好的日子画个句号,仅此而已。
岳明一行人选了距离北京比较近的威海,在海边放烟花、吃烧烤、喝啤酒,毕业的气氛被酒精渲染,浓郁到让泪腺发达的地步。岳明说:“毕业旅行就像一个结点,给大学时期的自己和朋友一个结束的仪式,一次任性的狂欢。”
那些天的奔波就像烙在齿轮上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滚动,齿轮开始咬合每一寸回忆,疼痛而忧伤,甜蜜而美好。毕业之后,岳明也独自去过青海、敦煌,搭车或骑车环湖,夜里逃票去鸣沙山。她说:“半夜里跑进沙漠,感觉像是逃难一样的怕被人发现,挺刺激的。然后就在沙漠比较深的地方和旅伴躺下来看星星,等日出。那天流星特别的多。而且第一次逃时,被发现了,还被保安轰了出来,第二次还很顺利,但是从沙丘上滑下来时手机丢了。接待我们挂失的人是前一天的保安。”这样戏剧式的境遇很惊险刺激,也值得回忆,但毕业旅行时候的那种心境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许多人说,在路上是自私和逃避的行为。这并不见得都不对,至少对毕业旅行来说,她们更多的人可能是在创造一个共同的回忆。一份于她们而言不需要轰轰烈烈,却值得永久珍藏的回忆。